商业犯罪法律治理的挑战与革新:面向未来的系统性应对丨律新社2025商业犯罪领域见解洞察

商业犯罪法律治理的挑战与革新:面向未来的系统性应对丨律新社2025商业犯罪领域见解洞察

图片



图片

2025年9月7日,“律新社法律服务创新发展论坛暨《律新指南》2025秋季发布会”在深圳隆重举行,现场发布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5):商业犯罪领域》(以下简称《指南》)律新社诚邀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马靖云律师作为特约观察员为《指南》作序




(以下为《指南》序言)


图片

当前,商业犯罪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其复杂性、技术性和全球性特征日益凸显。一方面,全球供应链重构、数字技术爆发式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为各国的商业活动注入了巨大的动能;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催生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犯罪风险与治理难题。传统法律框架在应对新型商业犯罪时已略显乏力,亟需系统性革新。


图片


当代商业犯罪已越来越多地超越传统形态,呈现出深度嵌入商业流程与数字生态的特点。以诈骗为例,犯罪手段早已超出了合同诈骗等基本形式,加入了利用复杂的贸易网络虚构交易、伪造单据等犯罪手法,而其隐蔽性更是因涉及多国主体和环节而倍增。同样值得警惕的是数据窃取与滥用犯罪,海量用户数据成为新型“商业资产”,通过非法爬取、算法歧视、乃至利用AI技术深度伪造进行商业欺诈或敲诈的案件频发。这些犯罪往往披着“商业模式创新”的外衣,其法律定性常引发争议,如某些去中心化金融平台的操作是否实质构成非法集资类犯罪,考验着司法者的智慧与法律解释能力。


图片


图片


商业活动的无国界性与法律管辖的有界性的冲突愈发尖锐。跨国公司利用复杂的离岸架构、避税天堂和监管洼地转移利润、逃避责任,甚至实施系统性腐败或环境犯罪,彻底追责与整改困难重重。数据的跨境流动更是矛盾焦点,欧盟GDPR、中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美国各州不同立法等,都使得企业面临合规成本剧增的问题。同时,因各国立法的差异性,一国认定为犯罪的行为(如某些国家允许的一定范围内的商业“疏通费”),在他国可能面临严厉追诉。这种“监管套利”空间,被跨国犯罪集团精准利用,而国际司法协作(如引渡、证据交换、赃款追回)往往受制于政治考量、法律差异和程序冗长,效率低下。


图片


面对新商业场景,立法与司法实践都面临巨大挑战。传统刑法罪名体系在解释新型商业行为时常力有不逮。例如,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适用于大规模爬取公开数据,或将破坏生产经营罪适用于恶意刷单、流量造假等行为,常显牵强且刑罚力度不足。立法上,对新型主体(如算法开发者、数据控制者)的责任认定、对新型客体(如数据权益)的保护范围,都存在着大量模糊地带。法律实践在不断适应和发展中,监管科技应用日益广泛,运用大数据分析、AI模型实时监测异常交易、识别潜在欺诈或洗钱风险,都极大提升了监管穿透力与效率。执法部门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取证、区块链存证、云协作等数字手段提升跨境调查能力。


图片


图片


未来商业犯罪治理,需构建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框架:


1、法律体系迭代:核心在于提升法律体系的动态适应性。以刑法为例,可通过增设或修订专门罪名,明确规制数据滥用、算法操纵、深度伪造欺诈、新型金融工具犯罪等行为。进而可以考虑在一定范围内授权监管机构在法定框架内及时发布技术性细则,应对快速迭代的犯罪手法。在此进程中,实体法与程序法需协同优化,明确电子证据跨境调取规则、涉密数据在诉讼中的使用与保护边界,探索涉众型网络犯罪的高效处理程序等。


2、合规深度跃迁:企业合规需要从“满足监管底线”向“融入战略核心”跃升。一个合格的合规体系应该深度整合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覆盖数据伦理、算法透明等全链条风险。人工智能驱动的合规工具将承担核心监控与预警职能,实现风险实时感知与自动阻断。与此相呼应的是,企业合规官的角色将愈发关键,需具备法律、技术、商业的复合视野,并直接向董事会负责。


图片


3、全球协同治理机制强化:为有效打击商业犯罪,突破单边主义、推动国际规则融合是必由之路。在数据治理、加密货币监管、反贿赂等领域都需要建立更广泛的多边共识与互认标准。升级双边与多边司法协助协定,简化跨境取证、冻结资产、引渡程序,探索建立常设性跨国商业犯罪执法协调机构。推广“监管沙盒”等国际协作,在可控环境下测试跨境监管新模式,平衡创新与风险防控。


4. 技术赋能与伦理规制并重:执法司法机构需应用AI工具,提升预测性执法和智能化分析能力。同时,也应该同步构建算法伦理审查与问责框架,确保技术应用透明、公平、可审计,防止偏见与权力滥用。对执法者要进行技术能力培训,理解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原理与风险点,培养“技术+法律”复合型人才队伍。


商业犯罪的未来形态是与技术创新和全球化进程深度绑定的,其复杂性和危害性都将持续升级。绝非简单的法律条文增补或执法力度加码就可以从容应对,而在于构建一个现代化治理体系。这要求立法者具有前瞻视野,司法者掌握解释智慧,监管者提升科技素养,企业经营者恪守伦理底线,国际社会凝聚合作共识。唯有如此,才能在激发商业活力与捍卫市场公平正义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为数字时代的商业文明筑牢法治根基,打赢这场塑造未来商业文明形态的关键战役。



如需阅读完整版《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5):商业犯罪领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