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描图片中二维码即可购买
近日,由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律服务产业研究中心与律新社共同出品《2020 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2020年,变革的暗潮搅动各行各业,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新兴法律服务业而言,我们更乐于发现未知、追逐风口,从“变”中挖掘机遇!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在党中央的密集部署之下,新基建正炙手可热,成为2020年的新一轮风口。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中旬,已有13个省区市发布了2020年新基建相关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科技创新和法治护航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力量。作为二者的融合,新兴法律服务业任重道远,如何用科技和组织创新模式,推动新时代的法律服务,建立更加高效的数字法治社会,提升法律服务的普惠化和社会公众的获得感。
2017年,第二届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产业高峰论坛上,华东政法大学与律新社共同成立中国法律服务产业研究中心,致力于新兴法律服务产业的观察和报道,记录创新者的前行足迹。
2018年,律新社、华东政法大学“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与华政中国法律服务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出品首份《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通过走访、调研、邀约采访、论坛研讨、电话核实,首次披露了正处于发展探索期新兴法律 服务业——一批探索服务法律服务业的新生态企业,正在不断提升法律人专业技能以及服务品牌能效,不断缩短服务对接路径,提升法律服务获得感。
2019年,区块链技术获得国家级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可验证数据库和智能合同具有改变技术与法律边界、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的潜质。与此同时,律师事务所等传统法律服务板块不断优化升级,企业法务治理日趋系统成熟,法律 科技领域风起云涌,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替代性法律服务暗流涌动,公共法律服务加速布局,《2019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应运而生,也标志着新兴法律服务业作为一支蓬勃发展的力量正在迅速崛起。
2020年,伴随新冠疫情“黑天鹅”突袭,互联网法院、庭审直播、律所“云办公”、在线纠纷解决、云法宣等数字建设全面增速,新基建正逐步成为法律圈的刚需,与此同时,新兴法律服务组织不断升级运营模式,从技术到组织,形成全面提效服务网络。在此背景下,《2020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以法律服务新基建作为调研切入点,持续聚焦新兴法律服务业的前沿新技术、新模式、新思潮,关注法律服务创新及应用实效,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本报告根据公开信息以及律新社采访调研获得,有数据不完善之处,欢迎指导,共同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新兴法律法律行业的创新价值,引入更多资金、技术、资源、人才,助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
编委名单
主 编 童潇、王凤梅
副主编 许亚洁 赵颖欣
撰稿人 程 祎 李梦颖 齐飞翔 王逸云 王 玮 魏德明 徐青孜 易 俊
目录
第一章 法律服务新基建的概述
一、法律服务新基建的内涵
二、法律服务新基建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法律服务新基建在司法中的适用
一、法院系统
二、检察院系统
三、司法局系统
四、公安系统
第三章 中国律师业中的法律服务新基建
一、律所“新基建”的应用
二、律所管理运营“新基建”
三、数据支持服务工具
四、新兴智慧律所模式
五、线上法律服务平台
第四章 法律服务新基建的应用分析
一、法律科技的应用概况
二、法律科技公司的融资情况
三、法律服务新基建的市场分析
四、法律服务新基建的细分垂直趋势
第五章 法律服务新基建与企业治理
一、新基建在全球企业治理中的应用
二、法律服务新基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第六章 法律服务新基建的“明天多元”模式
一、法律服务业品牌新生态
二、替代性法律服务市场
三、新兴法律服务联盟
四、诉讼融投服务
五、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人才
六、法律服务“园区模式”
第七章 法律服务新基建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一、法律服务新基建面临的挑战
二、法律服务新基建的未来展望
附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