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特别难的时候,这条路一定要坚持……丨凤梅姐说


律所治理,当前正在进入更具挑战的时刻。无论是发展还是传承,到底需要多少实力和运气?昨天早晨,我和一位主任交流了一些行业趋势,这家律所正在启动一个跨地域的合并计划,从而相互补充、激发活力;与此同时,说起最近行业里的一些变化,对律所的发展与传承感叹不已。对一家律所而言,灵魂人物重要,制度体系和传承设计也重要。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风格的领导力,必须不断调整变化,才能生存发展;如何探索一条新路,也在思考实践中。而另外一位大所主任前天深夜给我留言:“看到你去参加桂客年会了,看到段祺华律师和朱树英律师还在努力,看到你还在热情似火地工作,感觉更振奋了……”这位主任对律所的管理倾注了很多心血,但是对律所如何管理、传承并持续保持增长,也有很多困惑和无力。上周六,我去北京参加了2023第八届桂客年会。连续8年参加刘桂明总编组织的活动,时间一连线,就有了不同的意义。我在年会中见了很多老朋友,大家在会场内外也交流了很多话题,感叹变化之大:今年,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影响着客户市场,进而影响到行业市场,加上律所组织治理本来就薄弱,因此面临的挑战更严峻。一些律所遇到了发展拐点,一些律师遇到了重新选择的困惑;当然,也有很多人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激情,坚守深耕,用长期主义精神抗衡波动。以下是我通过交流提炼出来的一些方法论,供大家参考:第一,“专精特新”是专业服务业的生存发展之本,是专业人士的立身之本。诚如这次桂客年会聚焦的主题一样,“专精特新”是律师和律所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由我担任主持人的主题发言环节中,11位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律师、主任以及法律科技公司创始人进行了主旨分享。虽然时间有限,大家都只能讲5~8分钟,但是精华思路已现:与其练一万招,不如把一招练一万遍。
▲ 朱树英
比如74岁的建纬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建纬研究院院长朱树英律师,他分享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律师如何在深耕中创新,如打造建筑工程领域的消防安全法律服务产品。类似的产品和服务在他看来依然有很多,他目前也依然是建纬所的创收王牌。而在管理中,他只崇尚一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不断推动建纬律师提高写作和演讲能力,大家的专业能力提升后,业务自然也能提升。正所谓“姜是老的辣”,能够从一人深耕一业到带领千人专注一业,且穿越了所有周期,可见“专精特新”的时代魅力。如果说建纬所做成全国千人所的品牌很幸运,那么很多拥有绝活的个人律师也可以用“专精特新”的思维找到发展机会。比如,浙江海洲律师事务所主任李鸣杰只做醉驾业务,仁谐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只做票据业务……在某个领域里孤独地深耕之后,便会发现广阔的天地。所有创新和发展的想法,都可以在专注某一领域之后,自然生长出来。简而言之,拥有一个极致专业的金刚钻,总能揽到瓷器活儿。第二,在“专精特新”的业务基础上,持续学习、保持开放是一家组织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灵魂人物、文化制度及代际传承都要均衡考量。
一家有活力的律所起初是因为有一位或一群特别有活力的律师,律所作为人合性组织,最大的功能就是不断聚集人才;因此,如何持续吸引并服务专业人才是根本。比如,高文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正志分享了律所打造的“翼歌团队”——在律所各团队中挑选有活力、有潜质的年轻人,通过业务内训、文化交流以及各种锻炼机会,推动其快速成长。实践证明,这些人也成了高文所各领域脱颖而出的新秀。再比如,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坚持律所同仁只做刑事业务。为了培养年轻人的刑辩能力,靖予霖所坚持每周两训,且将培训活动开放给同行,做成了一个开放式刑辩学校。通过培训,既提升了律所内部的凝聚力、提升了大家的专业技能,也不断锻造着一家组织的灵魂力。

▲ 段祺华
67岁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段祺华今年启动“十大魔盒”计划后,吸引了百余人加盟,目前正在推出全新总部,计划通过法治文化形成新发展项目。如何让一家成立30年的律所焕发新的活力,创始人还有创新力是非常幸运的事;与此同时,也要推出各种创新机制和平台,产生新的增长点,这是持续吸引人才的重要推动力。
老一代律所主任尚且有如此雄心壮志,新一代律所更是保持积极开放。比如,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主任谢会生从中国历史朝代变迁中汲取了当下治所智慧,正在积极推进全国分所建设计划;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合并10年来,顺势而为、应时而变,不断推出创新发展理念,正在形成新的西部发展势能。西部所尚且雄赳赳气昂昂,可见行业内先进的生产理念不分地域,能够构建先进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引领之势。

▲ 韩秀桃
诚如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秀桃在主题演讲中所说,如何通过全新的治理思路来夯实律所发展,是当前律所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当中需要战略规划、组织管理以及文化制度保障,这也是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最确定性的路径和心态。
事实上,行业也正在注重引领和服务。这次论坛中难能可贵的是,深圳市律师协会是此次年会的指导单位,这是行业协会组织主动贴近行业发展需求、促进行业全面交流的重要体现。深圳律协近期也推出了律师行业“专精特新”的发展标准,在大家发展迷茫之际亮起了一盏行业明灯。
回到当下,诚如几位法总跟我聊到的,当前的难题已从客户如何找到好律师转换成律师如何找到客户。律师业如何更具有市场力和服务力是新考验。当下的企业不容易,能给到的业务预算也有缩减;但即使如此,好律师依然是恒定的需求。所以,保持热爱且持续修炼内功的律师依然会跑赢周期。至于律所,平稳且能够持续支持好律师工作或提供协同服务的,就是优选平台。由此可见,如果以客户需求为一种业态的存在价值,律师业务依然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金矿,组织、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去持续开掘,可能产生分化的地方在于心态、文化以及节奏的不同。最近行业内关于一些律所变化的信息让人感叹不已,但是大家公认的是,那些打造精品组织的经典做法和品牌故事依然值得学习,如果可以复制,依然可以取得成功。当前,大家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困惑,但也是修炼内功最好的时候。用未来的眼光看当下,价值坚守依然是核心要义,任何时候都要坚守。当你成为“专精特新”的代名词,光就会照进来。
责任编辑丨C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