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法律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对于法科生而言,职业道路的选择愈发多元,也愈发充满不确定性。在校园与职场的过渡阶段,他们如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诸多困惑与抉择。 我们深知,法科生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要来自行业前辈的指导、职业规划的建议以及实战训练的机会。他们渴望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从而更好地适应法律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因此,“千人法律公益行动”旨在汇聚法律行业的各方力量,为法科生们搭建一个成长与交流的平台。我们相信,法律不仅要有力量,更要有温度;不仅要有智慧,更要有热爱(相关阅读:在公益中练就利他思维!“1000×1000×1000”千人法律公益集结令发布丨律新社2025品牌盛典公益行动)。 以热爱传递热爱,共同书写爱的篇章 携手为法律人的明天 创造无限的可能! 在第一期“千人法律公益行动”中,我们目前已初步完成了知识星球工具箱组建、法学院不教的必修课上线以及导师分享会直播。导师、学员及志愿者的正向反馈,让我们更加确信:当经验得以传递、当困惑得到解答,那些曾在象牙塔里摇曳的法治理想,终将长成支撑行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此刻,我们郑重开启第二期招募——这不仅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传承”,更是要构建起跨越地域、年龄、执业领域的「法律生态共同体」。 【千人法律公益行动】 第二期招募通道现已开启 让每份法律热爱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 让每次职业迷茫都能遇见明灯般的指引 这,是一场关于法治信仰的接力
律新社与这就是律师一起,用“公益”链接法律服务行业相关生态方,传递法律服务业的社会力量。“千人法律公益行动”是一项结合公益服务与法律职业发展支持的创新项目,旨在3年内汇集全国1000+优秀法律职业从业者与1000+法科生共同参与1000+小时公益服务。
导师和学生们以时间捐赠的方式,通过问题解答、知识传递和公益行动构建一个法律教育、职业规划和社会服务的共享平台。面对有“职业迷茫”“学历内卷”的法科生,法律从业者以行业引路人的导师身份提供解答,这些优质内容将被整理出版为《法科生的答案之书》(暂拟书名)。
同时,受助的法科生也将积极参与公益行动,将知识反哺社会,在付出中领悟利他与服务的真谛,感受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树立更加坚定的成长目标与担当精神。
扫描【学员】二维码报名,加入【法科生成长俱乐部】,不要担心自己是否足够优秀,我们看重你对法律的热爱、成长的决心,以及投身公益服务的意愿!
导师招募介绍
无论您身处何职,只要您具有责任心与公益热情,认同行动理念,愿意分享经验,能够积极履行导师职责,为法科生提供指导,我们都热烈欢迎。
部分导师名单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行动预期收获
1)持续的公益影响
导师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法科生在新时代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从亲历者和指导者的视角为他们答疑解惑。
通过指导学员参与公益行动,您不仅传递了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更将为法律公益事业留下深刻的印记。
2)同行交流与资源共享
在项目中,您将结识来自高校、企业、司法机关等不同领域的法律从业者,通过交流分享,了解行业动态和多元化的法律实践。
这将是一个与同行互动、相互学习的宝贵机会,有助于拓宽视野,丰富职业体验。
3)实在的荣誉证书
导师将获得由项目颁发的公益导师证书,以感谢您的贡献。对于参与《法科生的答案之书》创作的导师,还将获得创作参与证明。
4)自我成就的可能
参与公益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通过与法科生的互动,您将感受到帮助他人成长的喜悦和满足感。
5)媒体传播与个人品牌
导师和学员的优质问答和交流记录将有机会被整理并展示在项目媒体账号上。
将有机会与项目团队深度合作,获得独家撰稿宣传机会,进一步提升个人品牌影响力。
我们需要您提供的帮助
1)常规问答导师
每月回答法科生通过行动项目提出的1—3个问题;
预计每月投入1—2小时;
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惑。
2)常规1v1导师
愿意在项目期内与学员进行1v1沟通交流;
期望每月不低于1次,预计每月投入1—2小时;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助力学员成长。
3)导师团&专家顾问
7年以上工作经验,根据自身时间和专长,不定期参与项目活动;
分享职场与人生经验,或协助千人法律公益行动发展;
自由选择是否参与。
扫码报名:千人法律公益行动导师 期待报名,一起参与教育公益事业!
行动学员招募介绍 学员招募背景
我们期待您有一定理想抱负,对自身发展或者法律职业有自己思考,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愿意激励他人、回馈社会,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1)在校未毕业法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
2)临近毕业、面临就业的法科生;
3)初入职场的法科生(毕业2年内)。
行动预期收获
1)优秀导师陪伴,助力成长
学员将根据自身需求和背景,匹配到合适的导师,获得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建议,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困惑,明确职业方向。
2)实用课程学习,提升职业技能
学员将参与「法学院不教的必修课」等系列课程,涵盖法律实务、职业素养、行业动态等实用内容,帮助学员为步入职场做好准备。
3)丰富社群互动,拓展人脉资源
学员将加入「法学生成长俱乐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法科生和志愿者互动交流,共同成长。
4)法律公益实践,积累实战经验
学员将参与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公益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积累实践经验、贡献社会价值。
5)职业发展支持,清晰职业方向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课程学习,学员将获得更清晰的职业规划指导,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需要您的承诺
1)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按时参与必修课学习,并按要求提交作业,这是对自身学习负责,也是对导师指导的尊重。
2)主动学习与交流分享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与导师和同学交流互动,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捐赠时间投入公益
积极参与公益服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为社会提供帮助,传递法律人的温度。
扫码报名:千人法律公益行动学员 【报名注意事项】 报名表除基本信息外,需上传以下重要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 2)个人陈述:简述参加千人法律公益行动的理由、对行动的期待和承诺等 (对于需要1v1指导的学员,个人陈述将作为匹配导师的必要参考,因此必须提交) 如果你渴望在法律领域成长, 希望获得优秀导师的指导, 请不要犹豫,勇敢报名!
如有疑问,欢迎发送至千人法律公益行动官方邮箱:lawanswer2025@163.com
首期内容回顾
“千人法律公益行动”首期行动已顺利开展,在诸多高校以及法律界前辈的关注与支持下,我们收到了300+学员、100+导师、70+志愿者的报名材料,分别组建了法学生成长俱乐部以及编辑组、社群组等6个志愿者组,并初步完成了知识星球工具箱组建、法学院不教的必修课上线以及导师分享会直播。我们期待,以利他的精神、热忱的服务、精良的制作,让广大法科生看见象牙塔外的世界。
法学生成长俱乐部
我们精心为学员准备了免费的知识星球工具箱,依托知识星球app开展法学生成长俱乐部的主要活动,构建了集学员互动、导师答疑、课程反馈于一体的知识星球公益生态,为法学生们提供开放温暖的交流空间,助力法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远(相关链接:共同助力法学生成长!“千人法律公益行动”之法学生成长俱乐部第一期正式开张)。当然除了以上主要功能外,工具箱还具备以下功能模块:
法学院不教的必修课上线
我们期待能够为学员提供实用的知识技能、弥合理论与实务的鸿沟,精心动员、细心打磨俱乐部内容,邀请资深法律前辈为学员讲授「法学院不教的必修课」系列课程,不仅涵盖法律实务的技巧和策略,更包括导师们在职业道路上的关键抉择、核心思维以及背后的思考。
我们将首期主题定为职场实务课,希望打好法科生初入职场的必备基础,目前已经邀请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首席运营官(COO)宋佳完成了「简历制作与优化指南」课程。
「简历制作与优化指南」课程具体请见:
「法学院不教的必修课」系列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导师分享会直播
我们在研发「法学院不教的必修课」系列课程的基础上,将根据学员的需求及反馈,不定期围绕特定主题开展导师分享会,作为「法学院不教的必修课」系列课程的重要补充。
第一期导师分享会中,我们特邀上海格联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伟东律师,围绕「青年律师如何快速成长」主题,为学员分享青年律师在职业发展初期的关键步骤和实用技巧,帮助法科生少走弯路、快速提升专业能力。
学员及志愿者反馈
参与“千人法律公益行动”,加入法学生成长俱乐部,仿佛为我推开了一扇通往法律公益实务的大门。彼时春寒未褪,而今已见满庭芳华。在这里,我触摸到的不仅是知识的脉络,更是一群人携手跋涉的炽热温度。
从学员申请时的忐忑,到与志愿者伙伴对接时的感受到的热情,再到首期导师分享会上与实务前辈的思维碰撞,每一步都像一场无声的破茧。特别是杨律师分享的有关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想法,“人是自己格局、认知的囚徒”,让我明白勤奋努力、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成功的不二法则,令我受益匪浅。
尤为珍贵的是,千人法律公益行动让我看见法律的温度。每一次志愿对接、每一场案例研讨,每一次积极的提问与回应,都在践行“以法为舟,渡人渡己”的初心。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法律人的使命就是让规则成为守护弱者的盾,而非困住良知的锁,正如法大入学誓词所言:“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
还记得一个月前第一次知道到俱乐部时,我撑着伞走在雨天的公园里。彼时考研尚未出分,实习刚刚找到,即将毕业的我就像站在雾蒙蒙的十字路口,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接着,我看到了俱乐部为我举起的那盏灯。
有幸加入俱乐部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和温暖。我看到我不是像考研时那样踽踽独行,而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法学小伙伴们并肩而行;我看到前方有专业的实务老师耐心指路,身边有热心的志愿者无私奉献。感谢柠檬老师以及为俱乐部的活动投入心血的所有人。
前天晚上我翻了好久大家的自我介绍,有一点十分触动我:大家都写到了可以给他人提供的小帮助。我想这也是俱乐部的初心所在,在利他的行为之中,我们受助也助人,温暖传递也扩大,我想我们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四实习的懵懂,对未来的不确定,各种因素充斥着忙碌的生活。从踏进校门起,就始终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实习让我看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单纯的课本内容向工作实践的转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在当时看到这项活动的推文时,便果断地报了名,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随着对这项活动越来越多的了解,我感受到了创始人学姐以及其他创立团队满满的诚意,非常感谢能够有这样一个项目,为了这群对未来尚不清晰的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步入社会。非常有幸参与首次活动,期待更多的收获,也期待未来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人。
在即将踏入职场、心怀忐忑之际,过去那些迷茫的时刻,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点缀着我前进的路。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却幸运地得到了诸多前辈的热心帮助。
当听说「千人法律公益活动」后,我带着未曾接触过法律社群、不知能否为更多人带来帮助的疑惑,毅然决然地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大家自发地规划课程,积极联系导师,为众多法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志愿者们不求回报,集思广益,为法律圈注入了新的活力。
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志愿服务的经历,更是一场个人成长的盛宴。我学到的不仅是职业发展的实用干货,更是感受到了大家满腔的善意和法律人的温度。希望我们都能怀揣着这份温暖与力量,大步向前走,坚定信念不回头,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行!
一直有关注“这就是律师”播客,偶然的机会看到千人法律公益行动,便立即作为学员报名。后又看到志愿者招募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经历我报名了志愿者,想要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
加入导师组和课程运营组,我参与的第一个任务是撰写课程预告、完成第一期导师分享会的录制和推送稿的制作。大概是法律人的责任感(矫情版)让我坚持下来,我看到了和我并肩作战的伙伴们的努力、我想到了操持整个活动的柠姐和小组长们统筹工作的辛苦、我听到了杨律师说世界进入利他社会——是的,利他,这便是意义。
公益活动是利他的,我们受助也当助人,看到最终成果时的成就感和在此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便是最大的收获,所以很幸运能够遇到这样一个助力法学生成长的社群,也很开心能够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希望千人法律公益行动可以越来越好,希望每一位导师、学员以及志愿者都能从中汲取能量!
扫码报名:千人法律公益行动志愿者 目前,我们仍欢迎更多伙伴加入志愿者团队,请填写报名表单,我们将滚动录取。
法科生的答案之书介绍 基本介绍
《法科生的答案之书》(暂定)是“千人法律公益行动”的重要成果之一,旨在为法科生提供一本集法律实务经验、职业发展建议和行业洞察于一体的指导书籍。
本书将汇聚众多法律从业者的智慧和经验,为法科生在学习、职业规划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实用的答案和建议。
参与方式
1)学生参与
我们诚邀广大法科生积极参与本书的编撰,提出自己在学习和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可发送至lawanswer2025@163.com,具体要求请见文末附录)。
这些问题将由专业的法律从业者进行解答,并最终收录在本书中。同时,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职业规划,为其他法科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2)出版人支持
我们期待更多的书籍出版人能够关注并支持本书的出版工作。您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将有助于提高本书的质量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本书。
3)公益赞助
本书的编撰和出版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诚挚希望更多的个人或组织等社会力量能够提供赞助支持。
我们期待《法科生的答案之书》能够在未来成为法科生在学习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为他们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推动法律公益事业的发展,扩大公益事业的参与面。
主办方
律新社创立于2015年,以“记录法律人前行足迹,打造精英者品牌传奇”为使命,致力于通过新媒体、行业研究和品牌指南,助力中国法律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建设,让优秀的法律服务品牌更容易被看见。通过近十年行业深耕,律新社已从中国法律服务业知名新媒体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
这就是律师是法律青年创办的法律栏目,旨在“对话100位有趣有料的律师”,跨越年龄、身份、领域、性别,听见属于每位律师等法律从业者的独特故事,在微信公众号、小宇宙、小红书等均有一定影响力,累计阅读播放量破百万。栏目的品牌项目是《对话100位有趣有料的律师》和《千人法律公益行动》。
联合发起方
我们衷心感谢以下联合发起方对“千人法律公益行动”的大力支持!
联合发起方: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深圳市律协法律服务援助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生公益法律协会、上海大学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未来律师协会、中山大学青年法学社。
感谢以上联合发起方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让我们共同为法律公益事业的发展努力!
联合传播方 征集合作伙伴 请参考“如何问出好问题”这篇文章,提出关于法律学业、职业、行业的1—3个相关问题,并根据就读大学、就业关口、初入职场等内容模块的差异发送至相关的青年信箱lawanswer2025@163.com(投稿邮件模板附在文末)。 问题内容具体,与法学相关,包括但不限于专业选课与研究领域细分、法学论文与科研、法考保研考研等备考、实习及就业方向的选择和进度规划、简历优化与投递、基本职场技能、职场成长与发展等。 1)个人基本情况,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所在教育背景、性别年龄、实习经历、性格特质、意向职业&行业&地域&城市以及其他升学或择业或职场相关重要信息,100-200字左右为宜。 2)问题有关背景信息,要求精简凝练、层次清晰,建议包括但不限于目前情况、个人思考(例如选择对比、未来规划等)、存在顾虑等信息;100-200字左右为宜。 3)提出问题,要求表述清楚,与法学相关且详细具体,1—2个问题为宜 4)其他重要补充内容(附在最后),包括但不限于已经尝试过的解决办法、希望获得的帮助、问题的紧急程度等。 注:前3项为必选,第4项为非必选项。 (请尽量不超过500字) 1)邮件标题 城市/学校-年级-昵称-提问类型-联系方式 2)邮件正文示例 【敬称语】尊敬的导师: 【个人基本情况】您好!我来自XX省XX市,将于XX年毕业。本科就读于XX大学XX专业,硕士就读于XX大学XX专业。在职业选择上,由于XX等,我将律所作为职业优先选择。 【问题有关背景信息】我在秋招时兼顾投递北上广与家乡的法务岗位,现只拿到了XX法务作为保底offer,已签署三方协议。该企业法务税前薪资为XX元……试用期为XX个月,由于XX,仅作为保底选择。我希望可以在春招时继续投递律所,而基于XX因素影响,个人更期望回家在家乡执业,目前计划在春招时投递家乡本地的XX团队,薪资要求XX左右,希望能够争取实习留用。 【提出问题】在律所业务紧缩,留用名额少且优秀实习生众多的情况下,我怎么做可以提高实习留用的概率呢? 【结束语】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我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落款】XX 注:以上模板着重参考格式及提问方式,问题符合前文关于问题的整体及内容要求即可,不作具体内容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