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学者老师,亲爱的客户伙伴们,以及在线上观看直播的网友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古时候的情人节,也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大家熟悉的蟠桃盛会之日,王母娘娘身居瑶池,没到现场,但我们仍然请到了众仙!今天啊,是“群仙毕至”,当然也是“群贤毕至”。此时此刻,我代表世其律师事务所的全体同仁,向各位深深地躹上一躬,表达我们对各位来宾最诚挚的感谢! 作为世其的创始人之一,我为今天自己的发言定了一个自问自答式的题目,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办一家律所》。其实,这道题目在2023年7月底我就给自己出过一次了,随后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忙忙碌碌地以行动回答了这道题目,并留下了30多万字的工作日志。 2025年1月,准确说是2024年11月份,我再次给自己提出了这个考题。 本来嘛,自己出题,自己答卷,这种考试应该不难。但是,当我真正落笔时,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于是,我努力把表层现象与深层理念结合起来,把执业经历与驻足反思结合起来,把前辈教诲与师友勉励结合起来,把“个人小心思”与“法治大时代”结合起来,找到了四个“答题要点”,如果满分制的话,一个要点25分。 今天我把这四个要点呈现给在场的各位来宾,看看在大家的见证下,我能得多少分。 第一个原因,办一家律所,能让我置身法律职业,坐享一生荣耀。 法律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三大职业之一。与普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不同,法律职业集专业性、规范性、治理性、社会性、高尚性于一体,是一个人发挥社会功能、展现个人才华的最佳平台(之一)。 要让这个“答题要点”更丰满一些,我就先跟各位温习一下“职业,profession”的五大特征。当然,这五个特征不是我总结的,而是国际上通行的理解: 第一,职业本领需要经过长期修习才能获得,无法“速成”,也无法在书斋里描绘,更没有什么“与生俱来”之说。 第二,职业服务只有职业人士才能提供,非职业人士无法提供或者说“没有资格”提供这种专业服务。 第三,职业的“集体荣誉感”,法律这个职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社区里发生了案件,人们最多会说这个社区不安全;而法律职业出了问题,人们会问律师行业怎么了? 第四,很重要,职业能力的评价同时来自于同行与服务对象。同行的专业技能对标以及客户的质量满意度反馈,都是律师这个职业的评价标准。 第五,是职业人士的约束和问责,基于“行业自律”“职业自觉”。如果对律师的管理天天都是由工商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公权力机构上手,那就称不上法律职业了。 各位亲爱的朋友,你们想,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具有以上五个特点,能够与竞相优秀、互相鞭策的同行们在一起获得客户的认可,能完成其他人无法替代,且“技术含量”很高的任务,能去做“独行快”且“众行远”、“独乐乐”之后又有“众乐乐”的工作,能够在一个只需要通过团体自律、行业自律、个人自律便能保持自我卓越和自我体面的行业里工作,岂不是莫大的荣幸? 是的,我喜欢这样的工作,我喜欢这样的环境,我喜欢这样的一群人。所以,我愿意办一家律所,做这家律所的执业律师,一想到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同创办一个体现上述五个特点的世其所,我就无比兴奋! 第二个原因,办一家律所,能激励自己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律所核心竞争力。 律所提供卓越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90%甚至更高的取决于专业能力。世其所不敢说我们就是专业能力最强的律所,但我们可以通过高专业标准的定位,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汲取新知,不断精进业务,让整个律所始终保持最强的基于专业核心竞争力。 大家都知道,美国最高法院有九位资深大法官,每个大法官都有三五个法律助理。曾有一位大法官形象地比喻,他说他们内部的工作,就像九个小型律师事务所!我听到的时候,特别感动的是,美国法律职业金字塔塔尖上法官,居然用“律师事务所”来比喻自己的团队,这是大法官们对律所专业能力、业务水平的至高看重和期待。 世其所专注于高端争议解决,我们所里每一位都是诉讼律师,陈忠楠律师告诉我,直到现在,他最兴奋的事情仍然是在法庭上用专业能力碾压对手,赢得胜诉判决。世其所现在有行业创收第一的房地产建工团队、平移至国内顶级争议解决律所的商事新金融团队和拥有行业唯一电子证据实验室的高科技互联网团队,这些在启新之初,就已经盖上了世其所专业定位的无上勋章。 第三个原因,很特别也很独有,办一家律所,能让我发挥管理运营之长,帮助律所实现使命。 律所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每一个部门都至关重要,而这么多非常重要的要素集合在一起,能不能变得更加出色、更加有效率,这绝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这需要律所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营。合伙人分配、品牌定位、文化建设、人才梯队搭建、以及现在的法律科技赋能,这些都是“运营”的内容,运营更加专业,才能将律所的“使命”和“愿景”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有一点我至今都感到非常幸运。那就是在我成为一名律师之前,我曾在几家大型企业做过管理,也正是那十几年的历练,让我对领导力发展和组织管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用业余时间认证了十几项国际管理学课程,并获得导师资格。 没有想到的是,我加入律师行业后,以前的这些所学所用竟然都派上了用场。在我做律师的这十年里,特别是做首席人力资源官、主任的经历,又给了我运用、检验、发展的机会。2022年,我把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直到现在还畅销的中国律师行业第一本人力资源书籍《团队为王——打造卓越律师团队》,我在书中提出了三条律所管理运营法则,那就是: 第一个,就是奉行“卓越领导力法则”,这里是20个字,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 第二个,坚守“团队机能无障碍法则”,这里也是20个字,建立信任、掌控冲突、兑现承诺、共担责任、关注结果; 第三个,采用“领先人力资源战略”法则,这是几项准则,双高文化、精准选人、345薪酬、重构绩效。 上面所说的三项法则,我和我的职能团队,也将通过世其所的发展,继续、持续地输出给行业。 最后一个原因,办一家律所,能帮助我融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平衡“律所小平台”与“律政大舞台”的能量。 律所是律师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依托。办一家律所,就能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汇聚在一起,最大程度发挥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在一个律所里,律师们在展现个人的职业才华的同时,可能会更多地明白人间疾苦与世态炎凉,对社会增加更多一份理解与共情。 在一个律所,律师们在实现律所发展规划的同时,可能会更多地把自己融入到国家大局、地方需求中去,把律所发展与社会公益结合起来。 在一个律所,律师们可能会充当多重角色,律师的形象会由“单薄”变得“厚重”,律师的胸怀会变得更加宽广。 在一个律所,律师们会有更多的机会自我净化、自我升华,从而保持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律所是个小平台,而律政是我们的大舞台。一家律所,人再多,也是一个小平台。我国的律政大舞台上有4.7万家律所,活跃着70多万律师。律协、司法局都在为律师的发展提供服务和规制,都是为了律师行业的繁荣发展,为了法律服务质量的提升,为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 在上海这个律政大舞台上,我和我的合伙人们来办一家本地律所,也是与伙伴们同心协力,一起促进法律服务业的发展,一同为上海以及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贡献绵薄之力。 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个机会和我的合伙人们创办了一家着眼上海,放眼全球的高端争议解决律所,感谢司法局、律协的各位领导,感谢今天线上线下的各位来宾、朋友,感谢律政大舞台!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偷偷放送! (徐菲繁律师与律智非凡小编玉莹合影)
啪~ 划个线,继续往下看👇
噔噔噔噔——
看!活动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可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