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孙宁连:从建筑业第一大省法律服务创新看“智能+绿色”及精细化转型之路丨律新调研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作者丨王思远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江苏以连续19年建筑业总产值全国第一的实绩,成为全国建筑工程领域的标杆,其发展路径深刻映射着中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命题与破局之道。


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2.6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占GDP的6.67%,支柱产业地位稳固。其中,江苏省以5.3%的增速领跑全国,预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8万亿元大关,这已是该省连续第19年蝉联全国建筑业冠军宝座,其发展韧性尤为引人注目。透视江苏现象,其背后折射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


面对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多重压力,江苏建筑业通过三大战略实现破局其一,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化区域协同,重大基建项目储备充足;其二,“江苏建造”品牌矩阵持续输出,海外市场布局卓有成效;其三,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技术革新形成新质生产力。这种政企协同、创新驱动、内外联动的发展范式,不仅巩固了“建筑强省”地位,更为全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随着行业向智能、绿色、精细化管理转型,建工法律服务从传统的事后救济转向全链条价值赋能,正在催生法律服务新机遇。


2025年3月,在《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建设工程领域》调研中,律新社邀请到具有8年施工管理经验与22年律师执业经历,江苏省律协建设工程业务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建纬(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宁连律师,分享对建设工程法律服务领域的深刻洞察。孙宁连指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演变,建工法律服务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江苏省建筑业的强大实力和多元化结构,为法律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下行带来的市场变化,质量纠纷案件激增和行业精细化管理趋势,都对建工律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孙宁连强调,建工律师需紧跟市场脉搏,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创新服务模式,以全面、精细的法律服务,助力建工企业应对复杂挑战,实现稳健发展。


孙宁连

江苏省律协建设工程业务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建纬(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

01


江苏建工市场:

规模与特色交织的法律服务需求探索



尽管房地产市场下行导致新签合同额下降,但建筑业总产值仍呈增长趋势,这得益于国家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持续投入。根据中国建设行业贸促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江苏建筑业实现竣工产值2923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稳居全国首位。此外,江苏建设数据表示,2024年江苏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占全省GDP的6%左右;建筑业每年创造税收在1000亿元以上。

作为全国领先的建筑大省,江苏省建筑业市场发展路径折射出全国建筑产业的演变态势和未来方向。孙宁连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对江苏省建筑市场的规模和特色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江苏省建筑业的强大实力和多元化结构为建工法律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建工律师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



1.规模化发展





在建筑企业构成方面,江苏省构建了一个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市场主体生态,这一架构的丰富性与包容性,为江苏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结构,不仅促进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推动了行业内部的合作与共赢,为江苏省建筑业的整体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内市场上,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江苏省建筑业在省外市场的产值实现了11.4%的增长,全年签订的建筑合同额高达63199.5亿元,其中新签订的合同额达到38249.5亿元,同比增长1.9%。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江苏省建筑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也反映出其在全国范围内所展现出的强大竞争力与广泛影响力。随着江苏省建筑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建工律师将在合同审查、履约过程风险管控、签证/索赔、争议解决等全方位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还需对建筑行业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建筑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在国际市场上,江苏省建筑业同样表现非凡。《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的数据揭示,自2017年江苏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以来,尽管面临全球经济的波动与挑战,但江苏省建筑业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依然稳健。2023年,新签合同额恢复至84.3亿美元,这一成绩不仅是对江苏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实力的有力证明,也是对江苏省建筑业国际化战略实施效果的生动展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江苏建筑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球化推动了企业进入不同的市场,建工法律服务也面临着“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建工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国际法律环境和风险的复杂性也对建工律师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工律师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环保政策以及政局文化,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以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2.新兴特色




从市场结构的深度剖析中,江苏省的建筑业无疑呈现出一种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多元化风貌。在建筑类型上,江苏省建筑业不仅稳固地扎根于传统的住宅、商业及工业建筑领域,更以前瞻性的视野,积极拥抱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前沿趋势这不仅彰显了行业对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把握,也预示着建筑业未来转型与升级的方向。


新兴领域突破智能建造作为建筑业的新兴领域,江苏省住建厅印发《关于推进江苏省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表示,江苏省计划到2025年末,智能建造适用技术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占比达到50%左右,并培育30家以上智能建造骨干企业,形成2个以上产业集群该目标旨在推动建筑业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江苏建造”品牌升级。此外,2030年,智能建造技术在大中型工程中的应用占比提升至70%,培育100家智能建造企业,形成5个以上智能建造产业集群2035年,大中型企业普遍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形成高度集成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智能建造强省


随着智能建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建工律师将在此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建筑企业成功转型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们不仅需要熟悉传统的建筑法律法规,还需紧跟智能建造技术的最新动态,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知识,以便为建筑企业在新兴领域的业务提供全面、专业的法律服务。


绿色发展典范据澎湃新闻江苏资讯平台“澎湃江苏”报道,江苏省于2015年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此举标志着该省将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式纳入法制框架内。近年来,江苏省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持续攀升,从2015年的31.9%显著增长至2023年的全面覆盖,即100%的比例。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已累计建成绿色建筑总面积达13.7亿平方米,持续领跑全国。为积极推动绿色建筑标准的普及,江苏省不仅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还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通过广泛应用节能照明设备、高效节水装置以及创新型保温材料等环保措施,江苏省有效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水平,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从而在建筑领域内成功实践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树立了行业标杆。


在此背景下,建工律师的专业支持对于推动绿色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熟悉并掌握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为建筑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同时,还需具备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绿色建筑项目的合规性和风险点。此外,建工律师还可以积极参与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为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2


房地产及经济波动下的法律服务新热点:质量纠纷案件的激增



房地产类纠纷数量与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宏观经济状况紧密相连。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周期及部分房地产企业风险频发的影响,江苏省房地产类纠纷案件数量显著增长。据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法官学院《法律适用》发布的文章显示,2020年至2023年间,江苏全省法院新收房地产类纠纷一审案件达363,847件,审结368,078件。其中,2023年新收案件104,602件,同比增长17.5%,较2020年增长了36.1%。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和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分别同比增长13.6%和26%。

这一数据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下行导致建设单位付费能力不足,工程款项难以回收,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工法律服务市场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工程款拖欠等纠纷案件的数量明显上升。


同时,房地产及经济波动导致了工程质量纠纷案件的大量增加。由于开发商为了控制成本,采取“降标减配”等措施,引发了购房者的维权现象。根据艾普思咨询数据统计,2024年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共收到房地产投诉约13.02万起,较去年增长4.93%,前三季度投诉量分别较去年增长17.64%、21.46%、3.24%,第四季度投诉量较去年下降16.13%。经济波动下,项目建成后无法产生预期收益,也可能导致开发商或者其他建设主体意图通过主张工程质量责任向施工单位转嫁风险。建筑行业质量纠纷案件频发,为建工律师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但进一步加剧了建工法律服务的进阶压力,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挑战。



孙宁连指出,房地产市场以及经济波动对建工法律服务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建工律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同时,建工律师还应积极参与到行业管理中,推动行业规范化、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尤其工程质量纠纷案件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技术鉴定和责任认定,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非标设备行业为例,由于设备的非标准特性,质量鉴定标准和方法往往难以确定,导致争议频发。在这种情况下,律师需要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设备质量缺陷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为纠纷解决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工程质量纠纷案件还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对建设工程质量认定及责任承担做了严格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律师需要准确适用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工程质量纠纷案件往往涉及质量检测鉴定、修复加固方案鉴定、修复造价鉴定三级鉴定,难点在于鉴定和责任认定的复杂性。一方面,技术鉴定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以确保鉴定意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适用技术标准和鉴定方法错误,往往导致鉴定意见存在重大争议。另一方面,律师对认定工程质量的相关标准规范、检测技术标准了解程度不够,很难与鉴定人进行专业交流纠正鉴定中存在的错误。


孙宁连认为,厘清发包人、承包人各自的工程质量责任是处理这类案件的关键。建工律师还需要掌握质量验收相关标准规范、检测技术标准、相关设计规范,与鉴定人进行顺畅沟通、用专业说服裁判人员,才能为当事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趋势,亦在促进建工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建工律师通过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建工律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这种正反馈机制推动了建工法律服务市场的不断深化专业发展。


03


建工法律服务升级的必答题:

建筑业行业粗放管理VS精细化需求



当前,建筑行业粗放式管理现状与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对精细化管控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这一结构性失衡不仅严重阻碍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步伐,同时也对法律服务领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专业化升级需求。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及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建筑业从业人数方面,出现了4.9%的同比下降,总数为38,207,400人。然而,2024年上半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294,227元/人,同比增长4.05%。这一数据表明,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正在逐年减少,而劳动生产率则在稳步提升。这种“一减一增”的趋势,预示着未来建筑企业管理标准的提升以及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将成为必然趋势。



基于以上初步分析,可以预见,建筑行业正逐步迈入高竞争、精管理的全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原有的建筑企业粗放式管理模式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于精细化管控的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这一结构性失衡不仅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障碍,同时也对法律服务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进行更为深入的专业升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需求。


粗放管理是指不计成本与效率(效益)的粗疏、不细致的管理方式。在建筑行业,粗放管理表现为企业事先没有进行足够的长期规划,企业政策往往是朝令夕改,不稳定性极大,控风险能力低下,索赔意识和能力不足。在过去建筑业快速发展时期,因市场需求巨大,粗放管理弊端和隐患并未明显体现,但在房地产及经济波动下行时期,粗放管理的对经营的不利影响已不容忽视,建筑业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型已是刻不容缓。建筑业精细化管理需求指的是企业在项目经营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强化工期、质量管理控制风险,全过程索赔增加效益,推进结算促快速回款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需求。


孙宁连认为,面对建筑行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转型的历史转折,建工律师应当升级传统项目顾问服务为项目全过程法律服务,满足建筑行业精细化转型对通过全过程法律服务控风险增效益的需求。他强调,律所需要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专业能力、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工作,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同时,律师需要了解建筑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细节,以便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法律服务。



面对行业粗放管理与精细化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法律服务需要升级以满足建筑企业的需求。法律服务升级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人才储备:律所需要加强建工法律专业人才储备,培养具备扎实工程法律功底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律师团队。同时,还需要注重律师团队的专业化和多元化,以适应不同类型案件的需求。孙宁连介绍了上海建纬(南京)律师事务所在建工专业团队建设及建工法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不仅注重建工律师的实践能力培养,还通过研讨、讲座等方式为同行提供指导,提升行业专业水平。


提高专业能力:律所需要提高专业能力,为建筑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法律服务。这包括起草合同文本、参与谈判、合同交底、议价/核价、签证/索赔等项目全过程法律服务。孙宁连特别指出,建工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他领导的工程律师团队,专注于工程案件代理,提供“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法律管控服务”“项目全过程签证/索赔服务”和“重大疑难复杂工程案件输赢预判服务”。这种服务创新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还增强了客户的满意度。


创新服务模式:律所需要创新服务模式,为建筑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法律服务。例如,针对建筑企业的需求推出“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组建由专业律师组成的产业链律师人才梯队,为建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和支持。此外,孙宁连表示,建工律师应采用新模式、实现服务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工律师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他们还在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如提供“全程护航”服务,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04


结 语



建设工程法律服务领域,伴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正步入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阶段。江苏省作为全国建筑业的标杆省份,不仅是行业发展的缩影,更是全国建筑业转型的“风向标”。


当前,建筑行业处在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上,建工法律服务既面临价款纠纷高企、质量纠纷频发等存量矛盾激增的挑战,又迎来全过程法律服务需求激增以及智能建造、绿色建筑增量业务的机遇。这一“矛盾共生”的态势,恰恰折射出全国建筑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必经阵痛。江苏实践表明:唯有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储备、提升服务质量的三维突破,才能为全国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法律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总产值领跑全国!江苏建筑业怎么做到的?https://mp.weixin.qq.com/s/NKs7PBK17NdXn2kz1tg1tw

【2】建筑业总产值连续19年全国第一!江苏晒出2024年住建“成绩单”,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7815051894882851/,2025年3月15日访问。

【3】艾普思咨询:2024中国房地产投诉洞察年度报,https://www.ipscg.com/detail-1539.html,2025年3月15日访问。



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建设工程领域》

为了进一步探讨建设工程领域发展主题,助力专业品牌化提升,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建设工程领域》将于2025年4月19日发布。寻找中国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建设工程领域律师和律所,欢迎一起见证!

· 敬请期待 ·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