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发布金榜律所100强名单引争议!谁最适合为律所做评价?丨律新社观察

作者 | 律新社丨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律新社丨编辑部出品


律师、律所评级活动在业内一直争议不断。


7月29日,界面新闻网公布了“界面金榜100强”2020年度律所名单,该榜单引起了律师圈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榜单浏览量已达73.2万。律新社了解到,这是国内首次出现由新媒体主办的律师、律所评选活动。



为何一家财经媒体要做律师行业评选?评选的专业性与客观性如何保障?


律新社观察到,近几年,关于律师评级的活动及奖项越来越多。钱伯斯、ALB、Legal 500、IFLR1000等耳熟能详的独立法律评级机构频频出现在律师与律所的“简历”之中。独立评级机构并不是唯一的玩家,中国律师、律所评奖的渊源可以追溯至25年前司法部举办的“首届全国十佳律师”。此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各地律师协会、媒体分别推出了形式各异、标准不一的评选活动。


法律服务是抽象的、难以量化评价的,因此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力量主导的评选活动,来自律界的争议与吐糟常常和评选热度共生。为何律师行业需要评级?谁来为律师/律所做评价?评价律师/律所好坏的标准有哪些?其他行业的评价体系有无值得借鉴之处?为此,律新社推出专题报道,为大家解锁“法律评级机构受欢迎的秘密”。本篇为上篇,下篇将后续推出,敬请关注。

 

01


谁适合为律师、律所评级?


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界面新闻的100强律所排名是针对律所的声誉度,主要采取“同行评价同行”的方法。评选范围为100家律所,初选名单由调研团队编制,在名单内的律所不需要统一报名,不在名单内的律所可以自主报名。


随后,调研团队向名单内的律所员工分发在线调查问卷,要求律师们对自己熟悉的律师事务所的声誉度打分。界面新闻共收到2729份有效问卷,统计与分析后计算出每家律所的得分并形成排名。


除了100强律所排名,界面新闻还评选出了最适合工作的律师事务所、最具专业能力律所、最佳律所领军人物、最佳律师及新锐律师。



一家财经类媒体是否能够客观地评价律师和律所?这也是本次界面新闻推出相关榜单后引起争议的焦点。“把我们律所放到20多名,这肯定不妥呀。我们对本次活动持观望态度。”某国内大所市场部人员向律新社袒露其对榜单的看法。


律新社注意到, 这虽然是界面新闻第一次涉足律师、律所评级领域,但媒体参与主办此类评选并不鲜见。


如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司法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上海市“东方大律师”评选活动;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律师协会和《北京晚报》合作举办的“北京市刑事辩护专业优秀律师”、“北京市劳动法专业优秀律师”等评选活动;从2018年开始,法治日报社主办、法制网承办的“一带一路”优秀法律服务项目评选。


“官方部门”单独入场的时间则早得多。1995年12月26日,司法部举办的“首届全国十佳律师”评选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有不少律师对“全国十佳律师”的评选提出意见,反对举办此类评选活动。评选的标准不够清晰、客观,且全国范围内优秀的律师数量很多,评选结果难以服众。



有业内人士认为,官方部门的身份也使得评选很难真正体现市场状况,反而有行政不当干预市场,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嫌疑。


三年之后,司法部又评选出了“第二届全国十佳律师”,同时,司法部又开始评选第一批与第二批“司法部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考虑到某些律师的意见,司法部不再举办评选律师或律所的活动。从2005年开始,此项活动开始转移到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从此之后,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分别推出了形式各异、标准不一的评选活动。


相较于评选的举办主体,方法论与调研范围似乎在榜单的影响力与公正性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什么样的评选方法更能客观反映出中国律师行业的现状?律新社综合比较了几家国际评级机构使用的评选方法,希望能给尚未成形的“中国人自己的律师排行榜”提供一些借鉴。

 

Vault Law 100

Vault是美国知名的职业发展平台,每年都会发布法律、咨询、银行、会计等诸多领域的榜单排名。在法律领域,Vault定期发布Vault Law 100、Best Law Firms to Work For等九大榜单。


其中Vault Law 100榜单的评选基于律师们对律所的评估,这种评选方法与界面此次采用的方法类似。Vault 官网简述了其在评选中使用的方法论:


首先通过回顾以往调研、研究法律出版物、访谈律师等从业人员及查阅其他排名,编制出一份全国著名律师事务所名单;然后向名单上的律所发布一份调研问卷,这项调研要求律师对自己熟悉的律所的声誉打分,分值从1到10。律师们不被允许对自己的公司进行评级。


今年,近2万名律师向Vault提交了匿名调研问卷。“同行评价同行”的方法看似充满主观因素,但当数据量充足、分析方法合理时,得到的结果或许能比“局外人”的评价更接近真实。


钱伯斯

一直被业界视为顶级法律评级机构之一的钱伯斯则更注重客户对律所的评价。首先钱伯斯会对市场中的活跃人士进行访谈——主要是客户和合作过的其他律所,其次钱伯斯会对被研究对象近期的业务工作进行评估。


对于个人律师排名来说,研究员会根据律师的法律知识、经验、专长、效率、勤奋程度以及客户服务水平等几个维度来考察律师个人的水平。


除了对客户评价与被研究对象的业务工作进行评估,同行的评价也被钱伯斯纳入评估范畴。


IFLR1000

于1990年开始发行的IFLR1000是一家专业金融法律媒体,也是唯一一个每年对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和公司业务律所按国别、执业领域进行排名的机构。8月13日,《国际金融法律评论》(IFLR1000)新设独立排名“IFLR1000 中国”发布首刊,首次对北京、天津、山东、上海等八个省市作出区域排名。(详情请戳:IFLR1000公布八大省市律师律所排名


IFLR1000首席研究员Annie Wang告诉律新社,调研周期内律所、律师参与的交易案例是IFLR1000最看重的考量维度,案例的重要性并不只是由数字体现,研究员们会更多地考察案例是否具有创新性与标杆性、能否为市场提供启发。


其次是客户反馈,对于申报者提供的供调研客户,IFLR1000会进行交叉调查,询问客户对于之前接触过的其他律所有何评价;最后是同行反馈,但由于反馈较为主观,IFLR1000不会过多看重这一指标,只是将其作为辅助性信息。


Annie Wang认为洞察力与准确性是保障榜单公信力的关键,简单来说就是对“事实”的重视,对主观评论保持警惕,反复、交叉确认信息的真实性。


02


为何律师、律所评级活动“风起云涌”?


近几年来,律师、律所评级活动热度大增,主办机构也逐渐多元化。评级活动频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律师、律所热衷于参与评选?律新社采访了三位资深律师,听听他们的观察与思考。


杨晨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


为何评选活动频频出现?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杨晨律师向律新社表达了他的理解。近年来,法律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很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高度关注。各方媒体都希望能够抓住这个潜力产业及其辐射的领域,而采用“评级/评优”的方式则更容易、更快速切入这个行业。与此同时,律师天生具有对自我销售、自我定位的潜意识,迫切希望通过市场定位,把自己推向目标市场,因此较为热衷于参加这类评选活动。


谈及评级活动对于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的意义时,杨晨律师将评级机构划分为了两类,一类是能比较客观的反应律师行业现状的评级机构,也是客户群体比较认可的机构;第二类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机构。


第一类机构有助于律师在细分市场找到更精准的定位,从而将自己更好的推销给现有、潜在的客户。而第二类机构则对法律服务市场的了解不足,以自身利益为行为导向,因此评级不够客观。这种机构的存在搅乱了法律服务市场,同时也误导了客户。

 

邢冬梅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对于近几年评选活动愈发密集的现象,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邢冬梅律师认为,这是由市场的需求导致的,“近两年,有很多投标项目的入围条件是必须上榜某某排名榜,市场已经把是否登上榜单当成是硬性指标,这就导致大家必须去积极面对。”


法律行业是服务行业,而服务行业的所有风向都是跟着需求走的。如果需求方有这样的需求,那律师们一定会去做这样的努力。


对于评级主体多元化的现状,邢冬梅律师则表达了肯定的态度:“媒体、独立机构、行政机关都在进行评选,很多人说这是一个乱象,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邢冬梅律师以公众更为熟知的娱乐行业为例进行说明,娱乐界每年都有国内、国际的各种奖项评选活动,有专门的小成本影片、文艺片奖项,也有奥斯卡这样的国际性大奖,还有区域性奖项。每一个评选主体的角度与出发点不同,所重视的点也不同。


“所以我认为不同的评级活动是有各自的角度与优势的,评级本身就是对律师行业的一种激励。无论上榜与否,在榜单上的位置如何,对律师与律所的发展来说都是一种方向指引。”邢冬梅律师总结道。

 

冯加庆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任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任冯加庆律师告诉律新社,一些评级机构本来就是盈利性机构,需要律师与律所积极参与、适当投入一定资金,才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对于律师、律所评级活动,业内一直非常关注。在律协、司法行政部门的会议上,有律师曾提出,司法行政部门的评级与外资机构的评级是否有可能协调一些,前者能否将后者的评选结果纳入评选考量范围。但现状却是,二者是完全分开、各自评各自的。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一些大型涉外企业是比较看重评级的。冯加庆律师在采访中提到,如果律师、律所取得较好的评级结果,在与客户进行交流、拓展业务时是会产生一定帮助的。“这也是有些律师、律所比较热衷于评选的最重要原因。”冯加庆律师总结道,“评级活动实际上是市场有内在需要的一种表现,市场中一个巴掌是打不响的。”


律新社了解到,评选结果确实会影响到律所的利益与未来发展,如中国移动投资公司今年的国际常年法律顾问采购项目公告中明确写道:应答方需在2018年-2020年某榜单中均名列第一等或第二等。


03


总结


对于评级活动,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还有很多。何为大律师?何为大所?如何系统客观地制定律师/律所评价标准?是否有其他行业评价标准可借鉴?官方部门与独立机构的评价如何才能更好的共生?大数据时代,未来的科技将怎样重塑现有评价体系?针对这些疑问,律新社将在下篇文章中展开探讨,敬请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