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律新社研究员 王琼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当医学与法学深度交织,当患方与医方立场交锋,医疗律师如何以专业突破行业壁垒,破解医患困局,守护医疗公平? 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行政与医疗法律事务部主任刘霄峰律师,正是这样一位深耕医疗法律近二十年的行业先锋者与守卫者,他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及持续精进的医学知识,不断破解医疗纠纷难题,在医疗与法律交叉领域展现出精深的专业价值。他的执业生涯,是一部不断挑战疑难案件,打破专业壁垒,重塑行业规则的进阶史。更为重要的是,他深知,医疗律师的价值在于架起专业对话的桥梁,弥合医患认知鸿沟,厘清技术伦理边界,从而推动构建更公平规范的医疗生态。 2025年4月19日,在“律新社法律服务创新发展论坛暨《律新指南》2025春季发布会”上,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生物医药及医疗领域》隆重发布!刘霄峰荣获“律新社2024年度生物医药及医疗领域品牌之星:匠心律师”。近日,律新社与刘霄峰展开深入对话,共同探讨生物医药及医疗领域律师的专业及品牌建设之道! 从法律人到医疗纠纷的“解码专家”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因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常被视为法律服务的“硬骨头”,让很多律师望而却步。刘霄峰是如何在这一领域立足并成为医疗纠纷解决专家的? 您最初是如何进入生物医药及医疗领域这一细分赛道的?为何将其作为核心执业方向? 刘霄峰 起初是服从律所专业化分工的安排。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作为西北地区成立较早的综合型律所,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比较大,每天都有大量群众上门咨询,其中不乏寻求医疗损害法律帮助的当事人。为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律所专门设立了医疗法律事务部,2022年更名为行政与医疗法律事务部。同时律所的专业化分工制度执行得一直很严格,只允许律师办理本专业领域的案件。十几年用心做下来,往往就成为各自执业领域“专家型”的律师。 当深入这个领域后,我对律师工作的价值有了全新认识。深陷纠纷的医患双方亟须专业律师的帮助:从法律角度释明法理、引导双方依法解决争议、弥合裂痕,律师在此类案件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加之案件做得越多,职业归属感、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越强,也就自然而然地促使我将此作为核心执业方向。 很多年轻律师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不具备任何医药和医疗方面的教育和从业背景,能否在医疗法律服务领域执业?您认为要在这一领域成功,需要哪些必要的能力? 刘霄峰 当然可以。因为在获取律师资格和前期执业过程中,我们已经经过系统的法学学习和严苛的实务训练,无论哪一类案件,律师的核心能力都是用法律逻辑和经验整理事实与观点,在庭审中精准表达,努力让审判人员尽可能接受我们的观点,最大化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利。 当然,要做好医疗纠纷领域的法律服务,必须深入学习《民法典·侵权编》《医师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卫生健康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核心法律法规,充分理解其立法目的,掌握条文原意。同时要深入实务,精研个案,剖析类案,把每一个案子做专、做精。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站位和眼界,律师通过专业代理,不仅要解决个案争议,同时,要化解社会矛盾,弥合医患关系裂痕,保障和推动医学临床事业的发展,这将是对医疗公正与行业进步的双重贡献。 逆转个案与重塑行业的实战力量 律师的专业性,往往体现在对疑难案件的攻坚克难和对行业规则的深远影响上。在刘霄峰的执业生涯中,既有挑战权威鉴定、为患者逆转命运的时刻,也有超越诉讼本身、推动国家层面行业规范重塑的经典案例。 在您多年执业生涯中,哪些关键案件对您专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分享其中一个最具转折性的案例? 刘霄峰 律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源于每个案件的实践、思考和总结,其实每个案子都很重要,这不仅是对我个人而言,因为每一个案件的走向与结果,都直接牵动着患者及其家庭的命运,这种责任也尤为沉重。 我曾代理过一个“女童扁桃体炎治疗后脑萎缩案”,这个案件对我而言意义重大,既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也是我对公正不懈追求的见证。案件中孩子损害非常严重,导致整个家庭遭受毁灭性打击,所以鉴定结果至为关键。我们首先在当地市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一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患方不服,申请省医学会再次鉴定,我的核心挑战是如何推翻市级鉴定结论。为此,我遍寻全国呼吸内科、ICU领域专家。一开始很多专家有顾虑,我耐心解释他们的专业意见不仅可以帮助医学会查清事实,还原真相,更可以让更多医生避免发生类似错误,避免职业风险。最终,一位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在抢救心电图中发现关键“T波高尖”证据,证明存在高钾血症,支持了患方观点。我系统整理并在听证会上清晰陈述患方意见。最终,省级鉴定结论改判为医方承担主要责任,实现了一次艰难但完美的逆转。公正的鉴定结论不仅是给孩子公道,也是维护医学会鉴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以您刚才讲述的“女童扁桃体炎治疗后脑萎缩案”为例,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如何厘清医学因果关系? 刘霄峰 准确地讲,是厘清“疾病与人身损害因果关系”。此类纠纷中,最终损害常是原发病与医疗过错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案关键在于:患儿原发病为扁桃体炎伴发热,治疗后状态平稳,却在输液结束进行封管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致脑萎缩。所以我们紧紧把握这个逻辑链条,即原发病(扁桃体炎)在已经得到有效医疗干预的情况下,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导致孩子瞬间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后脑萎缩这样一个严重后果。这个逻辑链条可以清晰明确让审判人员确信原发病对最终损害应无参与度,从而应当认定医疗过错行为,应该对孩子最终损害承担全部(至少主要)的责任。 您代理的“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状告心理咨询师‘越界’侵权案”曾引发广泛关注,该案在法律适用与社会影响上面临哪些挑战?最终对行业有何警示意义? 刘霄峰 此案发生在《精神卫生法》(2013年5月1日实施)生效后。该法第23条明确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找到我代理案件的委托人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的孩子是一位大学生,已被确诊严重“躯体化障碍”,因为听信某心理咨询师的宣传,接受其网络“疗愈”并按其建议停药,最终跳楼身亡。审查证据发现,该心理咨询师专业和文化水平极低,其资格获取很可能不合规(当时考试由劳动部门组织,属技能认证,存在中介机构违规“操作”乱象)。这些从业者无法识别“精神障碍”客户,更无法提供合格服务,严重延误治疗甚至造成损害。 这个案件后经《姑苏晚报》报道,在全国范围产生很大影响,很多精神卫生、心理领域的专家关注并发表论文引用,引发社会各界关注。2017年9月,国家层面取消了原来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改为从业心理行业需考取心理专项能力证书。行业协会等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证书不得有“国家”“全国”等表述,《职业资格目录》增加“对资格资质持有人因不具备应有职业水平导致重大过失的,负责许可认定的单位也要承担相应责任”的规定。这有力地促进了心理行业的规范化和良性发展。 聚焦“以鉴代判” 推动司法鉴定制度完善 “律师”的身份之外,刘霄峰还身兼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与西安市政协委员,他凭借专业实践,在优化司法鉴定程序、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等关键议题上建言献策,彰显着一名医疗律师推动医疗健康发展的深层价值。 作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您参与过哪些与医疗卫生法律相关法规的制定或修订?您认为当前医疗法律领域最亟待完善的问题是什么? 刘霄峰 前不久我刚刚参与了《陕西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的地方立法工作,并对《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我认为,当前医疗法律领域最亟待完善的问题就是司法鉴定。司法实践中,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以鉴代判”是大量存在的,原因在于,审判人员和司法行政部门缺乏相关医疗专业知识,对司法鉴定意见实体内容很难做出评判,而仅能进行程序审查,司法鉴定意见几乎是“一裁终局”,导致很多当事人对案件结果不满意,经过二审、申请审判监督等程序仍无法改变其认为不公平的结果,给审判机关造成极大压力,也不利于在司法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 作为西安市政协委员,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机构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请您谈谈当前民营医疗发展的痛点? 刘霄峰 社会力量办医是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力补充,一方面,国家已不提倡公立医院无序扩张;另一方面,社会上有大量资本对医疗卫生行业充满热情。但社会力量办医在管理经验、临床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相较公立医院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资本的逐利属性与医疗行为应当最有利于患者的伦理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因此,政府应该在对社会力量办医加强监管的同时,出台鼓励和引导政策,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将公立医疗机构充分的管理、技术和科研资源对社会力量办医进行一定帮扶,既使后者规范运行的同时,又让医务人员有尊严获取合法收入,最终惠及每一位患者。 医律协同 打造有温度的专业之道 当前生物医药及医疗领域正面临AI医疗、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冲击,您认为律师应如何应对这些新兴技术带来的法律伦理问题? 刘霄峰 不仅是医疗领域,律师行业也面临AI挑战。新技术带来法律伦理问题的同时,也孕育着机遇。我们不应抵触,而应保障和规范其发展,最终更好为我们各自所从事的行业服务。律师首先应当加强学习,以做好迎接新业态的准备。例如,“AI获取诊疗建议后导致人身权健康权受到损害”的案件,很快会出现。但医生和律师特有的职业伦理、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是算法和大模型无法替代的。 作为律所的行政与医疗法律事务部主任,您如何塑造团队在医疗法律领域的专业品牌?团队在服务客户时形成了怎样的独特方法论或价值主张? 刘霄峰 我们力争打造“专业、理性、温暖”的品牌形象。专业性由强大的专家团队保障;同时,在面对当事人的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理性,不能因为共情而导致对案件的客观分析和风险评估出现偏差;最后,在保持理性的基础上,我们要对遭遇损害和痛苦的当事人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和人文关怀。 结 语 深耕医疗法律领域近二十年,刘霄峰深知这一专业对律师价值实现的意义。他认为,要做好医疗律师,起点在于吃透核心法律法规、理解医疗行业本质,核心在于坚守“化解矛盾、守护公正”的崇高价值,做医患关系的弥合者而非激化者。这不仅是个人专业成长的长久之道,更是维护行业尊严、传递法律温度的根基所在。 END
事实上,案件代理过程中,最多的时间成本都用在了与当事人沟通上面,而且我们还要保证在开庭和鉴定听证会这两个程序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应对,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在当事人对鉴定和审判出现不理解的时候,我们能够解释,并作出合理化建议,让当事人全程感觉到我们在用心服务。我们团队每年都会有一些法律援助案件,也会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家庭捐赠,这些活动都会要求团队中律师全程参加,大家也可以自愿捐赠,表达自己的心意,这些心意会真正温暖到当事人和他们的家庭,感受到律师这个职业所传递的社会温暖。 点击查看刘霄峰律师名片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