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律所合并盘点!疫情下的抱团取暖,会让律所“合并潮”更汹涌吗?

作者 | 律新社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又有律所开启合并!

 

8月15日,在江苏宿迁举行的律所品牌提升暨路漫律所规模化发展签约仪式上,江苏杜江律师事务所,江苏力豪律师事务所,江苏鑫焱律师事务所,江苏河滨律师事务所四家当地律师事务所正式签约合并。据悉,合并成立的路漫宿迁分所有望成为当地首家律师人数突破50人的律师事务所。
 


随着中国律师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品牌化律所的需求越来越大,律所合并已成发展潮流。2020年疫情对全球经济、中国经济都造成巨大的冲击,律师行业概莫能外,在此背景下,律师事务所的“抱团取暖”已成发展潮流。据律新社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合并的律所有近10家。
 
律新社观察到,近年来,上海、江苏等地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律所通过兼并、重组、合并等方式扩大规模,鼓励引导律所之间强强联合,大力推动律师事务所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不少律师感慨:合并是趋势,优势互补。不专业无前途,几个人的小所、万金油律师势必被淘汰,专业才是出路!还有律师认为:律所合并是国内律师界发展的关键特征之一,为了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这一趋势势必更加明显。
 
疫情下的律所“抱团取暖”,会让“合并潮”来得更汹涌吗?中小律所做大做强是行业发展趋势吗?除了合并,律所做大做强规模的路径还有哪些?

01


2020年律所合并盘点


江苏杜江律师事务所、江苏力豪律师事务所、江苏鑫焱律师事务所、江苏河滨律师事务所合并

江苏宿迁

8月15日,在江苏宿迁举行的律所品牌提升暨路漫律所规模化发展签约仪式上,江苏杜江律师事务所、江苏力豪律师事务所、江苏鑫焱律师事务所、江苏河滨律师事务所四家当地律师事务所正式签约合并。由于经济、区域、历史等原因,宿迁律师业发展相对薄弱,总体规模偏小,品牌所、规模所较少。合并成立的路漫宿迁分所有望成为当地首家律师人数突破50人的律师事务所。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与上海业盈律师事务所、上海汇臻律师事务所合并

上海

5月29日,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与上海业盈律师事务所合并;6月17日,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与上海汇臻律师事务所合并。上海汇臻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敏涛律师表示,此次选择申浩正是出于对申浩理念和文化的认同。尽管行业当前仍有乱象存在,但“律师不只是追求商业价值,这个职业天然地负有社会责任”,他相信越来越多专业与人品俱佳的青年律师会以实际行动践行律师职业的社会责任,为行业赢得更多的信任与尊重。


江苏琼宇律师事务所和江苏仁方律师事务所合并

江苏扬州

6月28日,扬州“老字号”江苏琼宇律师事务所和“新锐派”江苏仁方律师事务所强强联合、精心打造的江苏琼宇仁方律师事务所正式扬帆启航。江苏联盛律所联盟主席、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沈永明表示,琼宇仁方所的成立是两个优秀律所的强强联合,一加一必然大于二,对于打造扬州乃至江苏一流品牌、大规模律师事务所意义深远。


金诺律师事务所与罗维律师事务所合并

天津

8月8日,金诺与罗维签订合并协议。金诺与罗维均采用一体化管理,金诺成立25周年,在实行15年的一体化管理体制下,已形成多个专业部门。罗维成立六年,拥有30多人,已成为滨海新区品牌律所。两所合并后,金诺滨海业务板块将扩展为4个专业团队,总人数发展至40人。罗维律师事务所主任李莉律师表示,两家律师事务所均采用一体化管理,在业务领域、客户群、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方面均非常接近。2020年疫情爆发,两所在律师运营管理方面有了更多的交流,并很快达成合作共识。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与北京市高润律师事务所合并

上海

6月21日,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宣布与北京市高润律师事务所合并,同时设立北京办公室。经过多次洽谈,高润所与联合所在理念、制度、品牌、文化等方面高度一致,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增强律所专业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将律所做大做强,两家律所决定合并,设立北京办公室,高润所整体(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场所、资金等)并入联合所北京办公室。

段和段沈阳办公室与辽宁恒敬律师事务所合并

沈阳

7月1日,段和段沈阳办公室与辽宁恒敬律师事务所签署合并协议,恒敬人员整体调入段和段。合并后,段和段沈阳办公室拥有专职和兼职律师、实习律师55名,律师助理、行政人员20人,将深耕破产、并购重组、企业合规治理、民商事诉讼(仲裁)、财税、知识产权、金融、证券、投融资、涉外业务、经济、职务犯罪预防、辩护等领域。


北京息云律师事务所与北京市众鑫律师事务所合并

北京

3月,北京息云律师事务所宣布与北京市众鑫律师事务所合并。此次合并旨在形成新的、更大的平台,创建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疫情当前,合并后的两家律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


02


疫情下的“抱团取暖”
律所合并潮会更汹涌吗?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律师行业的影响也不分律所规模大小,不分业务领域,普遍造成了各中小规模律所第一季度业务收入的大幅减少。



司法部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47.3万多人,共有律所3.2万多家。从律所规模来看,30人以下律所占比90%以上,百人律所320多家,仅占0.99%

 

对律师行业来说,本次疫情无疑会加速行业洗牌。资金雄厚、外部渠道资源丰富、内部管理系统先进的律所,抗风险能力强,受疫情冲击较小,甚至“逢凶化吉”。然而,大部分中小律所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受本次疫情冲击较大,在社会机制正常运转时还能维持经营、获取利润,一旦遇到和疫情类似的意外事件或突发事件,则由于自身势单力薄,很容易被冲击,甚至关门倒闭。
 
合并,无疑是中小律所应对疫情冲击的一条可取路径。

03


中小律所做大做强是行业发展趋势吗?

中小所是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小所的做大做强是律师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律新社注意到北京、上海、江苏等多地出台关于鼓励律师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和措施。
 
2020年江苏律师工作要点特别提出,大力推动律师事务所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探索在全省律师行业开展星级律所创建活动,出台《关于扶持推动江苏律师业做大做优做强,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意见》,鼓励引导律所之间强强联合,重点培育15家左右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律师人数超百人、业务收入超亿元的规模所,培育100家专业特色明显的专业所,培育500家管理规范的精品所,进一步扩大江苏律师在全国的影响力。
 
上海市司法局局长陆卫东在2020年上海律师代表大会上表示,要准确把握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关系。专业化代表精细、精品,规模化不是数量的简单累计,而是资源的高效整合。没有专业化就没有规模化,但只有专业化也未必形成规模化,只有各方面资源产生高效配置,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一方面重视专业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规模化,实现不同专业律师和律所合作,全力支持律所通过兼并、重组、合并、加盟等方式扩大规模,创新分配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能级。律协要加强规划和指导,出台行业性指导意见政策,上海司法局也会积极推动律所优势资源配置,推动律所做大做强。现在上海个人所暂停审批,上海海派精神是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个人所小富即安的发展心态不符合上海城市精神。”
 
律新社了解到,疫情后,上海律协高度关注中小律所生存发展需求,引导上海律所适度规模化,既要关注中小律所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帮助中小律所渡过难关;又要鼓励中小律所往精品化方向发展;还要加强对中小所合规管理的指导。同时,也倡导中小律所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回应市场变化,适度规模化发展。
 
疫情下,律师行业品牌化、规模化势不可挡!

04


律所合并后如何保持“甜蜜如初”?

律所合并的内在动力在于:规模所的专业分工、优势互补以及团队合作。
 
在律新社此前的调研过程中发现,70%的律师认为律所合并后可以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做大做强,而且能够分享客户平台,给客户提供综性合服务。过半数的律师认为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优势互补也是律所合并的重要益处。此外,50%的律师认为合并能够提高律所的综合实力,是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都说律所合并是世界难题,但是合并又是律所发展的必经之路。一项调查显示,从全球范围看,61%的并购以失败告终,只有23%的并购是成功的,其余的还属成败难定。


因此,合并之前至少斟酌以下问题,包括合并对目前的客户和业务成本会带来哪些影响、合并双方的财务目标是不是一致、合并双方的文化方面的理念是否一致以及合作双方的专业分工程度。尤其值得认真考虑的是,合并后的新所如何管理。


虽然律所合并热潮已然来临,但是合并绝非是“一并了之”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另一段更加具有挑战意义征程的起点。律所若要合并后的“婚后生活”始终“甜蜜如初”,则对它们在规模上、管理机构以及制度设置上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大型律师事务所的经营本身也存在着内在的问题。合并后大型律师事务所的运营,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本,要面临因为合并带来的特定业务和人员的流失;具有不同文化和管理背景的律师事务所的合并,往往带来文化和管理上的冲突;大型律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一体化,还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律师对律师事务所的忠诚度。


从统计数字来看,律师事务合并失败,最重要的有两个原因:一是合并所带来的沉重的财务负担。二是文化和管理上的冲突造成的人员流失。特别是在律师事务所经营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合并后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往往很难做到同舟共济。
 
因此,律所的合并,首先要有稳妥的财务计划。与此同时,在合并后的经营管理当中,相关律所还应注重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培养律师共同的价值观,加强以律师事务所为核心而不是以律师为核心的知识管理,从而降低律师的疏离感。


05


目前律师业做大做强的方式有哪些?
 
《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刘桂明曾将中国律师业的规模化发展归纳为十种模式,即自然做大、一元做大、合并做大、联盟做大、布局做大、联邦做大、火炬做大、联姻做大、巡回做大、专业做大。律新社通过采访整合,就中国律师业规模化的十种类型作出分析,希望能够为律所管理者提供一些思路参考。(相关链接:看律所如何做大做强!盘点中国律师业规模化发展的十种类型


自然做大:通过规模、品牌、影响、业务自然做大律所

“自然做大”多指的是成立在那一时期的律所,不通过外部并购或者扩张,而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以卓越品质为第一追求,一步步把本所的规模、品牌、影响、业务做大,打造一体化的平台。君合所作为“成立时间最早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最早进行涉外业务的律师事务所”“被英国法律媒体评为红圈律师事务所”,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君合一直跟随政策、经济发展的潮流不断革新,多年来一直屹立于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尖端位置。


一元做大:从一个人到一个家族逐步做大律所

一元做大模式是指由于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原因,而逐步发展为一家大所。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岳成所)是“一元做大”模式的独家代表。岳成家族可谓“律师世家”,其长子岳运生现任北京岳成所主任,长女岳海南为黑龙江分所负责人,二女儿岳雪飞为上海分所负责人,外甥王静巍为广州分所负责人,小儿子岳屾山为民事业务部部长,小儿媳宋静为公司业务部部长,第三代、第四代人也开始陆续执业。岳成律师作为首届“全国十佳律师”、岳飞第三十二世孙,其家族四代律师同时执业,在业界被称为一段佳话。


建所27年来,岳成所实行“不给回扣,不给介绍费,不给找关系走后门”的“三不原则”,建设了业务专精、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混合(合并)做大:通过制度探索做大做强律所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锦天城)1999年由锦联律师事务所、天和律师事务所、长城律师事务所三家律所合并而成,在业内享有领先地位,是一家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所谓“混合”做大,就是像锦天城这样,不是简单地套用传统提成制或欧美律所公司制管理模式,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探索,根据中国律师业发展阶段以及业务结构现状,形成具有兼顾两种模式的“混合”所有制,即传统诉讼仲裁业务的律师仍适用创收提成模式,非讼业务公司制管理模式,通过管理制度创新和做强细分专业优势,吸纳优秀律师不断加入,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全国性大所。


联盟做大:通过结成联盟做大律所


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有门派间相互结盟,抱团取暖的情节,以增强自身实力,扩大影响力。在现实中,很多律所也通过结成联盟来做大做强。2007年9月,中国第一个跨国律师事务所联盟——中世律所联盟,即SGLA正式成立。当时的SGLA由全球十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英国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现霍金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九家位于中国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的领先中国律师事务所组成。中世律所联盟模式就是“联盟做大”的突出代表。


布局做大:通过扩大律所规模业务范围做大律所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盈科)是一家全球化法律服务机构,早在2001年就已成立,梅向荣律师于2007年4月加入盈科,成为主任,用短短4年时间,将盈科从一个小型精品所打造成了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律所,在传统和新兴的法律业务领域,盈科均已处于法律服务的前沿。


值得借鉴的是,盈科还设有专门的市场开拓、调研团队,负责开拓案源,所开拓的案源属于公共案源,由律所内部统一分配,收益主要归属于盈科。在产业化理念下,律所鼓励律师之间加强案件的交流与合作,专业的律师做专业的事。盈科颠覆了律所发展的传统模式,将继续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方向高奏凯歌。


联邦做大:通过推进律所数字化建设做大律所


所谓联邦,意味着既各自独立,又有统一整体。好比美国,既有各自独立的州系统,又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联邦做大”的律所以互联网精神和技术将国内国际、线下线上、法务商务等融合,提供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专业法律服务。2013年12月成立的瀛和律师机构(以下简称瀛和)就是“联邦做大”模式的代表。瀛和以优化和改变律师行业为使命,在中国律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联邦发展模式。


火炬做大:通过大所带小所、大城带小城、省城带府城做大律所

首都有辐射效应,省会同样也有辐射效应,它们拥有地域优势,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吸纳有利资源,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明炬所)充分利用省城的辐射效应,稳步前行,创造了一种大所发展的新模式——火炬做大。


明炬所以成都为重点,把四川所有地市最需要带动的律师事务所吸收进来,不断探索“火炬做大”大所带小所、大城带小城、省城带府城的发展道路模式,带动四川地区律师业的规模化建设,以期在不久的将来,把所有地市实现全面覆盖,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全球。


联姻做大:通过瑞士联盟结构推进国际化做大律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内企业不断走出去,境外企业不断走进来,跨境法律需求不断增强。但根据目前法律框架,中国律所无法与国外律所合并,律师也不能跨境交叉执业,国内外律所联盟成为发展路径之一。在这一历史潮流下,大成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大成)于2015年1月27日与全球十大律所之一的Dentons正式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布局全球的世界领先国际律师事务所。


大成采用的是瑞士联盟结构,联盟不直接等同于合并,确保各区域成员律所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且允许拥有独立的利润池和财务体系,但共享战略、品牌及其他核心职能。这种方式,让“多中心”的理念在大成全球各区域得以贯彻,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成员律所之间的市场开发与业务合作,通过共享服务网络,实现业务收入的增长,共同努力“从最大到最强”。


巡回做大:通过在巡回法庭所在地建立律所“适度规模化”

天同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天同所)成立于2002年,由其颇具特色的四合院出发,天同所已发展为专注于重大复杂商事争议解决,“诉讼+仲裁+执行+破产”四位一体的全流程服务方案提供者。


不同于当下大部分律所,天同所自建所至今,一直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精、最专”的理念,遵循“在最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的发展战略,成立之初便摸清了市场专业盲点,追求小而美,力求把业务做精。天同所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对当事人常怀尊重之心,这使得他们在为实现理想、推动法治进步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


专业做大:通过专注于一个专业方向做大律所

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建纬所)成立于1992年12月,是中国大陆第一批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房地产为主要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当下,很多律所追求业务多样化,法律服务多元化,建纬所则“不走寻常路”,只专注于一个专业方向,即建筑工程房地产。


建所28年来,朱树英一直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工作理念,秉持“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服务理念,发挥熟悉建筑行业、熟知相关法律规定的长处,提升处理建筑工程房地产法律事务的能力,面对我国建设领域的发展新要求,调整专业律师资源,以诉讼、仲裁和非诉讼等法律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06


后记
有专家指出,尽管各家律所合并后的融合发展情况并不均衡,但不可否认通过合并的方式来做大做强,仍然是我国律所选择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推动律师行业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潮流,我们应该鼓励这个行业里每一次具有正面积极意义的尝试和创新。即便是该次创新的结果暂时并尽如人意,但是也不能否定它在推动律师行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