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8日,多名资质深厚、志同道合的律师基于共同的愿景聚集在一起,见证了上海市理诚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理诚所”)的扬帆起航。
2020年5月8日,理诚所迎来了20岁华诞。从初创时柏树大厦的两三间办公室,到如今上海滩国际大厦宽敞温馨的办公区;从当初的3位创始合伙人,到今天精品化的律师团队;从最初的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到上海市“两新”优秀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文明单位、诚信服务好律所……
理诚所出现在我国律师制度恢复41年的“中场”,并见证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下半场。在20年的风雨洗礼中,理诚所不忘初心,坚守本质,变是对管理方式和人才制度的优化,不变的是对专业的追求和家文化的传承……一路走来,理诚所以“言之高下在于理,行之真伪观其诚”的品牌形象和“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外向型”的办所方针,从繁星点点迎来了星光灿烂。
5月8日,为庆祝建所20周年,理诚所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分为召开事务所内部会议、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岳阳医院”)的援鄂医务人员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开展向岳阳医院援鄂“逆行白衣天使”学习交流活动三部分内容,分享来自彼此的喜悦与荣光。
01 公益路上
理诚所从未止步热心公益一直是理诚所的优良传统。在理诚人看来,一个积极向上的律所必须要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所以,理诚所在发展中始终不忘对社会的奉献。建所15周年时,理诚所就曾在办公所在地举办大型法律义务咨询公益活动,为楼宇经济服务,推动楼宇间的文明与进步。
本次20周年所庆系列活动亦以公益为主线。活动中,理诚所为岳阳医院援鄂“逆行白衣天使”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聆听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并向医护人员赠送慰问品。
上海市理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慈玲
理诚所主任李慈玲在致辞中向岳阳医院参与援鄂的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理诚所发展的司法局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她谈到,20年来,理诚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发展为一家倍受客户信赖和认可的中等律师事务所。理诚所一定不负众望,为下一个20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虹口区司法局副局长胡晓红
虹口区司法局副局长胡晓红对理诚所成立20年来积极投身于公益服务、密切关注公益事业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她表示,希望理诚所能结合虹口区区域经济情况,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在新阶段迈向新征程。
活动中,理诚所与岳阳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备忘录》,将义务向援鄂医护志愿者提供为期一年的线上、线下公益法律咨询服务,用专业守护逆行的白衣天使。理诚所党支部书记、合伙人罗文嫈律师宣读《备忘录》。岳阳医院副院长、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副领队李斌与李慈玲主任共同签署共建协议。
2019年,虹口区司法局、各街道、各社会组织曾共同组建了18支义务植树团队,理诚所就是其中的一员。早在去年,理诚所就制定好了庆祝建所20周年的计划——前往内蒙古与“大地妈妈”易解放一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茫茫沙漠增添一抹绿色。
但受疫情影响,考虑到疫情防控和保护人身安全的需要,原计划搁浅。于是,理诚所的律师们在今年4月策划了这场对援鄂医务人员的公益法律咨询活动,希望能用专业为冲锋陷阵的医护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在咨询现场,有医护人员反映,自己平时工作较忙,缺少进行法律咨询的时间和靠谱渠道。在理诚所组织的公益活动中,自己对于动拆迁、婚前财产分配的困惑均得到了有效解决。不少医护人员还主动添加了律师们的微信。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律师和医生都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在中国,古来就有“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国”的说法。医生治疗身体之病症,为健康作保证,而律师解决社会之弊病,以法律作保障。这次疫情也让更多人认识到,律师担任的角色与医护人员同样重要。
疫情发生以来,理诚所的律师们时刻不忘以专业拥抱公益,践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法律人“博爱、责任、担当”的精神,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彰显法律人的责任担当。
1月30日,理诚所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向上海慈善基金会虹口分会捐款5万元,支持一线白衣天使和购买急缺的医疗物资。2月28日,理诚所全体党员均缴纳“特殊党费”,资助因抗击疫情牺牲的“英模”家属及因疫情罹难的困难群众家属。理诚所也是上海市率先为一线捐款的律所之一。
李慈玲主任说:“不同的战场上,有着同样的使命。虽然理诚所刚刚搬迁,律所运营成本和各类支出大幅度增加,但在国家大难面前,每个人都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齐心协力帮助武汉渡过难关。”
除了捐款捐物支援一线外,陈荣、葛文昱、曹世伟、王磊鸣律师开展了四次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公益网络直播系列讲座;理诚所副主任李镔作为上海律协能源环境资源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撰文分析疫情对新能源光伏行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法律防控建议;王海虹、周蕾蕾律师与上海市虹口区妇联合作开展女性维权法律讲堂,化解居家隔离期间的家庭摩擦;曹世伟律师从春节假期开始作为其居住小区的防疫志愿者,并表示一直坚守到疫情结束;沈伊鸣、胡娟萍律师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定点支援社区一线防疫活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年3月,理诚所党支部副书记、合伙人王海虹律师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理诚所,还有很多像王海虹律师一样始终将公益法律服务作为律师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律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虹口女英才”“虹口区律师职业道德标兵”……对理诚所律师来说,一个个荣誉既是奖励,又是激励。
02 打破瓶颈,律所发展再上新台阶
律所公益是百年律所的必经之路。实现长远发展,则需要依靠新生力量。作为律所的发展战略,青年律师能力和修养的培养,律师队伍新老传承的整体发展,决定着律所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活力。
在此次20周年所庆系列活动中,理诚所召开了内部会议,回顾、总结20年来的发展成果,并对陪伴理诚所20年的律师以及行政人员进行表彰。
会议的重头戏,是组建以中青年律师管理工作团队。会上,管理工作团队的律师纷纷对理诚所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这是理诚所20年来加大投入、坚持人才战略取得的积极成果,展示了事务所不断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的活力,也为再次腾飞带来了勃勃生机。
理诚所合伙人在活动中表示:
“成立中青年律师管理工作团队是未雨绸缪之举。事务所经过了20年的发展,需要‘解锁’新的管理模式,打破发展瓶颈,迎来提升和飞跃。后20年的发展则要依靠青年律师,通过建立新机制,调动起青年律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承担起身上的重任。”
在理诚所合伙人看来,青年律师是律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律所要不断拓展律师队伍,增强律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高素质律师队伍,提高律师业务水准。
“目前,我们的团队以中青年律师为主,通过他们可以感染、团结、吸引更多的青年律师,形成良性循环,调动律师积极性,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从而推动事务所不断前进。”
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中,演员何冰在B站的演讲《后浪》刷屏了。《后浪》为年轻人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作为礼物送给了年轻人,为年轻人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同样地,理诚所始终坚持走规范化、专业化、团队化发展道路,注重律师业务技能的提升和知识体系的更新,每月组织法律业务学习活动,由管理合伙人、合伙人分别主讲办案经验、思路,学习当下最新的法律和政策法规。合伙人们毫不吝啬地将沉淀下来的丰富经验赠送给青年律师,让他们得以站在“老法师”们的肩膀上看世界。
律新社了解到,中青年律师管理工作团队以5位负责人为核心,2位律师作为助理,将肩负起律所重任,积极承担以下五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并不断细化分工、完善内容:
第一:宣传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律师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律所和律师都需要通过宣传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理诚所将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让青年律师的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诚所。
第二:业务的研究与发展方面。除了实务技能,学术研究对律师而言也很重要。理诚所将更积极地抓住社会热点,发展拳头产品,为客户打造更好的服务产品,为客户的发展助力。
第三:建立人才机制。既要稳固律所内部的团结,又要加大对人才的吸收、引进力度,不断开拓思路,打造好现有的律师队伍。
第四:内部风控方面。做好风控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律所规模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为律所可持续化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理诚所现采用统一的软件进行业务运营协作管理,改善和促进律师业务运营。
第五:对外联络方面。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法律服务、律所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后续,理诚所将继续“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其他律所好的经验和管理模式,让更多律师受益。李慈玲主任形象地将上述五部分内容比作五根手指:“只有这五个方面都做好了,才能形成一个拳头,产生最大的合力。”五位相关负责人“分工不分家”,既要负责、组织好自己的工作,又要顾及到与对方的配合衔接。根据五项内容定下细化的目标,进行年底考核,与绩效挂钩,从而建立激励机制,让律师们切实感受到自己在律所发展中的作用。
03 相敬相亲,家文化助力业务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是理诚所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来自于家文化的熏陶。在律师们的眼中,理诚所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大家庭,自己则是这个大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
“下一个20年,在座的人员一个都不能缺席!我们还将不断吸收更多的成员,加入到理诚所这个大家庭中!”建所20周年庆祝活动中,李慈玲主任提出了对律所未来发展的期待。
对于律所内部而言,总是谈矛盾色变。一些律所可能会出现团队与团队之间、合伙人与合伙人之间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但20年中,理诚所的合伙人没有红过一次脸,这也是让李慈玲主任最骄傲的一点。
当有不同的意见时,合伙人们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讨论,得到统一的解决方法;当律所财务吃紧、缺少流动资金时,每位合伙人都义无反顾地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资金救急。
理诚所党支部书记、合伙人罗文嫈律师告诉律新社,理诚所是一家非常正气的律所。这里的“正气”,不仅是指理诚所律师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认真、严谨地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还指理诚所整体氛围的风清气正。“在理诚所,工作氛围很好,律师整体素质很高,合伙人团队也很团结。”
和谐律所文化的背后,除了合伙人的牺牲、奉献精神,还离不开良好规则的制定。对此,理诚所合伙人也深表赞同:“律所管理层对财务的使用状况也会难免会出现分歧。但我们的财务非常透明,报表上每笔资金的去向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在理诚所,合伙人相当于股东会,管理团队相当于董事会,董事会落实股东会的相关建议和工作。律所只有把财政问题解决好,才能放手去做更多事情。
为打造更大的律师服务平台,理诚所先后于2016年、2018年吸收合并了上海市一之律师事务所、上海伟聚律师事务所,推进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进程。对于新加入的团队,理诚所将其视为一家人,并无“外来”与“本土”之分。“团队融洽除了要有和谐包容的文化作为支撑,还要为各个团队提供充足的业务发展的机会。我们特别注重加入团队的专业特长,并发挥其所长。”李慈玲主任说。
志同道合、团结一致是律所20年来稳步向前的主要原因。理诚所的执业律师们来自五湖四海,接受过不同的文化教育,但在理诚所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理诚所还定期组织沙龙、冷餐会、聚餐和团建活动。
今年1月,理诚所迎来了乔迁之喜,租金、硬件、软件和管理费等支出均有大幅增加,但普通律师的原有收入不会因此受到丝毫影响,亦不会增加其额外费用,大大减轻了年轻律师的思想压力和经济压力。
在温馨和谐“家”文化的熏陶下,理诚所的专业服务蒸蒸日上,高素质的律师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12月,上海律协公布了十一届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名单,理诚所的6名律师从345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务经验和良好的行业口碑成功入选4个不同类别的业务研究委员会。
凭借着雄厚的专业实力、优秀的服务质量和良好的口碑,理诚所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银行、上海烟草集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虹口区人民政府等多家法律服务专业机构库的入库机构和法律顾问单位,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04 传承积淀,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2000年左右上海滩大热的房地产业务,到现在的环保新能源、资本市场业务,理诚所总是能把握风口,紧扣时代脉搏,在新兴业务领域不断深耕拓展。
如今,新冠疫情蔓延,严重威胁律所的生存与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降薪和裁员已经成为国际律所缓解财务压力的主要手段。国内,也有部分知名律所通过“冻薪”应对危机。
理诚所合伙人向律新社介绍,理诚所行政部门在2、3月份实行轮班制,但工作人员的薪资仍全额发放。对于律师助理在疫情期间的薪水,理诚所也都正常并按时发放。
“疫情是暂时的、客观存在的,面对疫情不能悲观,要坦然面对现实。在任何时候,机会都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发挥聪明才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后疫情时代,要抓住疫情中的机遇,练好本领。”
受疫情影响,律所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很多律所都对今年的创收计划进行了调整。但理诚所目前未对今年的创收计划进行调整。“在律所成立2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理诚所若想再向前迈一步,需要更先进的办所理念和方法。”理诚所合伙人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理诚所早已做好了创造机遇、迎接挑战的准备。
除了组建以中青年律师为主的管理团队外,理诚所以建所20周年为契机,给青年律师“压担子”,积极拓展业务,并将案源向青年律师倾斜。
2019年12月30日,时任虹口区委常委、副区长(现任嘉定区委副书记)高香专程来到理诚所,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并对理诚所寄予厚望,鼓励理诚人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1月6日,虹口区人民法院诉调中心黄凯主任到理诚所听取意见时,对理诚所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其中之一即重视吸收培养人才,保证律所各年龄的律师不断层。
未来,理诚所将针对三类不同的人群,完善机制,分别从三个方面引进人才:吸收高校毕业生,延长合伙人带教时间,规定青年律师最长3年方可独立办案,并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吸引成熟办案律师,为其提供合理的上升渠道,降低其承担的律所财务成本;吸引高校法学教师,将其发展成为兼职律师,将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相结合,推动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李慈玲主任用“迈小步,不停动,年年有进步”来概括理诚所20年来的发展情况:“理诚所的发展是渐进的、稳步的发展,而不是喊口号、一步登天。”说到这儿,李慈玲主任很感慨,也很欣慰:“很多律师在关键时候都能挺身而出,支持合伙人的想法和要求,用热情为事务所发展助力。”
20年,见证了昨日的栉风沐雨,守望着明天的灿烂辉煌。相信在下一个20年,理诚所定将以行动践行使命,用实干笃定前行,带来更多成功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