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6日,第三届公益法律服务高峰论坛暨2018律界公益榜单颁奖活动在上海电影广场海上五号棚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学法律界、企业代表、公益组织等近200多位人士,共同见证2018年律界“公益奥斯卡”六大奖项榜单公布。
论坛上,《2018中国律界公益发展报告》重磅发布,中国首份公益法律服务指南——《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19)》同步推出。民营企业公益法律服务志愿团和中国首个“乐益”公益空间联盟在会上正式成立。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法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律新社联合主办,徐汇区法学会、上海律协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上海法治研究会、盈科律师事务所、博和律师事务所、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联合体、法律服务产业公益联盟协办。




律界大咖齐聚公益盛典
会上,最激动人心的要属2018律界公益榜单颁奖活动。谁是2018年律界“公益奥斯卡”获奖者?大家翘首以盼。
“2018律界感动公益故事及事迹”评选活动历时近两个月,自1月19日启动以来,从线上征集、网络投票到线下专家评审,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多个省市、律所、法律科技机构等法律人发来的数百份公益故事参评,在这些公益事迹中,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看到了法律人对正义的坚守和对公益的执着。是爱,让他们甘之如饴,是责任,让他们一如既往。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
程金华
榜单公布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程金华代表专家评委发言,他介绍了活动自征集阶段到评审阶段的情况,并宣读了2018年中国律界公益榜单评审标准。
本次榜单评选规则分为网络评选、专家评选和事迹自荐三部分。3月4日,专家评审会在上海市法学会召开,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会长张凌,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常务副会长强志雄,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上海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郝铁川,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许身健,徐汇区司法局局长、徐汇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张雪梅,上海律协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主任曹志龙,法律出版社应用分社社长、资深策划编辑戴伟,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杨金志,徐汇区法学会副会长、律新社CEO王凤梅,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副院长程金华共13位专家以公益性、真实性、实效性、模范性、持久性、专业性和传播性为评审标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所有参评公益事迹进行逐一点评。
根据评选结果,会上公布了“2018年度十大公益法律服务奖”“2018年度公益活动组织奖”“2018年度行业公益贡献奖”“2018年度公益人物奖”“2018年度优秀公益项目奖”和“2018年度公益爱心奖”六大奖项榜单。
13年,还人一生清白,律师值得!

颁奖人: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 施伟东(左)
获奖单位:江苏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 庄卓(右)

获奖感言
其实我只是办了千千万万案件中的一个,是尽了一个律师的职责。我认为律师从事公益活动不止是闲暇之举,而应在每一个案件中赋予公益精神。我以后会将公益精神更好地发挥,回报社会。
相关链接
“断臂维纳斯”伸出关爱之手

颁奖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 汪后继(左)
获奖单位:北京市盈科(呼和浩特)律师事务所 郭二玲(右)

获奖感言
我做这些公益的初衷很简单,因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帮助过我,现在我有能力了,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相关链接
与“毒地”斗争开出法治药方

颁奖人:上海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施凯(左)
获奖单位:常州“毒地”案公益律师团 吴荣良(右)

获奖感言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常州“毒地”案才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判决。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最终判决对于补偿问题没有作出支持,但我们期待未来法律在环保赔偿上有更大的改观。
相关链接
呼吁立法帮职场女性完美退休!

颁奖人:上海律师协会会长 俞卫锋(左)
获奖单位:江苏亿诚律师事务所 陈扬(右)

获奖感言
我们一直关注女职工退休问题,其实女职工退休是立法问题,但是我们相关的法律已经十几年没有调整,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发展的现状了。我们希望通过关注女职工退休问题,引起专家、学者、全国人大对问题的重视,促进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
相关链接
培养一批公益诉讼的火种

颁奖人:徐汇区政法委副书记、徐汇区法学会会长 吴寅飞(左)
获奖单位:上海小城律师事务所 吴辰(右)

获奖感言
公益没有高低,任何一项公益活动都为社会正能量贡献了力量。以后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把活动办下去,也会更广泛参与到社会各项公益活动中。其实这个奖项应该属于这群勇于起诉的大学生,作为在校学生能坚持用法律理念为社会不公平事件发声,这种精神值得鼓励。
相关链接
做未成年人的保护伞

颁奖人:徐汇司法局局长、徐汇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张雪梅(左)
获奖单位:广东明思律师事务所 周小龙(右)

获奖感言
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就会就想到,其实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公益行动还少之又少,明思所立志要做好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工作。谢谢主办方对我们的肯定,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未成年人保护上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相关链接
以法律人之力广泛参与公益项目

颁奖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会长 张凌(左)
获奖单位: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中伦公益基金 孙彬彬(右)

获奖感言
今年是中伦公益基金会成立的第九年,中伦公益基金由中伦合伙人自己出资投入,涵盖环保、助学、环境法律公益诉讼、帮扶西部律师等多个项目。去年,中伦公益基金在各地招募律师,聚集更多的法律人力量做公益。我们会继续脚踏实地在公益路上走下去。
相关链接
融入枫桥经验创新律师调解

颁奖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 程金华(左)
获奖单位:国浩律师(贵阳)事务所 郑世红(右)

获奖感言
作为一个专门做环保公益的团队,十多年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此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在生态屏障区——贵州做公益,大家都是受益者。公益没有边界、公益没有止境,希望大家一同来做公益。
相关链接
引入慈善信托,让爱绵延

颁奖人: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主任 熊晨曜(左)
获奖单位: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 高明月(右)

获奖感言
我其实不是自己在做公益,而是通过设立慈善信托帮助别人做公益。我是做财富传承业务的,在做业务时发现,很多有钱人有一颗公益心,但是没有合适和信任的公益途径。我希望通过设立慈善信托,给很多想做公益的人提供一个参与公益的方式,也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行动中。
相关链接
来自无声世界,更要说出正义

获奖单位:重庆鼎圣律师事务所 唐帅

获奖感言
唐帅律师今天因为手上有棘手的聋哑人案件要处理而未能到现场领奖,本来他想协调团队的人来代领,但大家都无法脱身。现场,主持人和唐帅连线颁奖。他表示,为聋哑人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们团队的目标,我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坚持做下去。
相关链接
上海律协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荣获“2018年度行业公益贡献奖”,上海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施凯为获得者颁奖。由上海律师协会会长俞卫锋上台领奖并作获奖感言。
上海律师协会会长俞卫锋在发言中谈到,因为律师职业是维护当事人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律师执业本身就是做公益。上海市律师协会成立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旨在促进律师行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律师参与公益活动。感谢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是你们在关注这个行业,为这个行业鼓与呼,为这个行业添光添彩。让大家一起来做公益吧!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汪后继为“2018年度公益活动组织奖”获得者颁奖。
★ 通力律师事务所
★ 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
徐汇区政法委副书记、徐汇区法学会会长吴寅飞和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程金华为“2018年度公益人物奖”获得者颁奖。
★ 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王丽丽
★ 广东明思律师事务所-周小龙
★ 北京市盈科(绵阳)律师事务所-周剑英
★ 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陆敬波
★ 北京市盈科(徐州)律师事务所-张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张玉霞
★ 重庆鼎凌律师事务所-王刚
★ 重庆百事得律师事务所-唐月红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会长张凌为“2018年度优秀公益项目奖”获奖者颁奖。
★ 北京大成(郑州)律师事务所-雏鹰护航行动
★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让爱的分贝响亮•华语名主播公益朗诵会
★ 中华遗嘱库-幸福留言卡
★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刘红宇-“行走中国公益项目”
★ 上海市诚至信律师事务所 薛敏-建造“幸福老人村”,发起“身体红绿灯”
★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洛阳晚报律师帮帮团周日律师咨询室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甄灵宇-中国狮子联会东方晨曦服务队
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熊晨曜,徐汇区司法局局长、徐汇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张雪梅为“2018年度公益爱心奖”获奖者颁奖。
★ 瀛泰律师事务所
★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
★ 北京市盈科(常州)律师事务所-郝秀凤
★ 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海宝
★ 江西听讼律师事务所-欧阳文华
★ 北京大成(长沙)律师事务所
★ 上海震亚律师事务所-徐红梅
中国首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
重磅推出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今年最热的主题之一,也是最热的社会公益之一。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把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组织律师为民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一些地方还制定了“法律体检”的工作规范和实施标准。
为了更好的响应司法部、全国律协提出的“民营企业法治体检”, 上海市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徐汇区律工委、律新社以及盈科律师事务所、博和律师事务所等志愿者代表共同发起“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志愿团”。
志愿团发起人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熊晨曜,徐汇区律工委主任杨波谈到了将通过论坛、沙龙、讲座、咨询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需要的民营企业免费提供法治体检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民营企业的法律风险、企业合规等,优化营商环境。志愿团顾问代表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会平提到企业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都需要法律支持,尤其在创业初期,更需要法律护航。
论坛前,律新社启动了“民营企业公益法律服务志愿团”招募预热,得到了许多企业和律师的积极响应,经统计,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律师报名加入志愿团。活动现场,许多律师与企业单位实现了平台对接,整合资源,致力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展现了法律人响应政府号召、助力经济发展的时代担当和法律人参与公益的重要意义。
全国首个“乐益”空间联盟成立
激动人心的公益榜单颁奖典礼过后,论坛聚焦律界公益热门话题,从“法律+公益”到“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从“法律人如何通过公益履行社会公益”到“公益与专业结合的发展空间”,多位律界公益大咖分享观点,精彩语录不断。
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做公益是大所的责任,但律新社通过调研发现,其实公益做得好的律所大都很优秀,有些中小所把公益作为律所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他们将律所公益作为衡量律所成就的标准之一。
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
郝惠珍
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郝惠珍分享了对法律人做公益的思考和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公益经验。她表示,盈科自成立以来就坚持文化建设和诚信建设,把公益作为树立品牌、体现价值的重要路径,提出了走出去、走下去的目标。律所发展,既需要符合实际的商业运营,又需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更需要担起社会责任。未来,盈科人还将为行业搭建履行社会责任的桥梁,搭建公益法律服务与爱心资源对接的桥梁,推动和提升中国法律服务产业的普惠化进程,让更多人享受到法治的阳光。
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
林东品
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林东品分享了对律所做公益、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考。关于律所为何要做公益,有人说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获得更多的的业务,但他认为,十年前博和做公益法律论坛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博和法律论坛坚持以公益的方式,为广大法律人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正是一种质朴的正义感和人文关怀,让博和人坚持下去,无论是博和开放日、博和判例研讨会,博和始终坚持专业立身,反哺社会。十年漫漫长路,博和律师事务所一路走来,把“公益”的理念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位博和法律人的心中, 让公益活动成为一种日常。最后他表示,公益是一种责任,对于提升律师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公益是一种文化,成为法律人的一种信仰;公益是一种专业,为社会治理提供专业的支撑。
“公益与专业结合的发展空间”圆桌讨论
公益如何与法律专业相结合?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郝惠珍律师,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主任祝跃光律师,徐汇区司法局局长、徐汇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张雪梅,大成中国区管委会委员、大成广州办公室董事局执行主席张钧律师,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傅莲芳律师,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玲律师围绕“公益与专业结合的发展空间”话题展开圆桌讨论。圆桌讨论由上海律协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主任曹志龙主持。
➤ 郝惠珍认为公益行为一定要体现公信力,公益事业开展程度体现城市治理水平,只有把公益提到一定的高度,增强公益专业度才能弥补社会治理的不足。
➤ 祝跃光律师分享了自己去云南扶贫的感受,他认为律师应该有家国情怀,把律师的专业和当地政府、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祝跃光律师还认为,律师做公益也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希望有更多的法律朋友们加入到公益行动中。
➤ 张雪梅表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法律人的力量,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律师参与社区法律服务。她提出法律服务不是高端消费品,而是稳定社会的基石,行政机关也会继续探索更优化的机制,鼓励律师参与到社会公共法律服务中来。
➤ 张钧律师从事务所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做公益的三项机制,即激发机制、支持机制、连接机制,他表示,律所要支持律师做公益,律师行业要探索建设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律界公益生态。
➤ 傅莲芳律师认为,律师做公益其实解决了很多社会的矛盾,社会上的很多问题都是法律问题,律师则能够以自己专业法律能力帮助这些问题的解决。
➤ 张玲律师思考了公益可持续化的问题,她提出“情怀”“机制”“保障”三个关键词,认为情怀是律师长久坚持公益的精神支持,专业则是力量保障,而政府等部门对律师公益的支持是律界公益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活动最后,《民主与法制》总编刘桂明对活动作了回顾,他总结说,一个个公益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个项目的推动,是一个行业的贡献,一份事业的情怀。法律人做公益,不仅是爱心和奉献,还是责任和担当,法律人的公益行为为社会治理贡献了重要力量。
有思,所以明;必行,所以远。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律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用专业助力公益,为社会奉献爱心和力量,形成了公益法律服务的能量场,相信这种正能量必定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助力法律服务产业公益生态的形成。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正义网、文汇网、澎湃新闻、人民法治、新浪微博、腾讯大申、桂客留言、法律先生、法蝉、亿律、律和等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