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究竟该如何参与公益履行社会责任?律师公益的评判标准在哪?2018年,上海市律师协会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律师行业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委员会明确了律师履行社会责任范畴,完善了行业规则,细化了工作制度,引领行业公益风尚。
2019年3月16日,在第三届公益法律服务高峰论坛暨2018律界公益榜单颁奖活动上,该委员会荣获“2018年度行业公益贡献奖”。
上海律协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工作会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日,全国律协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律师社会责任报告(1979-2019)》编前会。会中提到,律师制度恢复40年来,律师行业快速发展,从最初212人到现在42.3万人,上海律师业从1979年律师制度恢复不到10人发展到2018年底23975人。四十不惑,正值风华正茂,如何更好承担责任?大家都深深认识到,履行好社会责任是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市律师协会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如何建章立制?律新社拿到了第一手资料。
做好行业公益的火车头
201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法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律新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公益法律服务高峰论坛暨2018律界公益榜单颁奖活动盛大举行。在年度十大公益法律服务奖颁发后,紧接着颁发的就是年度行业公益大奖。而这个奖项只有一位获奖者——上海市律师协会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
作为上海律协第十届理事会最晚成立的委员会,上海市律师协会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
来得晚,但是很有来头。
第十届上海律协会长俞卫锋上台领奖时表示:
公益是律师职业的应有之义,律师职业本身就是公益,体现在维护当事人权利中、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中。上海市律师协会成立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旨在促进律师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只因公益也是律师行业的责任。
上海律师行业历来重视履行社会责任。2017年,上海市律师协会发布了《上海律师社会责任报告(2015-2017年)》,报告全文共约十一万余字,提炼了上海律师的社会责任理念,总结了各区司法局的特色经验,收集了近五百个律师参与社会治理的案例。报告中指出,律师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和创新了全民普法和守法的社会治理机制,政府依法行政的社会治理机制,化解群体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治理机制,人民调解促进和谐的社会治理机制。确实,律师在参与社会治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
律师社会责任如何促进?
谈到律师行业社会责任,第十一届上海律协副会长、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主任曹志龙律师现在如数家珍。
2018年也是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承上启下的一年。除了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之外,还不断完善行业规则及工作制度。委员会领导和委员们认真践行社会责任,投身于社会公益实践,引领行业公益风尚,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
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委员会成立了五个工作小组,分别是:
一 参政议政,多元化调解和外联工作小组。 二 依法行政、立法协调和规则工作小组。 三 信访工作、突发事件处理和数据管理工作小组。 四 法律援助、社会公益和宣传工作小组。 五 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和调研工作小组。
希望从这五个方面多元化、多方位开展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的工作。
在完善行业规则及工作制度方面,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为进一步激励律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反映上海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果并以一定的分值予以体现,拟定了《上海市律师履行社会责任计分规则(试行)》,该规则通过后将针对上海市律师以自身或律所名义举办或参加法律咨询服务、参与多元化调解、参与信访工作、参与立法协商、参与群体性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参与依法行政、参政议政、参与法律援助、参与法制宣传、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各类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计分。
上海律协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召开2018年度年终工作总结会议
对上海市律师履行社会责任成果的计分,将遵循全面、公平、及时的原则。按照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类型、内容、复杂程度及行业管理等因素,分别采用工作小时、次数或件数等方法进行计分。比如:律师参与街道、社区、居委、妇联、残联、民主党派或其他社会机构、单位组织的法律志愿者咨询、值班、接待服务的,或参与法院律师志愿者咨询、接待活动的,或参与12348上海法网志愿服务、中国法网志愿服务等法律咨询接待服务的,按如下方法计分:1、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人每次2小时计1分,每次连续超过8小时的按8小时计算计4分。2、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人每次不满1小时的按1小时计算计0.5分。
律新社了解到,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计分,分为“每年度积分”和“总积分”等。
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积分,将在评选东方大律师、优秀律师、优秀青年律师、优秀女律师等各类评优活动的评选标准中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律所的积分,将在评选优秀律师事务所等各类评优活动的评选标准中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在上海律师行业贡献奖中增设“年度优秀公益律师奖”,对一年度内履行社会责任积分较高的律师,在每年度的律师代表大会上进行奖励表彰。
委员们积极履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的委员们都是多年热衷公益之人,更是积极做公益的带头人。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委员们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践行社会责任,通过媒体宣传和介绍了专业律师在促进社会和谐、参与调解社会矛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上海市公益事业不断贡献力量。
➤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主任曹志龙律师代表委员会参加了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举办的纪念上海解放纪念日主题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继承英雄们不断奋斗的精神。通过法制周刊与网络媒体宣传和介绍了专业律师在促进社会和谐、参与调解社会矛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 2018年5月23日,第十届上海律协副会长潘书鸿、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主任曹志龙律师、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委员计时俊律师应邀参加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在上海衡山宾馆举办,以“共同守护逐梦的权利——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并就“暴力?性侵?未成年人的生活何时再无阴霾?”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呼吁各方社会力量形成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络。
首期《律师说法》O2O法治沙龙
➤ 2017年7月12日,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主任曹志龙律师应邀参加上海市法宣办、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律师协会联合推出的《律师说法》O2O法治沙龙系列直播专栏,曹律师以“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黑洞”危机防范”为专题,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复杂、专业的法律知识贯穿于律师的解说中,以案释法,让广大观众直观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合理维权。
1 2018年6月22日,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委员谢东律师参加首届杨浦区社会组织年度峰会路演活动,该活动主题为“聚焦社区治理 共建睦邻家园”,创新设置了睦邻公益路演启动专场。 2 2018年9月,第十届上海律协副会长潘书鸿、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江净律师等接受《民主与法制》周刊记者的调研采访,对上海律师历年来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做了详细介绍。 3 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积极参与制定第三届上海“信访与法治·闵行论坛”工作方案: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江净律师陪同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到徐汇区漕河泾街道三江路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信访人的信访经历和矛盾化解情况。
➤ 2018年11月16日,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江净律师应邀参加由市信访办、市信访学会和国家信访局信访理论研究(上海)基地主办的“改革开放与上海信访工作制度发展”座谈会,江净律师做了“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发言,对律师党建引领“三融合”,构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以及止新化旧“三进驻”,探索标本兼治五全机制做了介绍。
➤ 2018年11月22日,上海市信访办主任王剑华带领信访工作专项督查组到黄浦区开展带案实地督查,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江净律师随同督查,全面了解该区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源头预防化解矛盾、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
公益法律服务进入顶层设计
律师如何更好参与公益,正在进行顶层设计。
2018年11月司法部下发《律师参与公益服务办法》,委员会又就该办法中公益服务究竟是“无偿”还是“低偿”等问题进行讨论,汇总后向律协提交了相关建议。公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也是评价律所或律师重要的标准之一。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和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重点提到这句话,让很多法律人深感责任重大。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益法律服务正成为一种有益的力量补充。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协会长王俊峰带来了一份关于完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王俊峰说,
完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体利益需求表达和合法利益实现提供充分保障,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组成部分。
为此,他提出加强公益法律服务立法。在《法律援助条例》基础上制定《公益法律服务法》,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相互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提供法律遵循,以及完善政府购买公益法律服务机制、扩大公益法律服务供给、发展公益律师队伍等。
律新社出品的《2018中国律界公益服务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到,在法律服务业中从事公益法律服务的组织和个人正在多元化,如律所、新兴法律服务业组织、社会组织、法律科技公司、公司法务部门等。从事公益法律服务的群体越来越多。公益法律服务组织呈现多样化特征,如律所成立公益基金,有的法律人发起成立社会公益组织,有的是律所建立调解组织,还有引入信托机制,建立慈善信托,有的进行有计划的项目化运作。
日前,律新社有幸受邀参加《中国律师社会责任报告(1979—2019)》《中国律师行业发展报告(1979—2019)》编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律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根据司法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3万多家,全国共有执业律师42.3万多人,与去年相比,增长率为15.8%,整个中国律师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今年是中国律师制度恢复40周年,中国律师业历经几个阶段,逐渐完成了律师行业从国办到社会化的转型,伴随着中国法治化浪潮,律师行业快速发展。如今,法治中国建设如火如荼,从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到政府各级部门聘请法律顾问,从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到专业涉外法律服务梯队,作为现代法律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行业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助力维权保障的重要行业,并随着与科技融合,不断成为社会公众的普惠服务,形成新兴法律服务业。
因此,推动行业公益制度完善,加强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势在必行。上海市律协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为行业做了样板,虽然现在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相信必能推动律师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化、专业化,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主任曹志龙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在全国各地律协范围内成立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律师是法律援助的主力军,在公益法律服务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政府、社会和老百姓的理解与认可。而律协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律协成立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能够整合律师行业资源,激励方案、奖励表彰年度优秀公益律师等方式促进律师积极参与。
第二律协内成立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能够通过网络媒体、新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强。
第三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能够通过政府合作、参政议政、立法建议等多方面搭建平台,为律师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基础。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对律师行业的党建工作专门批示要求:“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律师行业的广泛覆盖,努力为探索、加强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新鲜经验”。上海律师行业的党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党建引领律师队伍建设是引导和激发律师的社会责任感。
委员会为律师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搭建了优质的平台。也为全国各地推行律协范围内成立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提供了参考经验。
曹志龙告诉律新社,将来委员会将继续为上海律师参与社会共同服务工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站位,在积极发挥作为律协与律师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基础之上,把践行社会责任推广到上海市各行业、各区域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发言中强调:“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律师业也一样,无论是律所或律师,都要进一步提高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地位和价值,扩展公益法律服务范围,提高律师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参与程度,促进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规范性、公益性和专业化,更好地展示出法律服务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