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缘法而行!华东政法大学第十四期法律助理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作者 | 律新社特约撰稿人丨 李琳

扫码分享

   

又到了2019年毕业季,毕业生们挥别校园,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上下一阶段的征程。在华东政法大学(以下简称“华政”)2019本科生毕业典礼的同一天,第十四届法律助理项目启动仪式(以下简称“启动仪式”)在华政长宁校区基石厅隆重举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卫建萍、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明军、研究生教育院院长洪冬英、教务处副处长李翔,以及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法律助理接收单位政治部(处)负责同志出席了启动仪式。律新社在现场见证了优秀华政学子在司法实践中不断修习的诚挚与热情。


启动仪式现场

华政法律助理项目

华东政法大学自2005年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后,便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了法律助理项目,经过14年的建设与发展,项目从最初上海的六家基层法院起步,目前已涵盖了上海所有的法院、长三角地区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近40家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实现实习实训常态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其中既有三个月的法律助理,也有六个月的法院实习助理,并且设置了项目管理和协调机构,制定了带教老师工作指南、法律助理工作守则等规范文件,建立了遴选培训、启动仪式、中期走访和总结表彰等规范流程,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于提升法律人才实践能力、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起到示范作用,成为国内政法院校实习实践活动学习的模板,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时任最高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同志在华政法律助理项目十周年庆祝大会的致辞中明确指出,法律助理项目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上海特点的法律人才教育的新路子,创造了应用型法律人才教育的品牌。他还表示,最高院2015年建立的法律实习生制度,就借鉴并参考了法律助理项目的成功经验。

启动仪式现场

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先驱

启动仪式上,华政校领导与法院、检察院政治处主任们共同寄语参与法律助理项目的莘莘学子。

会议由研究生教育院副院长史红光主持。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  张明军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明军在致辞中指出,法律助理项目已经顺利走过十三个年头,作为政法院校与实践部门共同培养人才与储备人才的重要创新模式,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感谢各实践单位对法律助力项目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管理和探索创新,希望今后法律助理项目能够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项目发展的思路,在更高的标准上提升项目的品质,在更广的视野内拓展合作的空间。他还对同学们提出三个要求:明确目标、勇于实践;端正心态、虚心请教;严于律己、持之以恒,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李翔

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翔对此次本科生法律助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作了简要汇报,要求入选的法律助理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并在实践中加强学习,锻炼自己,端正态度,言行得体,展现华政学子的风采。

研究生代表  袁弘扬

本科生代表  周艺玮

研究生袁弘扬和本科生周艺玮作为法律助理代表进行发言,表达了对本次法律助理实习的期待、规划与决心。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  万臻美

法律助理接收单位代表、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万臻美在发言中指出,奉贤法院一直紧密配合上海市高院和华政开展法律助理项目,这一项目不仅搭建了院校沟通的桥梁,也是法院了解、发掘、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后续将逐步提高法律助理在案件的调研、审理中的参与度。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院长  洪冬英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院长洪冬英在发言中提到,经过十三年的发展,法律助理项目的内涵不断丰富,参与单位逐年增多,受众范围不断拓展,这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法律适用能力的重要举措,并且现已成为学校和司法系统深度合作的品牌项目,成为全市院校产学研人才培养的一张名片。她希望法律助理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落到实处,收获更多的实践成果。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  卫建萍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卫建萍肯定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大背景下,法律助理项目对司法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并对今后进一步做好项目提出了三点意见:科学部署,完善管理,做好人才培养的组织落实;强化合作,不断探索,为项目发展注入内生动力;重视实践,锤炼能力,珍惜机会实现自我提升。她希望法律助理们敏学好思,知难而进,充满激情,勇于担当,为我国的法律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启动仪式结束后,各实践单位政治部(处)领导与第十四期法律助理项目的147名研究生和146名本科生展开了分组对接和交流讨论,法律助理们也将陆续择期走上实践岗位,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活动。

法律助理项目硕果累累

律新社获悉,作为华东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法律助理项目入选“2015年上海市示范级研究生实践基地”,现已成为国内规格最高、参与程度最深、覆盖面最广的实践项目。

 一 持续久、受益广,已实现全覆盖。法律助理项目已惠及2000余名在校生,从学术硕士到法律硕士、从国内学生到一带一路留学生,再拓展到优秀本科生的加入,实现了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同时,项目的实施有别于一般实习生,法律助理可以全程参与到办案之中,学到真才实学,真正做到从实习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 强化实践改革,实现成果共享。截止目前,法律助理已协助法院制作裁判文书2万余份,撰写调研论文近600篇、案例分析500余篇,大量优秀课题与调研报告公开发表或刊登在法院网站和《人民法院报》等媒体。据统计,2018年参加项目的95名研究生中,已有20名应届毕业生被司法机关录取,占比21.05%,实现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双赢。

 三 对外影响广泛,创新教育理念。连续14年举办的法律助理项目已吸引上海市和长三角众多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和司法机关的共同参与,按照“培养人”“ 锻炼人”“ 提高人”的建设思路,开拓了政法院校与实务部门合作培养、研究生与本科生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促使法律助理能够从书本走向实践,切实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成为了华东政法大学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的一张名片。



结语


法律助理项目意义深远,使法学教育与司法对接,为学子们提供更多参与司法实践的机会。学子们也能在案例与课题中运用所学知识,锤炼意志与心性,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司法实务人才。

知行合一,缘法而行。华政学子将会更好地践行法律人的使命,为建设法治中国不懈努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