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律新社
在房地产法律领域,毛和文律师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毛和文说,要是从学生时代开始接触房地产算起,现在他已经工作了23个年头。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担任过大型上市房地产集团及国资背景房地产集团法务、法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投资开发中心总经理、高管。
他对企业并购与重组、国有与民营资本合作投资经营、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比较房地产法律制度、大陆法系物权法律制度、英美土地及公司法律制度、英美合同法律制度有很深的研究。在重大房地产案件的诉讼、仲裁,房地产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方面,他早已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大咖。
作为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房地产法律事务中心主任,毛和文和团队所成功代理过诸多案例,在非诉讼法律事务方面业绩斐然,为所服务的企业及当事人挽回过巨大的损失。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多年的执业经验出版成书,诸如《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研究》(50万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中国房地产案例精解》(35万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与法同行三十年》(内部发行)在业内受到高度评价,同时,其在书中也为青年律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在众多的法律领域中,毛和文为何独独选择房地产这一专业且长年深耕于此?如何评价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在瀛和律师机构中发挥的作用?瀛和对未来的律师行业的发展有何独特见解?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毛和文律师接受律新社专访,讲述了他的成长历程,并分享了他对律所未来发展的看法。
“痴情”房产法律服务,深耕领域20年
“我之所以选择研究房地产领域,一方面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毛和文说道。
谈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毛和文记忆犹新。他说,当时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中国南方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高潮,其中炒作最为严重的包括海南、北海等地。那时候的房地产市场与现在刚好相反,当时开发出售的楼盘不是“一房难求”,而是很多房子卖不出去,形成烂尾楼。“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在93年前后起步发展,缺少完整的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的概念,因而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况,这种不健康状况后来又从海南延伸到广西的北海及内地。”
1995年,毛和文考取了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研究生。在导师的影响下,他逐渐对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等法律、政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生的三年时光里,毛和文写了不少关于房地产方面的论文,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他发现自己对房地产的兴趣越发浓厚。
1998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毛和文被分配到了广东的一家大型的房地产公司,担任公司的法务,主要处理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事务,诸如公司的合同文件、房产类的纠纷处理,以及公司与政府部门的对接都曾是他的工作。对从土地征收到用地手续的办理、规划、设计、报建、开发、销售、经营,以及物业管理的整套流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他都亲身参与。从1998年到现在,他就一直在房地产行业深耕,从未离开。
他至今都忘不了曾代理的广州市海龙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诉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行政诉讼案,那起案子在当时来讲算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行政诉讼案,毛和文当时在公司担任公司法务负责人,与律师团队一起办理。这起案件一直诉讼到最高人民法院,直到现在仍是我国行政诉讼的经典案例。
瀛和律师机构
二十多年过去了,毛和文已经从青年律师成长为北京瀛和律师机构建筑房地产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他说,虽然那时候他在公司负责法律事务的处理,但是他从没忘记自己职业律师的身份,也曾代理过很多与房地产相关的非诉讼、仲裁案件,并且胜诉率都很高。
出书开讲座,打造律所“黄埔军校”
由于长年接触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事务,毛和文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可是,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分享与传承,为律所以及律所机构做一些实事,是毛和文一直思考的问题。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所在的瀛和律师机构,是国内具有创新经营理念、超前服务意识、品牌化管理、公司化运营的新型法律服务机构。它是国内诞生的首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律师机构,以互联网精神和技术,提供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专业法律服务。成立以来,瀛和律师机构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信息体系和专业运营团队,初步具备了超规模化经营、品牌规划和国际化战略视野。目前瀛和已经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法律服务机构之一。
毛和文所在的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13年,是瀛和律师机构的旗舰所,律师团队成员多毕业于国内外著名法律院校,并拥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根据律师业务专长,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组建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房地产与建设工程、城市更新、资本证券、公司并购及重组、知识产权等新的法律服务领域,以及以诉讼、仲裁为代表的各类传统业务领域的专业服务团队。不仅如此,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注重人才引进,旗下除了拥有一大批专业律师人才,还有运营管理和品牌规划人才,其中专业律师近百名,业务领域涉及各个方面。
对律所内青年律师的培养,毛和文独辟蹊径,通过定期开讲座、举办沙龙等形式,对青年律师开展集中式培训,将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亲囊相授,目前,包括房地产全流程培训、仲裁诉讼培训已经进行了很多轮,通过讲座、培训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快速成为瀛和律师机构的骨干力量。另外一个培养青年律师的方法就是“传帮带”,主要由一些经验丰富的律师带着他们一起去做案件,让他们具体的参与其中。
除开讲座之外,毛和文还热衷于著书立作,他的《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研究》是对不动产按揭的法律制度的研究,这本书将英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与中国的进行比较,被业内公认为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中国房地产案例精解》是其二十多年来经办的房地产案例的汇编和总结,其中涉及诸多胜诉率较高得案件;而其另一部著作《与法同行三十年》,主要收集的是其读硕士期间、工作期间和读博士期间所写的论文,更准确的表述是其近三十年心血的总结,颇具参考价值。
《中国房地产案例精解》
《与法同行30年》
毛和文说,写书的初衷一方面是想为律师机构培养青年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想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打造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以房地产为优势的品牌。“作为律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应当要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心。”
瞄准一个点 做专做精做深
谈及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在瀛和律师机构中的作用发挥,毛和文称,目前律所拥有一百多名律师,从规模来看,只能算是一个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律所。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专注于传统的诉讼法律服务,在这一方面具备雄厚的实力,律所也始终把客户利益放到首位,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及时的、专业的、全面的、务实的法律及商务解决方案。涉及业务领域包括房地产与建筑工程、企业破产清算、企业并购与重组、不良资产、IPO、知识产权、城市更新、证劵与资本市场、刑事、民事、公司业务等。
律所已建立包括房地产、破产清算、不良资产、知识产权、证券基金、刑事、民商事、公司法律事务在内的8个业务部门,同时设有人资部、行政部、风控部、财务部等4个后勤服务部门,未来将随着业务团队的壮大而逐渐增加相应部门。瀛和内部各部门之间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专业化发展、团队化运作的实践。
随着律所业务的不断开拓,规模不断地扩大,北京瀛和在整个瀛和律师机构中的130多家律师事务所中的统领作用日益加强,相对于其他律所而言,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就是一个榜样。加之有20多年与企业打交道的背景,北京瀛和在房地产领域的基础牢固,因此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
目前,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已和众多公司、学府、机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这种包括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中国律政、法制日报、China Daily、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市场学会、台湾大学、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中国商飞、中国石油、中国海运集团、东风集团、中铁置业集团、宝钢集团、阿里巴巴、中国平安、中植集团、复星集团、苏宁云商、慈铭体检、博纳影业、IBM、西门子、莱克斯诺等。北京瀛和也荣获了“全国服务中小企业十佳律师事务所”等多个称号。
他说,现在的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不缺少业务量,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对房地产有着浓厚兴趣的青年骨干律师,带领他们一起去开拓业务。怀着同样的使命和信仰,整个团队不是各自为战,而是强调团队的力量,品牌的力量。
对于瀛和律师机构用互联网模式进行运营,毛和文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各个律所之间的业务合作通过互联网就能进行,对于案件的讨论,可以采取网上研讨会或者随时随地开视频会议。这样的管理模式与其他松散型的律所比较起来,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提高律所的水平和品牌。“通过互联网合作形成的综合性律师机构,是一种新鲜的事物,发展前景广阔”。
他自己本身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受益者,他谈及自己写第一本书的时候,因为当时国内没有相关的参考资料。当时他只有三个途径来获得资料,一是委托朋友在国外购买资料寄回来;二是借归国留学生的一些资料;三就是通过互联网获得,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网上的资料都是免费的,因此还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
欢迎加入毛和文律师团队 联络长按上方二维码
理想、行动、坚持是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前进的动力,使命、责任、未来是其秉持的理念。对于瀛和未来的发展,毛和文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业内大咖、青年律师能够加入其中,一路同行。
律新社是全国首家法律服务行业垂直媒体,由资深法律媒体人创办,是法律服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法律新媒体之一,持续关注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致力于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资讯及品牌建设。
律新社品牌栏目
▶▷大咖来了: | 观韬中茂| 张鹏峰 中夏旭波主任 | 朱林海 锦天城高级合伙人 | 俞卫锋 上海律协会长 | 周月萍 中伦权益合伙人 | 陈峰 大成上海办公室主任 | 盛雷鸣 观韬中茂管委会联席主任 |
▶▷律新社观察:| 震撼法律圈的TED来了 | 遗嘱库正走红 | 劳动法法律服务“金矿”如何挖 | 海华永泰落子武汉引中部群雄竞加盟 | 方达涨薪+打破“律师池”,再掀律所人才竞争潮 |
▶▷ 律新社专访:| 陶鑫良:知产姓法更姓商 诉争本质是商战 | 赵晓海:北大法宝的三十三年| 杨良宜:千金散尽,殚精竭虑,只为国家出人才 | 陈士林:中小律所还能这样联合做大做强 | 郑玮:技术驱动法律,不做变革时代的旁观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