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维系难,律所为何偏偏执着于开展读书会? 2025年6月20日,正值夏至前夜,静谧的夜幕星空下,几位律师暂别案牍劳形,在草坪圆桌前围读《三体》,共赴一场思想遨游,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首期共读活动《夏至星空畅想——从<三体>说起》 就此启幕,“星空读书会”也就此诞生, 参与律师全员兴致盎然,在悠闲的氛围中畅谈生命、宇宙与未来…… 近年来,法律行业掀起一股读书会热潮,多家律所纷纷推出特色阅读活动,从经典共读到主题沙龙,逐渐成为行业文化新现象。在律师职业高压、知识更新加速的背景下,读书会以书籍为媒介,试图在理性思辨与人文关怀之间架起桥梁,为法律人提供一片“思想自留地”。同时,它也让法律人在理性之外生长出共情的温度与破壁的锐度,也演化成律所凝聚人才、塑造文化名片、驱动跨界创新的长效引擎。律新社研究中心通过调研27家律所读书会发现,这场席卷各家律所的读书会浪潮,正用柔性的力量重绘法律人的精神图谱,更在潜移默化中锻造律所“隐形资产”。 翻开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智者的对话。在节奏紧张的律师行业,越来越多的律所开始为律师创造这样的对话交流空间。从儒家经典到前沿法律实务,从咖啡厅共读到夜幕星空下畅谈,形式多样的读书会正在各大律所中蔚然成风,为这个理性至上的行业注入人文温度与思想活力。 据律新社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关键词检索),自2025年7月1日至7月31日,开展读书会的律所数量共有27家,共计37场,律所读书会主题多元,形式各异。 2025年7月27家律所读书会一览表 (以下按律所名称首字母排序) 律所名称 读书会动态 (点击查看) 主题&书目 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北京观韬(昆明)律师事务所 《谈论“辛普森”永不过时》《一叶一世界》《此话怎讲》《读•知》 北京天驰君泰(长春)律师事务所 《渔樵问对》《王立群读〈史记〉之文景之治》《人生海海》 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明理:阅读的体验》 德恒兰州律师事务所 《活着》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 《法律人的第一本DeepSeek操作指南》 福建崇夷律师事务所 《致年轻律师的信》 高朋律师事务所 反垄断法最新热点分享 《知识产权架起法律和科技的桥梁》 广东瀛亘律师事务所 《金刚经》《三国演义》《非暴力沟通》《容忍与自由》 广和律师事务所 《一句顶一万句》《人生因孤独而丰盛》 广西先衡律师事务所 《第七天》《狼图腾》《突破性谈判》《长安的荔枝》 河南雷雨律师事务所 《年轮》《人世间》、莫言的《蛙》《易中天品三国》 华商(上海)律师事务所 《文明的逻辑:人类与风险的博弈》、经典实务著作《要件审判九步法》、《窗边的小豆豆》 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 《源代码》 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海华永泰(银川)律师事务所 《月亮与六便士》 山东诚功(淄博)律师事务所 《美国陷阱》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经济学著作 陕西博硕律师事务所 《认知觉醒》 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 《非暴力沟通》《精英的傲慢》《影响力》《通往奴役之路》《怪诞行为学》《冷血》等 上海市建纬(郑州)律师事务所 《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结算》 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 《干法》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大明王朝1566》 泰和泰(武汉)律师事务所 《周易》 西藏欧珠律师事务所 《红色天空之下》等 盈科(枣庄)律师事务所 《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 云南弘同律师事务所 《长安的荔枝》 《人间失格》 《德米安》 《思考,快与慢》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泽大律师事务所 综合 《毛选》 《大学》 浙江五洋联合律师事务所 《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了凡四训》 中闻(深圳)律师事务所 《局外人》 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 《了凡四训》 信息来源:律新社根据各律所微信公众号公开报道整理,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敬请联系指正。(统计时间:2025年8月5日) 其中,不少读书会开办已久,已成为律所长期坚持的固定文化活动。截至7月31日,高朋律师事务所读书会已开展至153期;云南弘同律师事务所读书会更是达到了220期;此外,有3家律所是首次开办读书会,并计划将读书会常态化运行,分别是陕西博硕律师事务所、广和律师事务所、华商(上海)律师事务所。可以看出,在知识更新加速、法律服务专业门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律所正积极构建内部学习型组织,将深度阅读和集体研讨作为提升团队专业素养的重要战略举措。 大多律所读书会保持每月至少一次的开展节奏,也有部分律所读书会展现出更高的活跃度,例如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云南弘同律师事务所等,能够维持每周一次的开展频率。 这些律所读书会呈现出专业与多元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法律相关主题在读书会中仍占据一定地位。例如,高朋律师事务所读书会聚焦各行业重点、难点、热点、前沿问题,意在加强律师业务的学习和交流,促进律师职业技能的进步,在第152期读书会,高朋律师事务所举办主题为“反垄断法最新热点分享”的专题讲座,围绕个人责任认定、首起经营者集中行政诉讼案,以及“安全港”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讨论,帮助律师深入理解执法新规、洞察监管趋势。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第八期读书会则是以“AI时代律师如何与AI共生”为主题,邀请《法律人的第一本DeepSeek操作指南》作者——德恒兰州办公室律师杜欣宜作为分享嘉宾,围绕AI工具在合同审核、尽职调查中的具体应用,AI的“幻觉”与信息安全问题,如何利用AI培养青年律师的实战能力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另一方面,律所读书会除了分享法律类内容,还包含文化经典、跨界知识、社会议题等更加广泛多元的主题。泽大律师事务所以深度阅读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围绕毛泽东经典文章的战略思维与语言艺术开展了10期读书会,让律师在阅读和真实生动的交流氛围中获得启示与力量。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读书会自2022年6月22日成立以来,致力于为律师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知识、提升素养的平台,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社群,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读书会还鼓励参与者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内容上从法律领域扩展到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 中闻律师事务所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表示,中闻读书会脱胎于内部公司与合规专业委员会的活动,后引获好评推广至全所,现已开展18期,分享的图书类目广泛,从不设限,但“无用”是唯一铁定的原则,即绝不分享与律师专业工作相关的书籍;从2024年1月开办起,邦信阳读书会始终保持每周一次的开展频率,尽管每场时长仅有60分钟,却已经分享超110本书籍。邦信阳在律新社调研过程中提及,律师因为对阅读的共同兴趣自发组织起了读书会活动,分享书目多为非法律类书籍,是在工作之余给思考留一线出口,于伏案间隙让交流保持可能。除了常规的书目交流,邦信阳读书会上还有周易占卦、摄影赏析到白酒品鉴等各类趣味分享,此外还组织了“学术酒馆夜”等更加多样化的活动。 各家律所读书会的“打开方式”各异,并不统一。 朱德宝 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主任 而德和衡的读书会由来已久,多年来在持续迭代,已从线下发展为 “线上+线下” 混合模式,融入专家讲座、跨界对话等互动形式,并联合外部机构扩大影响力。除了总所外,德和衡分所的阅读兴致也分外高昂,2022年4月28日,德和衡深圳办公室创立了“DHH•云端读书会”,力求“以书养心,以书会友,以读书促成长”。 此外,读书会的开办地也并不局限于律所内部办公区域,律师还会时常移步外界空间共读。泽大读书会举办的“相聚纯真年代”读书沙龙特别活动就选在了杭州文化地标纯真年代书吧,在西湖的诗情画意中品味浓浓书香文韵。同时,还涌现出了多家律所“合办”读书会的形式,例如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与海华永泰(银川)律师事务所携手共读《月亮与六便士》;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北京观韬(昆明)律师事务所共读《谈论“辛普森”永不过时》《一叶一世界》《此话怎讲》《读•知》等书目。 谢 燕 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读书会负责人 “要有六便士,但也喜欢偶尔抬头看看月亮。”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读书会负责人谢燕律师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如是说。在堆积如山的案卷缝隙间,律师的日常被切割成碎片化的时间颗粒。伏案审阅合同,推敲庭审策略,不间断的客户咨询消息和邮箱提示音……全天候的忙碌早已成为律师的职业底色。当深夜桌边的灯光再次亮起,法律人亟需一处安顿自我心灵的港湾,而读书会,为律师的日常按下暂停键,在繁忙之外开辟了一处“心灵疗愈场”,为其提供精神休憩和滋养。 除了心灵疗愈,律所读书会也悄然滋养着律师的深层素养,它超越功利性阅读,以人文底蕴滋养共情力,借他山之石拓展复合型思维,并系统性锤炼沟通表达与底层思辨能力。这些难以量化的隐性价值,共同构筑了律师在法律服务行业变量日增的背景下坚实立足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持续赢得未来。 1.人文底蕴:滋养法理下的共情力与同理心 在当下的法律服务中,共情力、同理心已从“软技能”升格为律师专业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律新社在此前调研中得知,某年入千万的律师团队分析发现50小时法律服务中约45小时用于沟通陪伴,仅5小时用于技术性操作(相关内容:王凤梅:50小时法律服务,45小时是情绪价值?)。如今,AI正在覆盖信息的获取与生成、法律逻辑推理、风险评估等核心环节,律师部分专业技能面临被取代的风险,而律师的共情能力则成为了无法被技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不仅促进当事人信任,更直接提升案件解决效率,最终成为培育客户忠诚度的核心壁垒。 无疑,律所读书会提供了一个契机,通过阅读非功利性的人文社科或文学书籍,帮助律师保持工作热情和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性、社会百态和客户所处的复杂情境,提升共情能力和提供更贴心法律服务的洞察力,在这个AI时代实现“用情绪价值撬动专业价值”。 律新社在调研时了解到,德和衡深圳办公室成立10周年之际举办的第五期“云端读书会”分享书目为《西线无战事》,在场律师为书中的残酷战争现实深深触动,这种感悟也延伸到了实际工作中,在处理涉及国际事务等法律业务时,律师多了一份对和平意义的深刻理解,更加明白维护和平的重要性。此外,不少律所的读书会不局限于律师的自发分享,还常常邀请文人大咖前来共同对话。2025年2月27日下午,中闻第十五期中闻读书会分享书目为《调查性报道》,作者刘万永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前来分享写作背后的故事。在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中闻党委“闻法益行·红心书社”和公司与合规专业委员会“中闻读书会”联合举办了“文学与人生:对话陈源斌老师”主题活动,邀请了当代著名作家陈源斌,展开了一场法律与文学的碰撞,为理性至上的律师带来一场人文精神的洗礼。 既懂法条更懂人性的律师,才是这个时代的最需要的律师。通过触摸文学中的人性幽微、洞察历史社会的复杂肌理、体味哲学对生命本质的叩问,律师得以超越冰冷的法条,真正“看见”客户身处的情境之网,理解其焦虑、期待、困境与抉择背后的逻辑。这种浸润式的人文滋养,是培育共情力与同理心的沃土,在此基础上方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具洞察力、更富温度法律服务。中闻读书会团队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发出感慨,“真正的法律智慧从不囿于法典之间,而在读懂人间万象之后。法律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则,但很多现实世界的难题无法仅靠法条解决,文学、历史、哲学等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让律师在适用法律时更具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2.知识破壁:借“他山之石”收获复合型思维 当前,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判例不断更新迭代,复杂案件往往涉及金融、科技、商业、心理等多个领域,普遍呈现“多领域交叉”的特征,因而单一法律技能遭遇天花板,跨领域知识已成刚需,律师需要持续学习才能保持专业竞争力。 律所读书会大多鼓励阅读非法律专业书籍,除精神休憩的作用外,读书会实质上提供了系统化、有组织的学习平台,帮助律师高效吸收新知识、新观点,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孤岛”,拓宽律师认知边界,培养跨领域思维,提升解决“法律+金融”“法律+科技”“法律+心理”等复杂案件的综合能力。同时,跨领域知识的碰撞是创新的源泉,读书会能助力激发律师在服务模式、解决方案或内部管理上的新思路,更好地应对专业深化的挑战。 ·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第十五期“云端读书会”分享沙龙(图源:“德和衡律师”微信公众号) 律新社调研发现,德和衡读书会每期分享的书目与话题都基于对律师需求的收集——通过定期问卷、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律师在专业提升、个人成长、兴趣拓展等方面的阅读诉求。不少律师曾反馈在处理复杂商业纠纷时对经济金融知识有欠缺,读书会相应地选取《经济学原理》等书目,以“法律与经济交叉视角”为话题开展分享,弥补律师在商业与科技领域的认知盲区。同时,读书会还紧密关注社会前沿趋势,当下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逐渐升温,读书会邀请了技术专家、法律科技研究者作为嘉宾,选定《人工智能与法律前沿》等书籍,探讨“AI如何重塑法律服务模式”话题。长期参加德和衡读书会的律师表示,借读书会在专业领域之外获取多元信息,也为后续处理复杂法律事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汝果欲学法,功夫在法外。“就着法条讲法条,这是AI的工作。卓越的律师必须具备穿透的思考力,而这种能力难仅靠法学本身供给,必须涉猎文史哲、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谢燕表示。 3.深层素养:锤炼沟通表达与底层思辨能力 律所的核心资产是人才及其掌握的知识。读书会通过其特有的互动与思辨氛围,为律师搭建了一个持续精进沟通艺术与思维深度的专业道场,是锻造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读书会是律师核心沟通表达能力的实战演练场。在读书会上清晰、有逻辑地阐述个人洞见,积极参与或引导辩论,这些过程直接模拟了律师在法庭辩论、客户沟通、专业谈判中的核心场景。每一次条理分明的发言、每一次对他人观点的有效回应,都是对律师精准表达与说服能力的实战磨砺。另一方面,读书会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对批判性思维的系统性训练。法律实践的本质要求超越表层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与严谨分析。围绕书籍主题展开的深度讨论与观点交锋,迫使律师不断解构信息、审视前提、评估论据、构建论证链并捍卫立场。这种高强度的思维体操,持续锻炼着律师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论证的严谨性以及观点表达的系统性和说服力。 李晓松 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星空读书会负责人 上海市信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星空读书会负责人李晓松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指出:“人是思想的动物,念头永续不断。若不加以反思,就容易陷入无谓的烦恼。系统的阅读与深度讨论,正是促进这种反思的绝佳途径。具体到律师职业,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刻意练习,它高效锤炼了律师的核心能力——有层次、有逻辑地组织信息,以及论证与捍卫观点的能力。” 中闻读书会团队也同样认为,读书会能培养理解复杂系统、洞察深层动因、预见长远后果的宏观思维,通过文学作品的人性剖析、历史事件的因果推演、哲学思辨的逻辑锤炼,极大强化深度分析与逻辑推理能力,浸润于优美文字、多样叙事与精妙修辞之中,能潜移默化地提升法律文书的文采与法庭陈述的感染力,使专业表达更具穿透力与说服力。 如今,律所读书会正超越知识共享的初始形态,展现出深远的“长尾效应”。在律所竞争加剧,法律服务行业“内卷”大势之下,它不仅是增强内部人才粘性与团队凝聚力的柔性纽带,更是塑造独特文化名片、构筑律所软实力的核心引擎,并日益成为驱动跨界知识融合与行业创新的关键枢纽,这三重价值叠加,能够持续为律所注入活力、提升品牌、拓展边界,构筑起面向未来的综合竞争优势。 1.内部联结:增强人才粘性与团队凝聚力建设 以书为媒,创造对话空间。近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秀桃在公开演讲(2025首届中国律所创新发展论坛)中指出,当前律所普遍存在“组织粘性较差”的问题——“现在行业有个现象,律师频繁转所,根本原因就在于律师行业‘强个体、弱组织’的特征,律师属于自带生产力的职业,对律所组织的归属感不够强。”然而,人才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始终是律所在竞争场上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 从职业特点上看,律师性质特殊,往往工作独立性强,高强度工作下,律师之间深度交流机会极为有限,彼此之间多为“弱连接”。某种程度上,律所读书会是促进职场交流的“柔性纽带”,通过持续营造开放、平等、共享的知识与情感交流场域,不仅点燃了思想火花,更不断编织着连接人才的强韧网络,沉淀着深厚的组织文化认同,最终转化为人才粘性与坚实的团队凝聚力,成为律所基业长青的隐性基石。 · 邦信阳读书活动照片(图源:“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 具体而言,读书会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基于共同兴趣的社交场景,有助于增进律师间的了解、信任和情感连接。例如,邦信阳读书会通过真诚的思想碰撞与经历分享,成为成员间深厚情感的纽带。参与律师感慨到,他们非常珍视这里鼓励观点激烈交锋的独特氛围,打破了常见的“客套”,读书会让他们感受到每位律师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谢燕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回忆到,邦信阳读书会第一期的分享书籍之一有《蒙曼品最美唐诗》,结束时分享人彭喜文律师邀请大家齐诵李白的《将进酒》。“于是,我们在黄浦江畔的敞亮会议室里一起高声朗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初大家略带拘谨,随着声量渐开,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诗中的那种浩然意气,门外是行色匆匆、会见客户的律师,门内的我们似乎找到了新的生命链接……” 此外,读书会天然创造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场域,它鼓励经验丰富和资历尚浅的律师分享见解,促进了经验、技巧等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流动,律师得以突破日常工作汇报的层级限制,基于对阅读与思考的共同兴趣展开交流。中闻向律新社表示,中闻致力于将读书会打造成一个“高价值、低负担、强连接”的文化活动,通过采购书籍与小礼物赠予听众等精心设计的环节,提升律师读书会的参与积极性。中闻总部共有800余名律师,读书会恰好成为一个有趣的契机,让他们不再囿于既有层级关系下的有限交流,而是在案件之外的开放包容空间里碰撞思想,青年律师与资深合伙人也能在轻松的氛围和深度的交流中互相了解,增进沟通;不同业务领域的律师也突破专业壁垒和原有圈层,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因此,律师在读书会的思想碰撞中增进了解与尊重,一种强烈的团队归属感与身份认同感油然而生。正是这份于碰撞与共鸣中生出的精神联结,持续提升着团队的凝聚力,并激活了律所内部的活力与创新潜力。 2.品牌增益:打造律所文化名片与软实力壁垒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法律服务市场,专业能力是立身之本,而独特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则构成了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壁垒与宝贵的隐形资产。律所读书会,正是培育这片沃土、为律所品牌插上“隐形翅膀”的一份力量,它超越了知识分享的单一维度,通过深度交流与思辨,将深厚的人文基因持续注入组织血液,拓展了律所品牌的社会价值内涵,成为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引擎之一。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认为,读书会对律所意义深远,既能让律师兼顾法理与人文,构建“专业+人文”双轮驱动文化,也能够推动品牌社会价值外延,从而提升律所软实力。 对于律所而言,读书会通过常态化的运作营造了终身学习的氛围,将“求知若渴”内化为组织气质,形成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强大磁场,为律所的长期发展积蓄了深厚的智力资本。同时,读书会彰显专业深度与文化底蕴,促进律所内部形成并深化统一的价值理念。无论是探讨法律伦理、职业精神的严肃读本,还是引发对人生意义、存在价值深刻思辨的文学哲学作品,这些真诚的观点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成员们共同的职业操守、执业理念,并深化了对“人”本身的关怀。因而,在律所林立的当下,读书会正逐渐演化为律所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促进着品牌美誉度的提升。它将律所与单纯商业驱动型律所显著区隔,生动地向客户、潜在人才及同行传递出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这不仅是一家法律机构,更是一个崇尚深度思考、珍视人文精神、富有文化底蕴的专业共同体,从而树立“有思想、有温度、有文化”的专业形象。正如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创立了国内首家律所书院——“发现书院”,创新性地以“书籍+场景+故事”的形式展示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为法律人提供了一个传递职业价值观、使命感、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根据地”,更被赞为“西部乃至全国律师圈的一张文化名片”。 3.跨界破圈:驱动行业间的良性互动与创新 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律新社观察到律所读书会正经历显著演变:其开放性和交融性日益增强。这一转变使读书会逐渐转型为跨界交流的核心平台,其未来潜力在于成为拓展高端人脉、深化客户关系、驱动行业间互动创新的独特桥梁。 当读书会从封闭的内部沙龙走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它便成为催化知识融合与生态协同的枢纽,其开放性能持续释放复利价值,使律所不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6月27日,发现“悦读荟”首期沙龙在发现律师事务所VIP会客厅启航,“悦读荟”致力于打造融合多元智慧的跨界文化驿站,让严谨的法律思维与人文哲思、商业洞察碰撞火花。同时,发现书院自建成以来,高标准的iCourt培训、朗读者、发现下午茶、发现专业论坛等活动不断,也不定期对外开放,承办与法治教育、法治建设有关的公益活动,以人文关怀为纽带塑造公共形象。此类实践共同助力律所实现了从彰显“专业权威”到散发“文化魅力”的品牌升级,逐步赢得社会认同,并在多元交流中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理念融合与共识形成。 · 中闻(深圳)律师事务所第三期读书荟总结暨第四期招新活动(图源:“中闻深圳律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 此外,律所读书会在“破圈”过程中展现出深层变革力量,通过积极促成外部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的知识碰撞,不仅打破了行业壁垒、激活了跨界知识流动,更重塑了法律服务的创新生态,推动了各行业的更新。 律新社在调研过程中得知,关于读书会未来的发展,中闻读书会提出了两个“走出去”的尝试方向,一是在空间上“走出去”,不囿于会议室里,尝试将读书会安排在书吧、茶馆等更加多元的公共空间,在更加放松、开放的环境里读书。同时,基于与深圳办公室合办读书会的成功经验,读书会未来会增加和各地办公室合办读书会的频率,争取实现区域联动,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另一个则是在圈层上“走出去”,中闻目前在积极谋划与各行业读书爱好者共办读书会,以书会友,以书为锚,在这个过程中营造一个良性的跨界交流的平台。 同样,邦信阳读书会未来拟邀请一些播客主理人来做分享人,希望促成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士前来交流。信义“星空读书会”也在调研过程中提出了相似的创新理念:邀请非法律行业的主理人来分享各自领域的书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不同领域的视角和洞见,能够为各领域的参与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收获,从而共同应对当下时代的复杂挑战。 总之,读书会逐渐在开放破圈中演变为跨职业、跨行业的“思想交易所”,律所得以嵌入更广阔的价值网络,持续获取创新动能与生态话语权,重构行业生态实现价值跃迁。 在读书会短暂的时光里,律师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沉浸下来享受一份文化盛宴,形态各异的读书会成为法律人安顿心灵的精神驿站。不仅如此,这些散布在案卷间的阅读微光,正悄然重绘法律人的精神图谱,用柔性的人文关怀重塑理性刚硬的行业印象,读书会也释放着独特的复利效能,逐渐成为律所在当下时代进行知识管理、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品牌塑造和战略竞争的重要手段。但律所开办读书会绝非想象那般简单,既需要坚定的高层支持与资源投入,也需要专业化、用心的策划与运营,更有赖于积极、深度、和谐的讨论文化,在现实中,也必须持续维持动力,不断迭代优化,防止其沦为形式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