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富豪无遗嘱 VS 79万亿待传承:娃哈哈硝烟背后,谁在抢占万亿级财富管理赛道?丨律新观察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作者丨律新社 李德胜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百亿帝国不敌一纸遗嘱的缺位,钟庆后家族的继承硝烟,照见中国财富代际传承的集体困局。


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与杭州中院的双城诉讼,将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家族推入舆论漩涡。三名持美国护照的非婚生子女要求分割340亿元遗产,包括汇丰银行18亿美元信托资产及娃哈哈集团29.4%股权(市值超200亿元)。宗庆后遗产争夺战已超越家族恩怨,成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困局的缩影。 


在这场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变局中,法律服务正成为破局的关键。本文将聚焦三大核心议题:


  • 制度缺位之痛:为何超六成企业家忽视遗嘱规划?传统观念与法律意识的冲突如何加剧传承风险?

  • 万亿蓝海之机:面对30年内79万亿元的财富传承需求,法律服务如何从“事后救火”转向“前置防控”?

  • 破局之道之光:跨境协调、技术赋能、ESG慈善信托——财富传承领域的三大机会点,如何重构行业生态?


宗庆后案的价值,不仅在于个案裁决,更在于它迫使中国企业家直面一个终极命题:财富的终点应是基业长青,而非家族矛盾。





娃哈哈宗庆后340亿遗产争夺战暴露出中国家族企业在财富传承中面临的制度缺陷与现实困境核心争议在于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认定(《民法典》第1071条)与跨境信托的法律效力冲突香港法院可能依据普通法承认口头信托,而内地严格遵循《信托法》第8条要求书面形式宗庆后虽留下遗嘱,但见证人为公司高管、缺乏亲属参与的程序瑕疵,以及离岸资产的隐秘性操作,使得法律事实难以厘清。这场纠纷折射出中国一代企业家重积累轻规划的普遍心态,根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4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显示,68%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未订立正式遗嘱,其中80%受“忌讳谈论身后事”的传统观念影响。这一数据揭示了中国企业家群体在财富传承规划方面的普遍短板,与宗庆后案例所反映的问题高度契合。宗庆后虽有遗嘱安排,但因程序瑕疵(如见证人非家族成员)导致效力存疑,进一步凸显了遗嘱订立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性。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家族与企业治理的边界模糊。娃哈哈虽完成股份制改造,但实际控制仍依赖宗庆后个人权威,其离世后人治模式瞬间崩塌。三名非婚生子女通过工商登记早已渗透关联公司(如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董事职务),但缺乏制度化的股权分配机制,最终演变为控制权争夺更棘手的是跨境因素美国籍子女、香港信托资产与内地股权交织,两地法律冲突可能导致“一案两判,凸显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资产配置中法律风险意识的缺失而国资股东(杭州上城区财政局持股46%)的被动观望,则暴露混合所有制企业传承的特殊困境



这场风波本质是中国家族企业转型期的缩影。宗馥莉坚守实业与弟妹们的资本思维碰撞,反映代际价值观鸿沟;非婚生子女权利主张引发的舆论分裂,则展现传统伦理与现代法治的张力正如农夫山泉市值重返5000亿港元,钟睒睒用一年改写战局”所警示的,家族内耗的代价最终由企业承担三家省级代理商已因股权不确定性暂停进货若宗庆后生前能通过家族信托、公证遗嘱等工具明确权益,而非依赖隐秘平衡,或可避免将商业帝国拖入继承矛盾。这也为其他家族企业敲响警钟:财富传承需要阳光下的制度设计,而非阴影里的权宜之计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文化传统对“身后事”的避讳,也有企业家对财富传承复杂性的低估。未立遗嘱可能引发的后果包括:法定继承引发的家庭纠纷、企业控制权争夺、资产分割导致的企业经营停滞等。因此,专业法律规划(如遗嘱、家族信托)和风险隔离机制的建立,已成为企业家财富传承的必修课。




站在更宏大的历史视角看,宗庆后遗产争夺战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积累的巨大财富,正面临代际转移的关键考验。这场风波的价值,在于它以极高的社会关注度普及了财富传承的法律常识,警示了规划缺失的风险代价,并推动相关法律制度和专业服务的加速完善。2024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未来10年预计将有20万亿元财富转移到下一代手中,20年内这一数字将增至45万亿元,而30年内财富传承总额将达到79万亿元。每一代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使命,创富者构建了中国的经济基础,而他们的继承者则要通过建立现代传承制度,为市场经济奠定法治根基。


当诉讼的硝烟散去,或许我们会发现,娃哈哈这场争夺战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判决结果本身,而在于它促使整个社会开始认真思考:在财富创造之后,中国需要怎样的传承文化与制度环境,才能实现基业长青与社会和谐的双重目标。这不仅是富豪家族的家事,更是关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深刻命题。法律服务行业的变革与创新,正在为这一命题书写专业注脚;而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进步,则将为其提供根本保障。在财富与法治的互动中,中国特色的传承之路正逐渐清晰。


娃哈哈遗产争夺案自2025年7月发酵以来,众多律所组织专业的律师团队通过公众号平台,针对娃哈哈巨额遗产继承大战背后的法律问题,从多个维度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法律剖析。


2025年7月律所发布

涉“娃哈哈巨额遗产继承大战”文章一览表

发布时间

公众号

相关文章

(点击标题查看)

2025.7.31

江苏湃亭律师事务所

原创 | 娃哈哈百亿继承案的核心争议与风险防控启示

2025.7.28

金茂法律评论

金茂评论 | 娃哈哈巨额遗产继承大战背后的法律问题分析

2025.7.24

上海湾谷律师事务所

300亿遗产争夺战--- 宗庆后遗嘱迷雾下的法律暗战(第6期之娃哈哈商标转移风波的权属分析)

2025.7.23

北京瀛和沈阳律师事务所

瀛·专业 | 娃哈哈百亿遗产争夺战:这3个法律问题普通人也要懂

2025.7.23

深圳金鹏律师事务所

郭龙玲律师:娃哈哈宗庆后遗产纠纷背后的法律启示

2025.7.22

华商律师

从宗庆后遗产风波看家族财富传承的困局与破局之道

2025.7.22

金鹏律师事务所

金鹏研究 | 娃哈哈百亿遗产纠纷案:中国首富家族给了所有企业家一堂财富传承警示课

2025.7.22

四川显卓律师事务所

娃哈哈事件:法律视角的深度剖析

2025.7.22

国瓴数字云律师

娃哈哈传承的法律之谜与法律困局

2025.7.21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

法评 | 曹春芬:“娃哈哈事件”引发的关于国有资产监管的思考

2025.7.21

方卓律师事务所

案例研讨 | “娃哈哈”300亿遗产争夺战法律问题初探

2025.7.21

北京传家律师事务所

宗庆后遗产案中的法律问题和启示

2025.7.21

盈科法律微观

娃哈哈亿万遗产争夺大战:家族信托的法律真相!

2025.7.18

北京瑞山律师事务所

娃哈哈继承风波警示录:财富传承与经营中的法律 “暗礁”

2025.7.18

山东惠勤律师事务所

百亿遗产争夺战背后:宗庆后家族纠纷的法律困局与启示

2025.7.17

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

庆后遗产风暴与娃哈哈控制权之法律风险及预防措施

2025.7.16

家与家律师事务所

律师解读娃哈哈“千亿继承战”:内地争股权,香港斗信托,法律迷宫如何突围?

2025.7.16

汉盛律师

汉盛法评 | 宗庆后继承大战背后的法律解析

2025.7.15

家理律师团队

娃哈哈340亿遗产争夺战|北京律师详解

2025.7.15

京都律师

京都律评 | 娃哈哈百年传承之路:如何构建企业长青基因

2025.7.14

重庆承业律师事务所

承业普法||娃哈哈百亿继承案涉及的法律焦点问题

信息来源:律新社研究中心根据各律所微信公众号公开报道整理,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敬请联系指正。


从各家律所的法律评析可以看出,娃哈哈事件暴露出当前企业家法治意识与财富传承需求的深刻错位


1

实体权利与程序规则的断裂


《民法典》第1071条虽赋予非婚生子女平等继承权,但实践中面临“证明困局”。三名原告需通过DNA鉴定确认血缘关系,却因宗庆后去世陷入“样本获取难、强制鉴定程序缺位”的困境。这种“权利空转”本质是“情感逻辑”(如口头承诺)与“法律规则”(如证据要件)的冲突


2

跨境资产的法律争议


案件核心争议的18亿美元离岸信托,凸显跨境法律协调机制缺失:香港法院可能依据普通法“实质重于形式”认可口头信托,而内地《信托法》第8条严格要求书面契约企业家惯用的“离岸架构+隐秘操作”模式(如资金备注“业务储备金”而非信托注资),实则是法律工具单一化的典型缺陷


3

遗嘱与治理的双重脆弱性


宗庆后2020年遗嘱中“境外资产归独女继承”的表述,因见证人为娃哈哈高管而面临程序瑕疵指控;更关键的是,其通过关联公司(如沈阳荣泰食品)构建的“体外商业网络”,使得三名非婚生子女早已渗透企业体系,却无制度化权益分配机制这种“人治传承”模式在创始人离世后瞬间崩塌,引发渠道商暂停进货、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等连锁反应


此外,国内多家律所及律师,与其让百年之后的子女陷入遗产纠纷的司法漩涡,不如未雨绸缪组建专业法律团队。通过严谨的遗嘱规划、家族信托架构和税务筹划等法律工具,构筑起一道全方位的财富传承防护体系。这不仅是对家族基业的守护,更是中国企业家实现财富永续传承的价值体现。百年基业的延续,绝不能因身后事的不当安排而毁于一旦。



作为我国第一家专注于遗产管理和财富传承的律所,北京传家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胡永平在《宗庆后遗产案中的法律问题和启示》一文中表示,宗庆后遗产案揭示的法律风险,本质是财富传承中“情感逻辑”与“法律规则”的冲突。企业家需摒弃“遗嘱简单写就行”的误区,尽早通过公证遗嘱、合规信托、家族宪章等工具,将传承意愿转化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刚性安排,方能避免身后纷争。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先生离世后,其留下的巨额遗产引发的继承纠纷备受社会瞩目。这场遗产案不仅牵涉庞大的财富分配,更暴露出家族企业在遗产规划中潜藏的诸多法律风险。从股权继承可能引发的企业控制权动荡,到遗嘱效力认定可能产生的争议,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遗产规划的合规性与前瞻性。


成立于1993年金鹏律师事务所,是华南地区具备规模的大型综合律师事务所之一金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婚姻家事与财富传承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陈鉴豪金鹏研究丨娃哈哈百亿遗产纠纷案:中国首富家族给了所有企业家一堂财富传承警示课一文中同样认为,宗庆后百亿遗产风波不仅是一桩豪门恩怨,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民营企业家在财富传承顶层设计上的普遍缺位。“创富”只完成了上半场,“守富、传富”才是决定企业能否穿越周期的下半场。只有把法律工具、金融工具与公司治理提前组合成“传承组合拳”,才能让财富与事业在代际之间平稳过渡,做到基业长青。


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专注于婚姻家事与财富传承法律服务,家与家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雷春波和家与家涉外家事部部长郑芷茹律师解读娃哈哈“千亿继承战”:内地争股权,香港斗信托,法律迷宫如何突围?一文中表示,与其在百年之后让子女对簿公堂,不如趁早请最专业的团队,用清晰的意愿和坚实的法律工具,编织一张牢固的财富传承保护网。百年基业,不应毁于身后之乱。我们也将持续关注本案进展,为您解析其中的法律奥义。




宗庆后遗产争夺战的硝烟背后,暗藏家族财富管理市场的结构性机遇。当340亿遗产的争夺撕开传统传承模式的脆弱性,法律服务的创新动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行业生态。律新社研究中心调研观察到,许多律所已从个案危机处置转向系统性能力建设,财富传承服务领域正孕育着创新与破局之道,在三个关键维度上展现出广阔的机遇空间。


机遇点一:跨境财富传承协调机制的刚性需求催生专业化服务高地


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深入和家族成员国籍的多元化,资产散落于不同法域成为常态。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强力推动专业机构构建系统化、全流程的跨境财富传承解决方案。这不再是简单的法律条文翻译,而是需要精通内地、香港乃至普通法系(如BVI、开曼)信托与继承规则,并能将遗嘱、信托(包括离岸与境内)、保险、税务筹划、公司治理结构等工具无缝整合的“法律+金融”复合型能力。谁能率先搭建起连接不同法域的“法律桥梁”,建立从资产梳理、架构设计到争议预防(如预设调解仲裁条款)的一站式服务能力,谁就能在动辄涉及数十亿跨境资产流转的庞大市场中占据制高点。北京传家律师事务所等机构探索的“诉讼+非诉”双轨模式,通过引入跨领域专家团队前置化解矛盾,将冗长的继承纠纷周期大幅压缩,也预示着这一细分领域的服务标准将迅速专业化、制度化。


机遇点二:技术赋能驱动财富传承规划的可视化、确权化与高效化


宗庆后案中遗嘱见证程序瑕疵、离岸资金性质模糊(如“业务储备金”标注)导致的“事实黑洞”,深刻揭示了传统传承手段在信息透明度和证据效力上的致命短板。数字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为弥补这些缺陷提供了革命性工具。未来,区块链存证、智能合约、AI驱动的资产图谱分析等技术将深度融入财富传承的核心环节。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可完整记录遗嘱订立的视频公证、电子签名、见证人实时认证全过程,彻底解决宗案中“见证人全为公司高管”的效力质疑,让每一份意愿表达都具备司法认可的“铁证”效力。智能合约则能预设条件,在满足特定事件(如创始人离世)时自动触发资产分配指令或信托执行,大幅降低人为干预和拖延风险。AI技术则能帮助企业家族清晰梳理庞杂的境内外资产网络、股权结构以及潜在的隐性关联,生成可视化的“财富地图”,为精准规划和风险排查奠定坚实基础。技术赋能的本质,是将过去依赖“人治”和模糊承诺的传承过程,转变为基于数据、规则和自动化执行的“法治”过程,极大提升规划的确定性、安全性和执行效率。


机遇点三:ESG理念与慈善信托引领财富传承的价值升华与社会认同构建


富豪家族的遗产纠纷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成本企业动荡、员工不安、市场信心受损,甚至引发公众对财富原罪的讨论。娃哈哈案中渠道商暂停进货、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便是明证。未来,单纯追求财富物理转移的模式将面临挑战,而融入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以慈善信托为重要载体的“向善传承”模式将迎来爆发期。这不仅是道德选择,更是精明的风险规避与社会价值投资。通过设立规范的慈善基金会或ESG主题信托,一部分家族财富得以定向用于教育、环保、扶贫等公益事业。此举一方面能享受政策鼓励下的税收优惠(契合国家“第三次分配”导向),有效降低可继承遗产总额及潜在税负,从经济层面减少争夺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塑造负责任的家族形象,赢得社会尊重和品牌美誉度,为企业长期发展创造更有利的舆论环境,实质上是为家族财富构筑了无形的“社会资本护城河”。洛克菲勒等欧美家族百年的实践已验证了其可持续性。在中国共同富裕的语境下,将商业成功与社会贡献相结合的传承,不仅能化解“为富不仁”的潜在指责,更能赋予家族财富超越金钱的持久意义,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价值的双重永续,这将是新一代企业家在“传富”命题上展现智慧与格局的关键领域。




宗庆后家族的遗产争夺战,最终或许会以法律判决画上句点,但它留给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思考远未结束。这场风波揭示的不仅是遗嘱缺位或跨境法律冲突的技术性问题,更是中国民营经济从“创富”到“传富”的深层转型挑战。当财富积累的速度远超制度建设的步伐,类似的继承困局或许难以避免。


然而,危机往往孕育转机。跨境协调机制的完善、技术赋能的深入应用,以及ESG理念的普及,正在为财富传承开辟更理性、更可持续的路径。未来的传承,不应再是家族内耗的导火索,而应成为企业稳健发展、社会价值延续的新起点。


财富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它的归属,而在于它能否跨越代际,持续创造价值。宗庆后案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让更多人意识到:未雨绸缪的制度设计,才是对家族、企业和社会最负责任的选择。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