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下午14:40分,激昂的音乐回荡在上海青松城百花厅,《报告》《指南》联合出品单位嘉宾与律新社创始人、总编辑王凤梅一同将手按在大屏幕手印上。伴随着激动人心的“5、4、3、2、1”倒数,《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发展报告(2021年度)》和《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21年度)》正式发布。
《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发展报告(2021年度)》《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21年度)》由国浩律师事务所、盈科律师事务所、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山东求新律师事务所、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上海市新闵律师事务所、上海灏思瑞律师事务所与律新社联合出品。
作为中国领先的法律服务业新媒体,律新社在广泛采编法律服务业资讯过程中,深感中国法律服务业的公益法律服务在社会治理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2016年起,律新社即推出律界公益报道,挖掘律界公益事迹。今年是活动的第五年。自今年2月中国律界公益榜单故事征集评选启动以来,律新社收到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近百家律所的200多篇投稿。
那些在疫情期间,为获取医疗物资数夜未眠的身影;那些在中国西部最贫瘠的土地上,奋力绽放的法援之花;那些在普普通通的日日夜夜里,为公众解困的声音……无不令人动容。
根据征集到的公益事迹,以及中国首部律界公益纪实著作《没法不爱——中国律界公益责任与梦想》和公开信息,律新社联合多家法律服务机构撰写了《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发展报告(2021年度)》,对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的整体概貌和先进典型作了较为充实的描绘与展现。
律新社创始人、总编辑王凤梅分享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及亮点。主要有:公益法律服务顶层设计正在实现制度化;律界公益蔚然成风,全国各地律师协会对律师公益行为越来越重视,不仅大力提倡,还联合各方组织多样化的公益活动,纷纷出品《社会责任报告》;“党建+公益”成为公益新趋势,党组织和法律服务机构公益队伍融合度高,在公益活动组织、宣传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很多律所设立了专门的公益部门/委员会,系统化组织公益(刚开律所就设公益部?这样做公益让律师看着就想参与!| 律新社观察);公益法律服务实现机构化和项目化运作,初步形成可复制、宜推广的规模效应;律界公益法律服务考评体系初步形成……
附《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发展报告(2021年度)》目录
阅读完整版报告
可扫描二维码获取
↓↓↓


为助力公益法律事业发展,方便民众“按图索骥”,就近获得便捷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务,律新社同步推出《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21年度)》,后续我们将根据网络和读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指南》分为三大板块:公共法律服务指南、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和媒体普法指南。其中,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主要精选各地公益法律服务典型律所、律师,提炼公益法律服务标签,旨在汇集各方资源,让需要公益法律服务的民众能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找到最合适的公益法律服务,也让法律服务行业的公益力量得以凝聚。
附《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21年度)》部分收录说明
《指南》收录的内容以公共法律服务信息以及各地司法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及团队、社会组织、新兴法律服务业组织、媒体等披露的公益服务信息为主。2021 年,律新社和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启动2017-2020年中国律界公益优秀案例评选,来自全国100多家律所提交的200多份公益事迹也成为指南线索的来源之一。
目前,《指南》分为三个部分:公共法律服务指南、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和媒体普法指南。
一
公共法律服务指南
司法行政机关统筹建立的12348热线、网络平台及实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三大平台,即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已成型,并正在践行三大平台的融合,使社会公众更加便捷地获取更多公共法律服务,也是公益法律服务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其他政法及政务平台均设有公共服务热线,这些热线中也包含了公益法律服务内容。这些公共服务热线构成了中国最主要的公益法律服务网络。
二
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
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主要包含专业公益和社会公益,是指法律人通过专业参与各类社会治理服务:
(一)专业公益
1、法治宣传教育(包含普法宣传教育:讲座、各类普法咨询活动、民法典宣讲等)
2、法律援助(包含困难群体的法治帮扶、西部支持、1+1法援、援藏援疆、各类法律援助支持等)
3、公益法律咨询
4、企业公益法律服务(包含法治体检、企业复工复产、产业扶贫等)
5、特殊群体法律服务(妇女、儿童、职工、农民工、被拆迁人、老年人、军人、军人家属等)、安置帮教(参与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特殊公益(参与冤家错案的平反、重大案件评析)等
6、社会治理工作( 信访调解、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政府法律顾问、村(社区)法律顾问等)
(二)社会公益
1、抗疫救灾
2、捐资助学
3、其他项目公益:扶危济困、扶弱助残、发起或扶助社会公益组织(含基金会、社会公益组织)等
三
媒体普法指南
各类媒体平台是公益法律服务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公益法律服务志愿者和社会公众连接的重要枢纽。本章从互联网、电视节目、广播、杂志、期刊等普法媒体中摘选部分代表,展示法律媒体在公益法律服务中重要战略价值。
本《指南》是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的部分摘要,更是中国公益法律服务指南的版图之一。研究团队在对中国法律公益的检索和访谈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律界公益已呈现出专门化和行业化趋势,并非此份指南所能覆盖。但就普通公众而言,对公益法律服务的了解和应用仍有不足,需要进行基础性普法培训。所以,本指南以展示法律公益常规标签为主,介绍主要公益法律服务项目,以形成了解和使用公共法律服务及专项公益法律服务的基础认识,学习使用检索查询和预约合作,共同促进公益普法建设和公民法治素养提升。
阅读完整版指南
可扫描二维码获取
↓↓↓


02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新时代赋予中国律师五重身份,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律师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者、更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促进者。
2019年10月23日,司法部出台关于律师公益法律服务的第一份专门性文件——《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每名律师每年要参与不少于50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将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律协会长副会长应发挥公益法律服务表率作用。
《意见》的出台,公益法律服务被认可、被重视,让很多从事公益法律服务的律师振奋不已。52万律师已经成为我国公益法律服务的中坚力量,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律新社作为中国领先的法律服务业新媒体,也秉持公益理念,身体力行地推公益,我们不断提炼法律人的公益价值:公益不分高低,助人就有意义;让专业成就更好的公益;每一个公益故事都值得被看见……这些口号不断成为座右铭。我们也在推进公益中,发现了让组织和个人更具活力的秘密:奉献与利他。
今年,律新社成立公益法律服务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公益法律服务发展,此次《报告》和《指南》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全部展现,今后也会在律新社与律新帮平台中陆续推出。如果您有好的公益法律服务项目,或公益故事,欢迎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给予更新和展示。
传递律界公益的温暖,让爱“星火燎原”,我们希望有更多法律人加入公益队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