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闵所:党建引领“三融合”,止新化旧“三进驻” | 2017-2020中国律界公益优秀案例
自今年2月中国律界公益榜单故事征集评选启动以来,律新社收到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近百家律所的200多篇投稿!即日起,律新社将陆续发布这些公益故事。
今天,我们分享的公益故事是上海市新闵律师事务所带领全所律师投身于信访矛盾化解领域的法律事务,积极参与社会大调解格局的构建。一起来看看新闵所公益法律服务实绩。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20年来,上海市新闵律师事务所根据中央关于重视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的要求以及党和政府构建法治信访、阳光信访和责任信访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所律师投身于信访矛盾化解领域的法律事务,积极参与社会大调解格局的构建。

近年来,新闵所建立了党建工作与律所业务开拓、与律师队伍建设、与律师践行社会责任相融合的“三融合”机制,并在从事信访矛盾化解业务过程中逐步将骨干律师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律师培养成骨干律师,建立了一支有业务能力、愿意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律师团队,创建了二大信访矛盾化解的平台。
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作用是枫桥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新闵所根据闵行区委区政府要求,经区司法局批准在区民政局登记了民非企性质的全国首家专业律师为主体的信访矛盾调解组织上海新闵调解事务所,2011年7月14日,又成立了民办非营利性组织上海江净法律援助工作室。服务三位一体律师所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调解所提供专业调解服务、法援室提供专业法援服务,10余年来化解30人以上的群体性信访矛盾300余起,为5000余名人员提供了法律援助,为此,新闵所主任江净律师在2007年被闵行区推荐并被评为上海第二届十大平安英雄,2020年被评为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
为了在矛盾源头治理上下功夫,标本兼顾预防与化解信访矛盾,新闵所组织律师进驻基层社区,进驻信访窗口,进驻两拆(拆迁、拆违)基地,全面参与信访矛盾 “止新化旧”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归纳与总结,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律师信访ADR(即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五全机制”,即:以调解为手段,为信访活动中“全主体”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和调解服务,形成律师参与信访矛盾预防与化解“全配套”保障机制,在信访工作“全流程”和源头治理“全方位”、标本兼治“全过程”中提供预防与化解信访矛盾的法律服务,达到“止新化旧” (即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目标。



▲司法部、市司法局、区司法局领导视察
信访工作所涉及的主体包括信访部门、信访人、信访相对方和信访责任单位。实践当中,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大多是为信访部门提供法律服务。其实,律师也同样能够为信访人、信访相对方、责任单位提供信访法律服务,实现信访服务对象的全覆盖。近年来,新闵所律师探索参与信访代理,引导信访人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合法合理合情诉求,提出化解方案,化解信访矛盾。真正达到为党和政府排忧,为责任单位解难,为信访群众维权,三满意局面,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多元化化解纠纷机制”的要求。2010年,长宁区新泾镇马桥头九个村因集体资产处置、分配不公引发3000多户近万名村民多年集访,经区、镇政府同意,由信访人委托上海市新闵所律师代理信访人对该案进行全面核查,出具了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同时交给信访办、责任单位、信访人,为所有主体服务。法律意见书中还提出了化解方案,目前该案正在化解当中。
新闵所在20余年参与信访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建立和完善专业社会组织、专业律师队伍、专业服务模式、专业服务保障、专业服务规范、专业服务制度、专业研究平台、专业激励机制等全配套的法律服务保障机制,成功把律师的社会责任转变为党和政府对律师的信任,把律师的义务转变为业务,把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由形式转变为长效工作模式,把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丰富经验转变为制度,并通过专业研究平台和人民建议的形式向政府提出标本兼治的政策建议,达到矛盾“止新”的目标。
2005年起,新闵所就从化解积案着手探索“化旧”,以信访志愿团每个工作日接待来访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分流涉法涉诉来探索“止新”,然后通过审核信访事项初访答复、复查、复核、核查终结材料,对信访案件进行核查、分析、评估,明确责任单位和相应的法律责任,提出法律意见并根据需要出具书面法律意见,参与调解化解信访矛盾,逐步形成了为信访工作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模式。2016年,新闵所为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505户动迁矛盾集访案提供信访接待、积案化解等“全流程”等法律服务,由43多名律师耗时9个多月对505户居民动迁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评估各方法律风险,提出了20余套化解方案,出具了十几稿法律意见书,最终确定了让政府满意、信访人接受的化解方案,并采取一户一档、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有效推进,解决了动迁补偿不到位不公平的信访诉求。截止目前,该化解方案的签约率已经接近80%,已无大规模集访事件,整体情况平稳。
由于信访矛盾的均来自于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活动中,例如突发事件、重大工程、拆迁拆违、社区管理、企业转型、撤村改制等事件,都极易引发大量的群体信访矛盾,因此闵行区还探索了律师从信访流程的外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参与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的预防与化解,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信访矛盾预防与化解的社会治理体系,使信访矛盾预防化解共治化。1996年航华小区煤气暴炸9死2伤案、1999年“415空难”、2009年“6.27”莲花河畔倒楼事件、2015年浦江镇香樟苑爆炸案,闵行区均组织律师在第一时间参与了突发事件处置,为受害者处理赔偿事宜,最终赔偿有序进行,预防与化解了大量的信访矛盾。20余年来,闵行区律师为地铁五号线轻轨、地铁九号线、十号线、十二号、磁悬浮、世博基地等重大市政工程提供动拆迁和建设以及配套商品房建设等法律服务,为闵行区和松江区的拆违与“五违四必”整治提供法律服务。其中新闵所律师为华美路100弄、华漕镇许浦村、九亭7.98平方米公里的五违整治区和“九泗洞”11.66平方公里整治区等提供法律服务,共协助拆除违法建筑近1000万平方米,为闵行区浦江镇、华漕镇、莘庄工业区共120家村居提供法律服务,还化解了大量因物业管理、企业转型、撤村改制等引发的群体性社会矛盾。
为了更好做好信访矛盾源头治理,闵行区通过向事前预防延伸,探索“化解与预防”相结合模式,达到“止新化旧”目标,积极引入律师为政府、信访部门提供:事前评估与预防——在方案的设计上,从根本上防止新矛盾的产生,同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治理的方案;事中预警与化解——及时预防与化解产生的新矛盾,预防矛盾的激化;事后跟踪化解——对于产生的矛盾及时化解,预防矛盾的激化。最终,从标本兼治上,“全过程”预防与化解信访矛盾提供法律服务,使信访矛盾预防化解精细化。2016年8月至今,新闵所组织28名律师组成律师服务团,为洞泾镇砖桥贸易城地块“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过程提供专项法律服务,涉及商户2100余户、经营户6000余户,违法建筑总面积涉及50万平方米。新闵所律师团的工作包括参与设计整治方案、起草并修改相关法律文本、清退经营户、与商户进行谈判等等。截止目前,6000余户承租户的清退工作已全部完成,50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全部拆除,2100余户商户的谈判签约工作也正在顺利推进当中。

2009年,新闵所信访法律服务经验做法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政法委书记吴志明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得到推广。市委主要领导倡导“引入律师参与市领导调研信访突出矛盾工作”,其中,新闵所25名律师组成律师团队作为时任市长韩正的特别助手,参加市领导对41件信访积案调研活动并出具了法律意见书,为化解信访积案打下了基础,新闵所信访法律服务品牌得到了全市认可。2018年,新闵所受聘成为上海市信访办法律顾问,目前已出具600余份信访复查复核法律意见书。新闵所也为近五年闵行区信访工作取得成绩作出了贡献,全程参与了信访接待、初访答复、信访复查、分级分责、积案化解等各项信访工作,新闵所指派律师每个工作日在信访办窗口参与信访接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并参与领导接访,提供法律意见。2017年至今,新闵所律师参与了闵行区华漕镇每一件信访事项的受理和答复审核,对信访案件是否受理、是否分类处理给出专业意见,并对信访处理意见进行把关。2016年至今,共为闵行区信访办出具信访复查核查法律意见书300余件,化解了诸多重大疑难信访矛盾。2020年,新闵所被评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信访系统先进集体。
信访矛盾和社会矛盾的解决,要追求法理和情理的兼顾,解决矛盾有时不能只依赖司法途径,可以由律师发挥第三方专业作用,站在当事人中间,站在政府与百姓中间,解决法理与情理兼顾的问题。新闵所20余年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实践证明,律师信访ADR“五全机制”,是上海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和信访矛盾和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的有效机制,是在党建引领之下,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机制创新,更是律师参与社会治理、参与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的一次全面创新。
同时,律师信访ADR“五全机制”来源于实践经验归纳与总结,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健全多元化化解纠纷机制”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了司法部、国家信访局《关于深入开展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意见》,符合信访工作和信访矛盾预防和化解的实际需要,也符合上海市“6+1”基层治理的文件精神,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信访矛盾,具有有效性、可行性、操作性,复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