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武:警惕“流量影响力”,明星工作室合规势在必行!

作者 | 李振武

扫码分享


吴亦凡事件随着北京朝阳警方一纸刑拘公文算是告一段落。


这几年,关于明星塌房的新闻不绝于耳,仿佛明星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为这些明星服务的工作室或者团队,也频频因为各类新闻事件而被拱上热搜。

01


“流量影响力”大行其道

吴亦凡的恶性事件为何能够坚持这么久而不被发现、不被追究?甚至之前几次被爆的类似事件也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对文娱圈而言,我姑且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流量影响力”——谁红谁有理,谁红谁掌握话语权,导致很多人只能默默接受,甚至认为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在文娱圈,以“红”为一切衡量标准的事儿还真不少。


谁红,谁就是第一番位,不论戏多戏少、戏好戏坏;谁红,所有人就都得等着他,迟到、早退,不把别人当人看;谁红,哪怕是放个屁,也有一堆人觉得是香的。


渐渐地,这个行业因为“红”而丧失了很多专业的东西。


编剧,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谁红,谁就来给自己加戏;词曲,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谁红,就算唱成屎,粉丝也会说与国际接轨,你们听不懂罢了。



02


明星工作室普遍缺乏内控管理

而与这些高流量明星相对应的团队管理,却是另一番景象。


与大的经纪公司不同的是,明星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只围绕一个明星开展,往往还是家族式管理,比如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作为工作室负责人进行管理。而这类亲戚并没有经纪行业的经验,也缺乏打理一家公司的能力。因此,很多情况下,明星工作室的管理往往是非常专制的。


在这种背景下,工作室基本由艺人和亲戚控制,员工都是项目执行者,很少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存在“流量影响力”,往往这类工作室对员工的要求还特别苛刻,甚至把能够进入工作室工作视为一种员工福利,天然具有优势视角。


加之当前“谁红投谁”的资本背景,以及国家缺乏对明星工作室的风控管理制度,很多明星就很容易飘飘然,忘乎所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03


功夫在平时

如今,明星工作室爆雷越来越多,前有范冰冰涉税案件,现有吴亦凡涉嫌强奸案件。我们发现,明星工作室的内控管理迫在眉睫。


不改变这些,只会各种爆雷,时间而已。


首先,艺人或亲戚不能成为公司的唯一话事人,而应该引入职业经理人。艺人一方面是老板,但另一方面也是公司最大的资产,应该受到最严格的内控监管。职业经理人负责工作室全盘业务规划和内控合规管理,因为是“局外人”,职业经理人更容易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完善建议。


其次,艺人的涉法培训也需要提上日程。艺人一方面需要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比如不被要挟、在作品被侵权时可以正确地提出诉求等;另一方面也必须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干、哪些事情涉嫌犯罪违法,需要更加明白罪与非罪的边界,且对于私德领域也应该秉持高关注度。


最后,经纪人专业素养提升,也是明星工作室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处理与粉丝的关系、如何与艺人相处、碰到危机事件如何第一时间处理,都是经纪人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


既有家族式事无巨细的关心,又有职业经理人的合规管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合规的明星工作室模式。



李振武


星娱乐法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新浪微博十大新星法律大V。


上海市法学会文化产业法治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电视剧产业制作协会法委会副秘书长、长沙仲裁委员会影视娱乐文化仲裁院仲裁员、中国传媒大学业界合作导师、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著有《娱乐法诉讼案件审理实务》《娱乐江湖:娱乐法圈地运动》两本专著。



 扫码进入课程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