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玉洁
原标题:《守初心、积跬步、立专业——记参加靖霖第四届技能大赛有感》
赵玉洁
上海靖予霖(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苏州市工业园区律师协会公益委员会委员
01
逐梦,初成律师
你问我为什么做律师?是兴趣的使然,也是方向的转变。
我的姨父就是律师,小时候每每去他家里,他不是埋在厚厚的一摞材料里看卷,就是端着碗筷看《今日说法》。无法控制遥控器的我,就只能跟着在那一起看,时间久了,我也成了《今日说法》的小粉丝。虽然不是很明白那些绕口的法律法规,但看到“坏人”被抓起来,我就会激动地鼓掌。而那些穿着整齐制服的检察官总是会最大程度地吸引我,他们在法庭上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样子,让小小的人儿心里有了一个成为检察官的梦想。

毕业后,我进入检察院案件监督管理科从事书记员工作。当时的案管在受理案件后还需要负责换押工作(换押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对于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随着诉讼阶段的变化和办案单位的更替,需要将变更手续提交给看守所,告知犯罪嫌疑人并让其签字的一项工作)。记得那时候经常去看守所换押,每次都需要在前台登记拿号码牌,再由里面的管教带着我们经过武警把守的一道道门禁,厚重的大门一扇扇打开随即又关上。我们沿着地上的标记,穿过混着消毒水和特殊味道的走廊,来到一个个封闭的监室。我拿着换押证站在监室门口,隔着铁门的栏杆喊着一个个人的名字,让他们过来签字。
每当这时,总会涌上来好几个人挤在铁门前,他们总会问几个问题:
我的这个罪严不严重? 什么时候能出去? 我要判多久?
监室的其他人在里面喊着问:
我的案件到什么阶段了?
怎么检察官还没来提审我?
还有的扯着脖子喊:
我没有诈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问的问题是五花八门,每次被问到,能回答的我都尽量回答他们。去的次数多了,愈发感觉到高墙之下的他们在里面挺无助的,他们犯罪了需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也更需要有人去帮助他们缓解置身刑事诉讼中的无力感。检察官作为指控犯罪的天然“对立面”,他们有时候很难对其建立起信任感,他们更愿意相信为自己发声的人。
检察官与律师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我曾执着于在检察官的这条路上奋进,现在看到硬币的另一面,心想或许我也可以换个方向。每一个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虽然成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但是他们没有失去法律的保护,也更需要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在法律的框架下让他们感受法律的温度,接受“最好”的结果。

▲ 当时案管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一次加班整理完卷宗后的拍照纪念
02
缘起,遇见靖霖
加入靖霖是源于我们共同的对刑事辩护的热爱及专注。靖霖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在刑事辩护这条路上的极致专注,大家彼此成就,共同成长。记得在律所的时候,看到同事的书架上有一本《辩护人认为》,我好奇地拿在手里翻看——里面的每个案例都有律师精心总结的“心得体会”,还有办理案件的心路历程,包括难点在哪里、如何定制方案、采取什么措施、最终怎样去破解。一番攻读下来,觉得靖霖一定是有什么独家秘方,才能让这么多律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武功秘籍,从而传道解惑。
再后来的一次培训,听到徐宗新主任讲课,我被徐主任的风趣幽默和他精简总结的实务干货所吸引。徐主任最后提到“做刑辩不是因为看见而相信,而是因为相信而看见”,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不忘初心,坚定地走刑事辩护这条路,也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加入靖霖。在靖霖的品牌理念中,“靖”为“在人特别困难之时提供有力帮助”之意,“霖”为“甘霖”“恩泽”之意,徐宗新主任将“攻刑以专 相靖予霖”确定为事务所所训。所内要求每名律师要有“做好律师、争做教师、誓为大师”的“三师”理念,讲课、听课是所内律师的必修课,每名律师都要在“刑辩道场”分享专长。对听者来说,获得的是知识和技能;对讲者来说,培养的是思维和表达。说是坐而论道,其实都是真刀真枪的实战。律师圈内有句话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靖霖文化认为,只有培养年轻律师在专业技能领域快速成长,才能减轻师傅和团队的办案压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来所不久,恰逢靖霖刑事律师12周年,准备举办第四届技能大赛。当时的我并不是很想参加,感觉在高手如云的靖霖赛场,我还是一名初入江湖的书生。后来转念一想,能够跟高手对决,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就这样,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了律所的预选赛,很幸运地通过了,并代表靖予霖(苏州)所去上海参加大赛。
03
参赛,高手如云
紧接着就是正式的备赛阶段,当时我很有压力——对于靖霖来讲,我是新人;对于靖霖特有的专项培训来讲,我几乎是一张白纸。所以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通过突击学习靖霖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观看以往的比赛视频,学习了靖霖特有的接待、会见、写作等技能。律所各位主任和小伙伴在比赛前期还特意抽出时间陪我演练,大家轮番上阵,重点陪我演练接待、会见、辩论赛程,提出我应该注意的问题,纷纷为我答疑支招。比赛前一天的晚上,他们还在微信群里为我加油打气,让当时正在打磨演讲稿的我有了一种并肩作战的感觉。
比赛当天,徐宗新主任进行了赛前动员,一声“比赛开始”后,整场比赛正式拉开序幕。六个模块的竞技分别是知识竞赛、文书竞赛、模拟接待、模拟会见、命题演讲、辩论比赛,如果说前两场是文试,那么后面四场可谓是真刀真枪的“武试”环节。愈到最后,比赛愈加进入白热化。整场比赛下来,无论是接待环节的最“难缠”家属,还是会见环节的最“戏精”当事人,看似胡搅蛮缠的背后,无一不是在考验着律师的基本功,比如怎样取得家属或当事人的信任、如何进行案件分析、怎样把控办案风险、如何展示工作成果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实属唇枪舌剑、巅峰对决的辩论环节。激烈的交锋下,参赛律师仍然逻辑缜密,观点输出密集,我在台下看得直呼过瘾。最后,冯佳成律师赢得整场技能大赛的第一名,是当之无愧的“文武双全”。
04
感触,靖霖文化
通过这次比赛,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少有靖霖色彩的原生态,也找到了靖霖赛场的成功秘籍——靖霖特有的常规内训。正是日复一日的内训,形成了靖霖的特色。而内训就是所内的“大练兵”,各律所在“三师”理念下,每周开展两场培训——周一练口才;周四轮流讲课做研讨,即刑辩道场。每个月的内训都是由资深律师根据业务需要和律师能力提升的不同方面确定主题,进行接待、会见、法庭发问和辩论、模拟法庭以及疑难案件的讲解。尤其在侧重于专业知识共享的刑辩道场中,不断地打造专业律师,鞭策律师持续进步。正是这一从未间断、坚持至今的传统,让越来越多的律师从中获益,抹上了靖霖色彩,在刑事专业领域走出一条独有的专业化道路。
比赛结束后的靖霖家宴上,大家聚在一起,聊专业、谈事业、讲生活。情至兴起,更有大咖上演才艺秀,诗朗诵《将进酒》掷地有声,歌曲演唱《爱拼才会赢》意气风发,天津快板《武松打虎》更是“笑果”拉满。在这里能感觉到靖霖有一种特殊的魔力——不论你来自哪里,不论你加入的时间长短,只要我们坐在一起,就是一家人,丝毫没有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感。
觥筹交错,酒酣饭罢,夜色渐浓,黄浦江畔。游船驶过霓虹两岸,看着上海特有的“厨房三件套”,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在我心里蔓延,又莫名地让人欣喜。直到写这篇文章,我才理解当初的感觉就是一种久违的归属感。

▲ 夜晚的黄浦江畔,景色迷人
05
积淀,成为微光
距离比赛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场比赛带给我什么?或者说靖霖带给我什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也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原因。青年刑辩律师到底应该如何走自己的专业化道路?
我常常在思考,如今的法律服务愈发精细化,刑事业务更是如此,对于青年律师而言,除去深谙传统刑事法律理论之外,更要对一些细分领域的犯罪手段、特点保有敏锐的嗅觉,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形成自己独特的办案经验。就像徐宗新主任提到的那样,作为刑辩律师,必须要苦练刑辩技能。因为只有技术才能救刑辩,只有技术才能兴刑辩;只有技术才能救自己,只有技术才能兴自己;只有技术才能救律所,只有技术才能兴律所。所以每一位青年律师,都要注重技术上的锤炼,只有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青年律师最大的资本是年轻,最大的劣势也是年轻。因为年轻,所以积淀内功就尤为重要。对理论的研究、专业知识的输出是硬性指标,一方面可以将知识经验提炼升华,另一方面通过共享的方式让其他人获益、让自己标签化。通过参与理论研究和成果展示,参加沙龙、研讨会等行业交流活动,视野将得到开拓,专业实力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增长。
刑事案件必然涉及当事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刑辩律师将要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大量的疑难复杂案件、刑民交叉、刑行交叉案件等,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刑辩律师面对的又是极其专业的检察官团队,想要取得一个好的辩护效果,并非凭借单个律师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所以必须要依靠团队才能提供更为高效的法律服务。我想每一位刑辩律师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平台、团队,日日精进,久久为功,从而在执业的道路上不断形成属于自己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进而在刑辩路上散发着自己的微光。

一路走来,很多人都说刑辩律师是“刀尖上的舞者”。而我觉得,刑辩之路像是爬山,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是在半山腰还是依然在山底下往上攀登,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向着目标前进就好。虽然沿途荆棘遍布,然而在刑辩专业化的道路上,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同行人,大家借着彼此的光,专注而坚定地前行着。在此,我也想用自己一直以来很喜欢的一段文字给这篇文章做一个结尾,以此来感谢我刑辩路上的每一位引路人和同行者:
你是一颗星
我是你旁边的一颗星
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着
即使有一天你不在了
或者变成了暗物质
你依然在影响着我
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
无论你在哪里
END
来源 | 靖霖刑事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