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亚哲
01
“做”决策,就是最好的决策
有个非常有名的刑事团队,在XX区域首个提出专注于刑事辩护专业化。
大约5年前,他们什么业务都做。在考虑专业化转型这件事儿上,一直犹豫不决。团队核心成员各自擅长的领域都不同,很难科学地找到共性。
对于一个市场法律服务体量并不足够大的城市而言,直接确定专业方向至少会面临几个问题:1. 原有业务是否会受影响;2. 原有核心成员是否接受;3. 专业化能否带来持续健康发展等。
大多数团队面临如上类似问题,会陷入长时间的民主讨论。从风险角度来看,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稳妥的。先去看看有没有成功案例,有了再效仿,没有就当是个伪命题;从发展角度来看,一切都可能是机会,重要的是时间,延误了黄金时间,很可能错失机会。
到底该怎么决策呢?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还是发展角度,都没错,重要的是不纠结。实际上,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唯一正确的,是做决策。
决策不一定能选择出最好的,而不选择,一直处在纠结中,一定是最坏的。上面提到的那个团队,负责人力排众议宣布:从下半年开始,我们只做刑事案件,其他案件不接,有什么问题,我来承担责任。
当然,这个决策带来的结果是,不适应的成员便逐渐离开了团队,但与此同时,在专业化上的大迈步,让团队在区域内短时间便建立起了品牌影响力。
大家看看,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决策,但是决策了,就一定没错。

02
单人决策,不一定不好
一位律师和我开玩笑说,他们团队一共5位合伙人,什么事都要一起商量。有一次,为了给团队秘书涨500块工资,开了2次会,可到现在都没定下来。说起会议局面,真像是一个模拟法庭。
很明显,这是多人共同决策会带来的问题。
大家能否充分交流后取得共识?大家能否站在全局考虑问题?彼此利益、视角、信息、风险承担力都有别的情况下,能否保证个人利益不受损,共同决策共同担责?等等。
合伙人一多,每个人都有投票权,大概率就很难作出选择,反倒更可能做出最没有风险的决策。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律师团队,不加薪或暂缓,是损失最少的决策。可是,类似的“小事”,如果越积越多,导致团队秘书提出辞职,团队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短时间没有合适人员,同等薪酬招不来人,新人过渡期较长等。如是一来,当初对小事儿的决策,就会变成当下的“麻烦事”。
一方面,共同参与决策,多数情况是面对“不得不”的决策。比如,当律师受到当事人投诉,严重影响团队声誉,是否该设置一个有效机制?这种事儿,如果不决策,情况会变得更糟;
另一方面,共同参与决策,很少是“为了更好”的决策。比如,提升客户满意度,团队内部是否投入精力优化服务、设计标准化流程、主动跟踪客户反馈等,这类事儿,如果不决策,对现状影响实际并不大。
如果以上的前者过多,组织就会越来越被动,难以适应行业和市场的迭代、变革。从这个角度讲,单人决策好过于多人共同决策。

03
好的决策,都有套路
举个例子——
X律师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团队负责人,他的团队还有2位合伙人,三人创收差不多6:2:2,自己占大头。长期以来,对外虽说是一个团队,但本质上是合作关系,即案源没有统一,只是在特定业务上,大家保持紧密协作。
前段时间,他觉得长期这样下去肯定无法形成合力,客户资源也相当分散,没有长期沉淀价值。于是,他决心推动内部改革。这就意味着,不仅团队成员的薪酬结构要变,其他两位合伙人的自有案源,也要统一划归团队。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但为了做成这件事,这位团队负责人三步走——
第一步,先充分讨论。
召集团队所有核心人员,包括两位搭档和骨干律师。在会议上,他抛出核心问题。比如,团队长期创收趋于稳定,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增长?每年都是诉讼业务居多,靠天吃饭,业务结构是否要调整?团队内部都很辛苦,没有形成合力,内耗极大怎么办?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鼓励大家多发言,多谈想法,他不表态。类似的会议,开了2、3次,讨论了很多之前一直没有正面提到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他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第二步,合伙人闭门交流。
一是,把前面几次会议上的高频建议,进行归纳;二是,表露自己内心倾向;三是,希望三个合伙人对这件事形成共识。这个会,开的时间比较久,大家基本能摊开各自的利益诉求,坦白表达。更重要的是,能给其他两位合伙人“好好打一剂预防针”。
第三步,果断作出决策。
这个阶段,最为巧妙。他早就感受出,合伙人C似乎有自己的小九九。但是,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说服不了所有人,只要B能在,问题就不大。
所以,这个阶段的讨论,他排除了C,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决心,希望能够尽量解决B的顾虑与担忧。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完成了彻底的一体化团队转型,前前后后所花的时间,不到一个月。
这个例子,相当典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高效决策”,其一定不是简单粗暴的强权,而是以科学的方式形成共识。

04
写在最后
不管是上文的刑事团队,还是后面完成一体化转型的典型案例,之所以能够“快速决策”,事实上,在他们背后都有“责任人”。
无论前路如何,亏赢是否,“责任人”都得负责。既然可以担责,这个“责任人”一定可以“说了算”。如此看来,民主与集中,或许真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谁愿意对结果真正负责。
换句话说,如果团队中承担责任最大的那个人“过分民主”,那么大概率上,这个团队什么都难做成。
最后,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
END
来源丨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