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律师的案源哪里来?很可能隐藏在你的社交圈里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图片


作者丨伟娜


在每年伊始,总会看到不少律师朋友分享出自己的年终总结或新年规划。就是在最近的开工前后,朋友圈里一位青年律师的年终总结,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这则总结中,她吐露了自己一年的成长,以及升为律所高级合伙人后的辛酸,包括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心态转变等。而这些,让我真实感受到了一位律师的鲜活存在。


图片

▲ 截图来源于总结



作为一位法律圈的运营人,这则年终总结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这句话:“在朋友圈,完成了价值好几百万的业务对接、资源整合工作。”


正因此,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相较于这位朋友的价值获得,大多数律师好像很少意识到朋友圈的“真实威力”。


这就似乎形成了一种悖论:一方面,年轻律师们在担心案源;另一方面,却又在忽视了这个最容易获得案源的渠道。


今天,对此聊聊我的想法。


01


获得百万业务

只做了这一件事儿


彭博商业周刊编著的《享用朋友圈》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在互联网上,出身和境遇不那么重要,只要你懂得分享,再高大上的圈子你也能混上。”这或许过于夸张。


但是,他指出了当下每个人享用自己圈子的正确做法——分享!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上边那位律师是如何通过分享获得百万业务的。


图片


① 分享办案经历:塑造专业形象


转型做独立律师时,就着手打造个人公号,主要分享办案经历。每当业务取得了进展或成就,就会把办案想法、经历等整理出来。不管时间间隔多久,也坚持分享在账号上。


同时,内容推送以后,主动将其同步到相关社群、朋友圈等,以此增加内容曝光。甚至,还积极与行业内外的公号建立连接,将输出的内容投稿至相关平台,通过与不同的人建立连接,树立品牌印象。


通过坚持,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她的文章中,既有办案经验,也有专业分析,还有个人感悟。这种风格帮她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律师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② 分享生活经历:塑造有趣灵魂


她的朋友圈不只是专业内容,还有一些生活内容,比如旅游、学习、生活技能、业务爱好等。除了丰富圈子内容外,还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分享看起来很饱满。而且,积极跟进当下热点事件,分享的时候,增加个人看法和思考。


③ 创建价值社群:建立多种连接


为了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很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社群。每次认识新的同行后,她会主动询问:“我有一个青年律师的社群,你想要进入吗?”在获得同意后,她会把同行拉进群内。


为了保证社群活跃度,大家会不定时地分享自己的办案经验,每位律师的提问都能得到群友的及时响应。“边做边学”对青年律师来说是常态。而她通过社群搭建起了这样一个平台,和身边的朋友们一起共同进步、获取价值。


这个社群有个极大的不同点是,它的建立正是基于“个人魅力”而起,每位成员与自己都有强连接存在。


图片


02


如何通过自身社交圈子

获得隐藏案源的机会?


律师的案源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同时也具有必然性。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不进入社交圈,也要适当地混入个把圈子。既通过圈子获得相关的信息,也建立起深度的连接。


正是因为这位律师朋友做对了分享这件事儿,才真正有了机会,在朋友圈获得了百万案源。


这里的圈子,其实可以是自身的校友圈、好友圈、同行圈,甚至还可以扩大到某个行业圈、兴趣圈。


具体到律师群体来说,我将律师可以开发的社交圈分为两大类,一是最容易连接的社交圈,二是需要花心思开发的社交圈。


具体我们来看看怎么做——


首先,最容易连接的社交圈。


① 微信朋友圈


对个人来说,我们在微信朋友圈上拥有绝对的主动控制权,这也是最易建立连接的社交圈。


通常大家会在不同场合,基于不同原因添加不同人的微信,但是在添加微信之后,我们与对方的关系在大多情况下仅仅只是从“陌生人”转变成了“认识的陌生人”。


这种人数的增加,怎样进展到下一阶段呢?想要建立深度的连接,守护好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运营吧!关于朋友圈的运营,前述律师的经验可以参考,也可以从《观察500+律师朋友圈后,我发现了这个问题…》获得相关运营注意事项。


② 校友圈


平时和具有一定经验的律师交流,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校友会,对于律师来说是一种天然的关系圈。


基于同校同窗的情谊,其实是最易建立连接的。在多次参加校友会的活动后,我发现,除了可以定期与行业前辈交流,也可以与行业外的校友建立连接,获得相关帮助,了解其他最新信息。


曾与一位执业5年的青年律师沟通时,他透露,独立之后,不少案源来源于校友会,外地师哥了解到他的执业方向和领域后,还会专门进行案源转介。


图片


③ 律师圈


几年前,有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说:“青年律师的案源,80%来源于同行转介。”在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律师之后,发现大家同样会表达类似观点。


这种感触,更深地来源于一位执业5年的青年律师:


“我汇总调研了W市内1000家银行的信息,并制作成了表格。所内同事想要了解银行信息的时候,都会向我咨询。因为这个举动,律所做银行业务的高伙慢慢让我处理团队相关的业务,解决了当时大部分的案源。”


同时,他也表达出,所内的同事在选择合作律师的时候,会优先选择具有责任心、办事效率高的同事。另外,也建议青年律师多参加律协举办的各类活动,多认识同行是没错的。


④ 兴趣圈


为什么说兴趣圈也是一个容易发生连接的圈子呢?这件事儿要从我自己的经历说起。


作为一名瑜伽爱好者,毕业后一直坚持着这个习惯——候场或者休息时,与身边学员闲聊,大家会介绍自己的职业。通过这个介绍,学员在遇到一些法律纠纷时,会主动找我咨询。遇到纠纷,大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我。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总能通过自己的兴趣认识一部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很有机会成为潜在案源。


其次, 花心思开发的社交圈。


主要是指对于自己来说,那些既需要花精力去开发的圈层,也需要在短期内有所投入的圈层,比如行业圈。怎样确定自己可以开发的行业圈呢?


比如,对于需要转型的青年律师,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梳理自己入行以来的办案经历,找到处理最多的案件类型。同时,在这个案件类型梳理当中,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可以连接到相关渠道。


在帮助自己明确方向的同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连接。


03


写在最后


经济学家认为,人际网络是一种社会资本,占有这些资本自然是好事。


青年律师在开拓案源上最需要解决的是人际网络的资本,并去占有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进入任何的圏层、开发社交圈的时候,只有功利,没有真心。


任何时候,只有真诚的运营,才能够打动人心。别忘了,社交是一种有关人心的运营。


END


来源丨哲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