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社 | 编辑部出品
编者按
2020年4月9日,由律新社、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主办的“疫情下的律界公益责任与依法治理——第四届律界公益法律服务线上论坛暨《没法不爱》新书发布会”在云端开启!
论坛上,武汉律师与各方律界大咖隔空对话律界公益与责任担当,不仅有共克时艰的战友情,更有“没法不爱”的初心与梦想。
律界公益的核心是专业公益,此次疫情中,很多律师律所撰写专业文章,提出专业建言建议,开展线上课程,为依法防疫控疫提供公益支持。
论坛上,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坚结合段和段的公益实践,对“律所发挥专业力量做公益”献智献策。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坚律师在“疫情下的律界公益责任与依法治理——第四届律界公益法律服务线上论坛暨《没法不爱》新书发布会”上的演讲

我是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坚律师,应律新社的邀请,我代表段和段讲一下对律界公益的粗浅思考和实践。
首先,律师是法律人,具有法律专业优势。其次,律师是政治人,从事中国法律实践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中国的特色。其三,律师是社会人,有家庭支持,也是家庭的顶梁柱。其四,律师还是商业人。我认为,律师从事公益,一边做业务一边做公益是可行的。律师既是理性的人,也是理想的人,围绕这几个特点,我们认为中国律师在从事律师职业活动中一定要做社会公益事业。
在公益活动当中,律师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律师不仅仅捐钱捐物,还捐我们的知识,还捐我们的资源,尤其是律师大量付出的时间。律师从事公益事业优势鲜明,一般来讲,社会大众对律师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政府官员从事公益活动,在老百姓看来总归有一个目的性在里面。而社会公益活动是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去做,所以对他们来说律师的接受度更高一点,社会影响力也相对比较大。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我把“公益之心,专业之道”这个题目再化解一下。“公益之心润物无声,专业之道持之以恒。公益和律师专业携手并行,久久为功。”这是对题目的副标题。
段和段作为规模化的律师事务所,我们从事公益活动不是个人行为,固然有很多律师自己从事公益活动,但是这个公益活动是在律所平台上进行的,而且是律所提供组织和支持的,我们认为段和段从事公益活动,非一人之力,是集体之作,是我们的集体作品。
从1993年创立到现在,我们每年都在做公益,尤其在疫情期间,我们集中做了大量的公益活动。
第一
针对当时国内的疫情变化,提供疫情防控、劳动用工、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的行业研究成果,同时我们针对收到的各类问题进行专业回答。段和段十多个办公室,围绕着各类话题发表文章,提供免费的专业服务。我们称之为专业公益服务的破冰行动,因为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地在全所平台上提供公益咨询服务。
第二
段和段各地办公室针对疫情动态变化,发表专业文章60余篇,提供参考。段和段成立研究《劳动法》的专项组,助力解决涉及企业和个人在疫情期间的劳动用工问题,发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党组织致全体共产党员律师的联合倡议书》,呼吁党员律师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正面引导,勇担社会责任。

最开始,我们想尝试着把钱物捐到疫情暴风眼武汉,但在充分了解当地情况后,党支部经过讨论发现,警察和一些志愿者其实更需要资金的帮助。所以我们决定对上海铁路公安局虹桥派出所进行捐助活动,为此我们去往现场考察,发现上海虹桥高铁站的公安确实很辛苦,疫情期间面临巨大的压力,于是我们决定给他们进行捐助,效果非常好。此外,我们还走访了很多单位,向他们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服务,尽到律师的职责。
我们积极参与各地律协的公益活动。疫情期间,我作为第十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就防疫问题拟提代表书面意见,建议法律监督,完善法律保障,如《关于筑牢医院感染传播的防火墙,尽快改善医院急诊、和发烧门诊医护环境和防范能力的建议》。从效果上来讲非常好,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响应并且马上行动。从这次的疫情防控效果来讲,上海拿出的成绩,不敢说是最优秀的,但是肯定是最优秀之一。这其中,我们律师大有可为。
律师作为理性的职业者,我们有情操,有理想,并且正不断地把我们的理想付诸实践当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