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宇:公益最适合帮律师建立信任度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律新社 | 编辑部出品

2020年4月9日,由律新社、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主办的“疫情下的律界公益责任与依法治理——第四届律界公益法律服务线上论坛暨《没法不爱》新书发布会”在云端开启!

面对武汉的紧急求救信息,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除持续向疫情防控一线捐款捐物外,还参与“律新帮”公益项目,更以专业服务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机电产品商会、浙江商务厅、山东商务厅等部门及相关企业抗击疫情。接下来,金诚同达人将聚焦疫情之后带来的各项问题,立足专业,服务民生。

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作了主题为“律所公益创新路径与思考”的演讲,回顾了金诚同达人如何为抗疫贡献力量。律新社特此整理,与大家一起分享。

00:00/00:00倍速

(律新社视频中心出品)

全国政协委员、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刘红宇

我很早之前就在思考律所和公益之间的关系。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律所公益创新路径与思考”,所以我的思考会比较宏观和理性,也许我会结合疫情期间中国律师“井喷”式的公益行为,也许会从中国律师公益的发展过程中做一些总结。下面,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中国律师制度恢复至今已是40周年,从1992年中国开办第一家合作制律所以来,至今不到30年。在一开始的律师行业中,有很多从工农兵学商下海的人,大家为了生存而埋头苦干,绝大多数律师和律所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和精力做公益。所以开始时,公益在律师行业中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人的独角戏。

记得在早些时候,康健律师一直坚持代表慰安妇在日本起诉,让许多律师很感动。但他所从事的公益难度非常大。我在1996年回到母校,设立了“同达奖学金”,但这些只是公益的小小尝试。我渐渐对律师行业的发展有所思考。行业中,总有一些先知先觉的律师在具备了一定力量、一定时间、一定资金、一定精力之后,率先走出来积极从事公益。因为大家都明白,律师不仅要发展自己的业务,还要让自己有正向社会影响力,具备社会知名度。而最核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是社会对律师群体的信任。信任度的构建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是一个综合体,包括律师的专业能力、品行、责任感、爱心、执着力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比做公益更适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了,律师从事公益是一种内需动力。

律师行业已经开始尝试如何将自身发展和公益结合起来,用“两条腿”走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些年来,律师行业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有责任、有担当的律所和律师,通过写专业文章、讲课、进行法律援助等专业公益,扩大了整个律师行业的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对我们律师行业的信任度。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也是通过这样的探索一路走来的。2005年,我们发现大专院校的法学实务教育不足,就与法学院校签了10年的合同举办“金诚同达杯”模拟法庭大赛,而且一直延续至今。金诚同达成立二十八年以来,在不断追求卓越法律服务和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不忘以回馈社会为己任。我们发挥专业力量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推动公益诉讼发展;加入司法部同心·法律服务团,将免费的法律服务送到边远地区;联合发起“西部律师研修计划”,助力律师行业共同进步;关注自闭症儿童,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们”;捐资助学,公益支教,实现精准扶贫;合作办学,助力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等等。

这次疫情中律师公益“井喷式”的爆发给了我很多启示,各家律所捐款捐物的反应非常快,我看到中国律师一下子走到前沿。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当然也不例外。我们第一时间成立应对疫情工作小组,在做好本所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号召全所人员募捐善款,调动资源寻找紧缺物资并及时运输到防疫第一线,更发表了近50篇与疫情相关的法律专业文章,用专业服务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机电产品商会、浙江商务厅、山东商务厅等部门及相关企业抗击疫情。

律师行业不是一个非常有钱的行业,在疫情期间,律师同仁确实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撰写大量专栏文章,提供专栏服务,录制影视视频,为劳动合同关系、金融、房地产、刑事、跨境投资、国际贸易等各个领域的突发问题提供服务。这些公益服务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公益都不能替代的,这是律师的专业优势,尤其是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律师的优势。他们依据抗疫中产生的新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撰写了大量的社情民意建议,向有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这些意见得到了广泛的采纳。这是与专业相结合的一种公益行为,构建了整个律师行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形象,这种形象是正向的。律师投身一线抗击疫情,通过开设讲座、提供相关法律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支持,得到了各级律协的表彰,有些经典案例入选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案例。

去年,司法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规定律师参与公益服务的原则之一是要践行为民宗旨,着力服务和保障民生。在我看来,疫情期间律师行业的公益活动其实是紧跟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充分体现了律师行业强大的内驱动力。由此可见,律师公益之路,如果可以做到“立足专业、服务民生”,就能够走到更长远。

《律师法》规定,律师接受当事人委托,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终极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承担社会责任。在律师行业这样一个既有商业元素,又有公共属性的领域,我们提供专业的公益活动,探索各种公益路径。与专业相结合的公益路径是一种很好的创新,也是一条可以一直走下去的路。

在这条路上走,要防止走偏。目前有个别律师和律所打着公益的旗号写一些文章,这些文章的质量并不高,甚至有抄袭之嫌,自我介绍的篇幅比前面文章的字数还多,这种“公益”对公众的心理影响不一定好。我们做公益是要由着初心去做,由着爱心去做,律师行业已经成长起来了,做公益彰显了我们的成熟和自信,更彰显了我们的大爱。谢谢!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