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社│谢珊娟 赵芳
有人说,仲裁机构好比菜馆,仲裁员好比菜单里的菜,如果只有一道菜,食客便不能尽欢,当事人选择的权利就会受到限制。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女性能顶半边天,仲裁界也不例外。3月8日下午,一场主题为“提升仲裁中的多样性是真个问题还是个假问题”的辩论赛活动在上海金茂大厦钢琴吧举行。本次活动由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仲裁女性俱乐部(WIA)和支持、鼓励年轻人参与国际仲裁的平台——HK45 共同主办,律新社作为媒体支持单位。来自中外仲裁界、律师界、法务界等大咖济济一堂,在女神节这天,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午后。
当下,仲裁“多样性”已经成为国际仲裁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也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女性?一起来看看律新社现场带来的报道。
01 群英荟萃,女神云集
此次辩论活动举行之日恰逢3.8“女神节”,活动现场也成了仲裁女神们的主场,由于WIA在此之前已经举办过多场沙龙活动,与会嘉宾大都相互熟识,一见面便相互问候,和谐美好的氛围也为这个早春增添了几丝温暖。
活动由HKIA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兼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杨玲主持,活动分为辩论和评议、WIA和HK45代表汇报总结两大流程。
HKIA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兼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杨玲
所谓仲裁中的 '多样性' ——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年龄、地域等讨论是当下国际仲裁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有观点认为 '多样性' 事关仲裁的 '正当性';也有观点认为,'多样性'根本无法实现。
“提升仲裁中的多样性”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本次辩论赛活动的正反方辩手和专家评委先来了解一下:
正方成员
Allen&Gledhill国际律师冯璞
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叶微娜
达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志华
SHIAC(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邹睿
正方成员
反方成员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科
汇仲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夫
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彦华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高级律师时磊
反方成员
专家评委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傅郁林
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秦悦民
Arnold&Porter合伙人Anton Ware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彬彬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傅郁林
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秦悦民
Arnold&Porter合伙人Anton Ware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彬彬
02 “专家”标准VS质量为王
第一轮辩论中,正方一辩、Allen&Gledhill国际律师冯璞抛出了自己的观点,瞬间在现场点燃了思维的火花:仲裁多样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真问题。一提到“仲裁专家”,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印象可能是上了年纪、一把胡子的白人老头。这一认知无疑违背了“多样性”对性别、年龄、种族的要求。所以,很有必要改变这个认知,推出一系列不同国籍、不同风格、不分男女、不分种族信仰的专家,并提升他们的知名度,这样才能让当事人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否则,当事人选专家的时候还是会凭借第一印象去选择那些符合常规认知的人。
Allen&Gledhill国际律师冯璞
目前,在国内外仲裁机构中,女性仲裁员的比例在20%左右,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犹太女性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对于性别问题的理解有着超越时代的睿智:根植于社会认知的性别刻板印象,不仅对女性不利,对男性也是一种威胁。在冯璞看来,否认仲裁多样性,不仅是这一观点下弱势群体的悲哀,更是仲裁制度的悲哀。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科论述了自己的观点,给正方以回击。他认为,作为一个职业共同体,要支持、促进这个行业中最优秀的仲裁员发展,而无论其性别、国籍、文化、种族;多样化本身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是发展的结果,作为服务者,应该更多地聚焦于仲裁的质量,为公众提供更高的服务,而不应该过多地把自己置于这样宏大的社会议题中;仲裁要发展,需要交流融合、加强教育,提升仲裁律师、仲裁员个人素质,打造高质量的仲裁服务,而不是从政治立场来刻意提升多样性。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科
最后,胡科引用了《冰与火之歌》中的一个典故:“长夏之后,星辰泣血,寒冷笼罩大地,‘王子’(公主)将从烟与盐之地重生,手持燃烧之剑光明使者,拯救全世界。”只要能给仲裁带来光明,性别本无所谓。这也让律新社想起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胡科妙语连珠,赢得与会嘉宾的阵阵掌声。
03 数据分析VS摆事实、讲道理
经过第一回合的短暂交锋后,辩论双方对彼此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回合变得更加精彩激烈。
正方二辩、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叶微娜以实证研究的态度对仲裁多样性是一个真问题进行证明。她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就目前来说,全球女性比例约为50%,法学院女生占法学院总人数之比为60%,女性律所合伙人的比例仅为20%,成为国际仲裁顶尖女性仲裁员的人在国际仲裁总人数中只占可怜的6%。女性可能会因为性别而失去成为仲裁员的机会,执业后的工作机会也可能由于性别而减少。”
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叶微娜
叶微娜充分发挥实证主义重科学方法、重观察、重研究的精神,将辛苦整合的数据呈现给与会嘉宾。看来,女性成为仲裁员,可能要比男性多付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女辩手,更要勤学苦练、做足功夫。
反方二辩、汇仲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夫从多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从定位来看,多样性只是仲裁的一个争议解决方式,它反映了社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纵向的反应,而不是发展目标;从影响因素来看,仲裁产生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纠纷,决定仲裁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经济,而不是多样性。仲裁是当事人的合意,而多样性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仲裁能够解决的。所以,提升仲裁多样性是没有用的。
汇仲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夫
对于正方二辩叶微娜罗列的数据,杨晓夫举了两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予以回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狼与羊的数量并不相等,但系统仍会达到平衡,这说明相等不等于平衡。小龙虾在加拿大泛滥成灾,但在中国供不应求,说明提升多样性是不能单纯借助于外力,不能刻意去提升某类人加入的比例,这样做可能恰恰会适得其反。
04 针锋相对,舌灿莲花
自由辩论阶段,赛场气氛更加紧张激烈。
达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志华重申了所在的正方立论的前提:承认多样性是一个正向的、积极的价值。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有提升可言。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接地气儿的比喻,让在场嘉宾耳目一新:仲裁机构好比菜馆,仲裁员好比菜单里的菜,如果只有一道菜,食客便不能尽欢,当事人选择的权利就会受到限制。所以,要给当事人更多的选择,才会获得更大的效益。
达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志华
此外,马志华反驳了仲裁员越老越吃香的观点,因为人的知识结构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很多年轻人照样可以在一些前沿领域成为响当当的专家。所以,应该把年轻的、多元的专家纳入到仲裁机构考核的范围之内。
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彦华旁征博引,认为前提不存在的问题不是真问题。从仲裁机构角度,只要有需求的地方,仲裁机构都会存在;从仲裁员角度,仲裁员名册没有门槛,仲裁员种族、性别也没有限制,当事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名册之外的人;从当事人维度,当事人的需求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刻意追求。
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彦华
林彦华认为,如果人为地去提升多样性,就会导致仲裁的目的与结果相悖。发生在中国内地、双方当事人均为中国人、适用中国法的问题,当事人当然不会为了“多样性”而去选择一个外国仲裁员。有些时候,人为地去提升多样性与仲裁的功能是自相矛盾的。
双方辩手侃侃而谈,场下观众激情澎湃。
正方一辩、Allen&Gledhill国际律师冯璞重申了多样性的必要:“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要注重提升多样性的空间。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当事人的案件会越来越多,对仲裁特殊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仲裁多样性问题早晚会浮现。”
针对正方三辩马志华律师的“菜馆”论,高伟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高级律师时磊提出了“美食街”论:仲裁并不是一家只有很少的菜的菜馆,更像是一条美食街,有各种各样的菜馆,这些都是市场自动选择的结果。菜馆的菜单里不仅有很多菜可以挑选,有时还可以要求做菜单上没有的菜。如果很多菜厨师不会做,那是能力问题,而不是多样性的问题。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高级律师时磊
辩题扣人心弦,交锋紧张激烈,辩手口吐莲花,观众掌声不断,共将比赛推向高潮。辩手们沉稳机敏的辩风和睿智灵活的答辩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总结陈述阶段,时磊代表反方首先进行归纳总结:“仲裁多样性已经符合社会需求,没有必要再作为一个真问题进行讨论。在仲裁中提多样性,使得仲裁与多样性都会受到损害。作为仲裁机构、仲裁员、仲裁律师,关注的应该是帮助商事主体定纷止息,提供有效的服务。”在反方看来,不应该让社会责任干扰职业责任,也不应该让职业责任干扰社会责任,正所谓“界限要明显,突破需谨慎”。
正方四辩、来自SHIAC(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邹睿代表正方重申了论点——让当事人能选择到自己想选择的仲裁员,不能因为逻辑、规则等原因剥夺当事人选择的权利。正方认为,在目前,仲裁还是一个比较狭窄的圈子,让仲裁员名册更具多样性将是未来发展的目标。
SHIAC(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邹睿
四位评委嘉宾对辩手表现和对“提升仲裁中的多样性”实质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Arnold&Porter合伙人Anton Ware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表达了自己对论题的看法:仲裁员中女性比例偏低,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法律行业发展起来时,主要由来自少数发达国家的白人男性主导,在仲裁中,他们不仅获得了经验,还树立了威信。当发生高风险纠纷时,当事人会从这个小圈子里选择仲裁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采取积极的措施,希望当事人看到,有更多合格候选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转变。
Arnold&Porter合伙人Anton Ware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彬彬评价各位辩手:“角度和各自分工比较清晰,立论也很到位,正方在立论上比较严谨,考虑了反方各种回击的可能性;反方用了很多轻松活泼的语言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让大家印象深刻。”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彬彬
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秦悦民认为,此次辩论充分肯定了女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仲裁员们,在考虑问题时要杜绝定势思维。
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秦悦民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傅郁林7点就早早起床,专程从北京赶火车到达上海。她用“出乎意料的精彩”来形容此次辩论:“反方用了很多的概念,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换角度重新解读事实。今天我做了好多的笔记,觉得特别受益。”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傅郁林
四位评委精彩点评过后,本次辩论赛投票结果也出炉了,八位选手最终打成了平手。其实比赛本身不是目的,激发大众对相关问题的兴趣、了解公众的看法,提高对问题的认知才是举办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
05 致力当下,展望未来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王唯骏在赛后表示:本次活动很有意义。今年是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合作的第四年,这类活动的举办可以让今天在座的女神们抱团前行,也让女性仲裁员们收获了更多的自信,我也会有一个更加平和的心态。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王唯骏
赛后,HK45业务委员会成员还详细介绍了HK45。作为一个关注青年律师、仲裁员成长的平台,HK45依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这一平台,为年轻律师提供参加大型活动、与大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今后,HK45还会组织专题研讨、技能培训、职业规划等更多活动,让年轻人走到一起,相互认识、相互支持。也希望HK45可以走进更多城市,推广国际仲裁。
WIA工作组召集人李昱女士介绍说:“WIA缘起于下午女性的茶会,女性会用自身独特的角度去关注问题。通过这样一个组织,可关注更多会被忽略的问题。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平台,调动更多力量,提供机会,了解现状,展望未来。”
WIA工作组召集人李昱女士
HKIA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兼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杨玲总结说,我们愿意看到仲裁作为一种有效地争议解决方式,在适应社会、适应经济发展、适应当事人需求的同时,通过自我改进,让机制变得更完善。HKIAC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透明度和委任仲裁员的多样性,容纳更多人加入到行业中,也希望更多律师和仲裁员成为境外仲裁庭的一员。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在本次“提升仲裁中的多样性是真个问题还是个假问题”辩论活动中,“辩论”这个定义被仲裁女性们赋予了更加精彩的意义:陈词,是她们对理念与信仰的捍卫;立论,是她们情感与才华的表达;攻辩,则体现了她们唇枪舌战之间绽放的无穷智慧。思维敏捷、有理有条、沉着冷静……仲裁女性们在辩论中展现出的风采令人叹服,这些精神品质也支撑她们在执业过程中继续披荆斩棘、尽展风华!
2018年2月14日,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的倡议下,中国首个仲裁女性俱乐部——WIA发起成立,以促进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仲裁女性在国际仲裁领域的发展进步。作为内地首个聚焦仲裁女性成长发展的平台组织,WIA致力于促进女性在国际仲裁及相关业务领域的成功。自成立以来,WIA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举行了多场活动,得到了仲裁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附活动现场女神图集
责任编辑:Susan | 版面编辑:Ne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