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这样发朋友圈会更好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作者丨平哥哥


最近,我们律所合伙人会议主席陈满平律师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执业经验,干货满满、诚意满满,简单的两三句话就够我们受用了。其中提到了律师需要通过朋友圈展示自己的专业性,那么,律师怎么发朋友圈(包括使用微信)会更符合专业性以及吸引客户呢?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和身边做得不错的人反馈的信息,总结如下两个方面,仅供参考。


PS:本文首次刊载于《青年律师工作手册2.0》版第九部分第三章第(三)部分。


01


这些是建议你做的


 1. 用自己的真实形象做头像 


可以是正装照片,也可以是旅游照片,或者生活照片,但不建议使用卡通、二次元、尺度大(女生过于暴露、男生秀肌肉之类,自行判断)的照片做头像。


用自己的头像可以让别人加微信的时候知道你长什么样子,容易记住。律师给人的形象是专业人士,头像正常一些就好。卡通形象、二次元的头像(也许)是现在90后律师(是的,已经有大批90后律师了)常用的。网络沟通当中,需要给对方以专业信任感,凡是有碍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尽量避免。


 2. 不要频繁地换头像 


现在很多人的手机通讯录里少则千人,多则五千人(满额),可能隔了一个星期,在最近消息的列表当中,你的头像就被排到了三五页之后了,人们对于图像的东西总比文字的更容易识别出来。


另外,律师很多工作场景是在微信群当中的,如果有人没有在“群设置”当中选择“显示群成员昵称”,光凭头像就可以判断谁是谁。所以,不要频繁地换头像,以免别人找你费劲。这个频率以一年为准,每年换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了,如果你使用了卡通形象做头像,而且一直没有换,给别人形成了一个固定印象,也是可以的,方便沟通就好。


 3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作为微信昵称 


在对外交往中,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容易让别人记住自己。所以,能够使用自己真实姓名的时候就使用真实姓名作为昵称。当然,你也可以加上一些后缀前缀,比如律所名字、执业领域、团队名字等。


另外,在加入一些群的时候,往往群主会要求大家修改备注名字,建议按照群主的要求及时修改,一来对主办方表达尊重,二来也容易让别人记住你。


如果你有一些花名,行走江湖大家都知道,也可以保持不变。总之名字的重点就是让别人记住你,不要轻易更改昵称。



 4需要发朋友圈 


有的律师一年到头也不会发几条朋友圈,对于高年资律师,本身年纪大了,对发朋友圈觉得没有任何意义,这个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


对于青年律师来说,朋友圈是展示自己专业工作、乐观生活、偶尔风趣的一个地方。绝大多数微信好友对你的了解,最经常的入口就是你的朋友圈(因为直接跟你私信就表示找你有事了)。你可以不开通朋友圈,但如果开通了,偶尔也可以发一发,比如一个月发一条,而不要几个月都不发。


既然要发,就建议发如下内容:


第一种:专业文章。可以是自己写的或者自己同事写的,又或者是你认为写得不错的。在发的时候,最好可以带上你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或者类似的“推荐语”。


第二种:生活分享。律师也是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旅游、家人团聚、朋友聚会、自己参加的有趣的活动等,展现积极、乐观、有趣的一面。


第三种:学习分享。比如读书心得、培训活动等,也可以直接在朋友圈分享你学会的一些技能,给看的人一种收获感,展现自己是一个爱好学习、不断进步的人。


第四种:获奖信息。你自己获得一些表彰或者团队成员或者同所的同事获得表彰的信息可以发一下,发自己获奖可以向别人展示“其实我还不错的”,发别人获奖则是表示祝贺。


其他的诸如律所新闻、行业大事、新法公布等事项,就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了。


以上内容最好是间隔地发,不要只发一类(比如新闻资讯,一点儿个人生活都没有),可以穿插着几类来发。


02


这些是建议你最好不要做的


以下内容只是我认为从律师的角度不建议大家做的,至于每个人具体怎么选择,需依据每个人的个性来决定。


 1不要在朋友圈发广告 


我说的此类“广告”是指商业广告,卖产品、微商之类的,或者求点赞的广告。此类广告如果碍于朋友面子或者自己的特殊情况(自己的小孩要投票),一两次也没关系,不建议经常发。


 2不要在朋友圈吐槽客户 


律师面对的群体是多种多样的,各个领域、不同经济水平的人都有。每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态度并不跟社会地位挂钩),难免会遇到客户很奇葩的情况,让你很气愤,忍不住要在朋友圈吐槽一下。


不过,建议你不要在朋友圈去吐槽你的客户有多奇葩,因为你的潜在客户会看到你对待客户的态度,那可能就是将来你对待他的态度,于你而言,得不偿失。



 3不要在朋友圈抱怨自己的工作有多累多辛苦 


说真的,每一份工作要做到极致,都需要付出常人不愿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律师工作也是如此。走到金字塔顶尖的人,除了运气好之外,最底层的因素就是异常的勤奋。


你可以偶尔在朋友圈说自己加班到很晚、工作节奏很快之类,不过不要去抱怨(或多次抱怨)自己的工作,发诸如“这工作好烦呀”“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律师”之类的话。经常传递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其他人。


 4. 不要在朋友圈说请律师要收费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客户支付律师费的前提是律师可以帮客户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对方是律师。也就是说,客户是为律师提供的价值付费,客户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并不会关心律师为此付出了多少(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自欺欺人)。因此,更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就好。


不要一味地在朋友圈强调请律师要收费,转发诸如“李嘉诚说,没有律师看过的文件我不敢签字”之类的文章。因为且不管李嘉诚是否说过这句话,即便说过,李嘉诚这个级别的人物请的律师也是顶级的,李嘉诚并不是因为对方是顶级律师就支付很高的费用,而是这个顶级律师可以帮助他规避风险,李嘉诚只看重自己的价值。因此,客户需要的是“律师”,这个“律师”未必只能是你。


 5. 不要在朋友圈炫富、嫌贫、歧视他人 


不论你的律师工作有多出色、赚了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房子或多豪华的汽车,都不要在朋友圈赤裸裸地炫富(自行脑补),你可以分享自己的自驾游经历或家里某个角落的布置有特色等。当然,比炫富更让人反感的是嫌贫,以贫穷为耻,、嫌弃某个地方的人没素质、地图炮或歧视某一类人等。


 6. 不要勤发朋友圈,引起刷屏 


不管是发生活动态还是文章链接,或者推广自己的团队等内容,朋友圈已经从熟人社交圈慢慢转变成了半熟人半陌生人社交圈了,每天发朋友圈都没有关系,但不要一天发七八条,会给人一种“这个律师是不是很闲”的感觉。


当然,最后郑重说明:以上关于如何使用微信和发朋友圈,仅仅是个人建议,到底怎么发,开心就好。


END


来源丨黑洞书院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