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2022年的春天对于上海来说是静默的、沉痛的,本应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却因为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疫情,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自宣布实施全域静态管理以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告诉我们们——当前,上海仍处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 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威胁,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法律人正在行动,积极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或是化身志愿者“大白”“大蓝”,义无反顾地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或是捐资捐物为特殊群体带去温暖;或是发挥专业力量,组建公益法律服务渠道,为疫情防控提供专业公益法律服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律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律人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期间,律新V品将陆续转发律界公益战“疫”实录,让法律人抗疫公益形成爱心接力。我们坚信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 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在当今时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时刻刻守护着我们。
平日,他们西装革履,在公安、检察院、法院,为当事人绞尽脑汁,守护他们的权益;疫情之下,他们脱下西装,穿上防护服,在社区、校园、线上,为每个人伸出援手,守护他们的安康。
只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兰迪律师,他们背后,有着华人主导的国际化律师事务所——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01 徐新建: 扛下小区与家乡的责任,负重前行 自从4月1日封控之后,徐新建律师就积极投身于小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之中,负责核酸现场秩序维护,通知、组织、指导居民依次做核酸。 在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过程中,他欣赏过凌晨五点的朝阳,也沐浴过半夜十二点的月光;领略过三十余度的夏日,也感受过绵绵不绝的春雨。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与上海、台州等地的医护人员,组成了疫情之下最坚实的高墙。问及这样做的原因,他反复强调,看到小区一千多户居民生活不便,“远亲不如近邻,帮邻居就是帮自己”。 为小区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徐新建律师也不忘自己的家乡。面对南昌市新建区的疫情,他主动为红十字会捐款,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提及此事,他表示这仅仅是:“回馈家乡,尽游子之心。” 02 张莉: 投我以情,报之以义 在上海疫情蔓延的三月初,张莉律师带头向上海大学捐献了上万只防疫口罩。 问及口罩捐献的具体情况,张莉律师十分谦虚。她表示,自己在上海大学度过了最美好的7年,希望能为母校添一份绵薄之力。听闻上大封校的举措时,就想到:口罩会是在校师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于是,她发动各方力量,包括但不限于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生产企业、运输公司等,将一万只口罩以个人名义捐给通信学院,另外一万只口罩则组织研究生班同学一同捐给法学院。 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张莉律师准确、迅速地筹集最需要的防疫物资,不为牟利,而是全部捐献给了自己的母校。购买、生产、运输、发放……这一道道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张莉律师眼中显得不值一提,她挂在嘴边的,始终是那一份情义。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03 苏润春: 千里走单骑,送手术患者配药 上海疫情封闭期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是物资短缺、不是人手缺乏,而是意外,尤其是因为缺医少药而产生的意外。苏润春律师就遭遇到了这种意外。 意外,来源于一场手术。苏润春律师的邻居,经历手术之后需要换药。要知道,术后护理不及时意味着伤情的恶化,手术效果可能功亏一篑,甚至危及生命。然而疫情封闭的时间超乎了他的想象。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支撑的情况下,要一个术后患者独自步行10公里前往医院换药,这显然不现实。邻居无奈发出求助,而身为志愿者的苏润春律师,则接下了这趟艰巨的任务。 他独自一个人驱车将手术之后的患者送到医院。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医院配药怎么办?如果路途之中出现什么意外怎么办?面对这些可能的意外和风险,苏润春律师选择独自默默承受,甚至打趣地说:“疫情经历终于完整了。” 善良、积极、风趣、乐观……这些词汇都不足以描述苏润春律师。问到其中的心路历程,他也只是随口表示:配药是件麻烦事。”随后又立刻表示:“现在疫情有好转,医院陆续开放,后面应该会好些了。”想必如果再次发生这样的意外,苏润春律师依然会选择挺身而出。 04 心中有爱 眼里有光 除了他们之外,张琴、徐守军、王艳、陶涛、孙贤、刘兆福、梁日升、李莹、李新立、胡泓、郭磊、丁学明、贾欣彦、王禕峰、王俊、马昊宇、林耀昌、武彬、丁彦伶、王仙菊、韩环环、刘庆、骆娅、郭喜平、韩天岚、刘佳欣、战卫光、李月青、张小英等律师都纷纷捐款捐物、提供公益服务,构成了上海滩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兰迪律师依然不忘初心,积极做好法律宣传、普及的工作。在张莉律师的倡议下,经过田磊、马纲、叶云开和陈心美四位律师的组织协调,自四月初开始,由兰迪的各个领域的专业律师通过微信直播,举办了30场公益普法系列讲座,内容涵盖劳工、金融、反诈骗、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将法律之光洒向数万观众。 在采访诸位兰迪律师的抗疫公益事迹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兰迪律师的口中,最高频出现的词居然是“他们”: “他们很辛苦!” “他们付出的汗水更多。” “相对于他们,我所做的不值一提。” “你多采访一下他们吧!” …… 每一位兰迪人口中的“他们”,构成了疫情之下的“我们”。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行中有善,脚下有远方,我们兰迪人永远在你身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