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函】公益接龙后,联合出品《战“疫”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22)》如何?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图片


2022年3月疫情以来,律界积极投入公益“战疫”。


“律新V品”陆续转发律界公益战“疫”实录(专栏链接:律界抗疫公益接龙,一场法律人参与抗疫的爱心公益接力在这个春天持续展开。


截至2022年6月上海全面恢复,共有34家律所参与“律新V品”律界抗疫公益接龙,34篇律界公益故事背后,是34家律所数千同仁的数百篇公益服务干货指南,以及很多律师身体力行,与前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们一同守卫上海和其他经受疫情肆虐的城市。他们或捐款捐物、出人出力,或发挥专业力量,为抗疫提供公益法律援助。


专业成就更好的公益。律新社注意到,这些公益文章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民生关注的劳动、房屋租赁等问题以及企业复工复产中可能遇到的合同等各类问题,对当前纠纷处理也有很多指导。


如何能够把这些宝贵的法律公益足迹留下来并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由华政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指导、律新社策划制作、多家爱心律所联合出品的《战“疫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22)》将采用新媒体方式集合所有爱心干货,方便免费取阅。6月24日下午13:30,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律新社、独角新闻主办的“法律服务业数字化品牌高峰论坛暨‘V品计划’启动仪式”将于线上进行,同步启动“精品法律服务指南”系列活动,《战“疫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22)》将率先进行公益发布。





图片


01


疫情当下 争当“勇者”


从2020年疫情初次暴发,到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打响,很多法律人尽己所能、争当勇者,与各行各业的抗疫人士一同战斗。


图片

他们,捐款捐物



在疫情封闭期间,多家律所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或个人主动捐款,或由律所发起接力,或联合社会人士、基金会发起募捐,为疫情一线医护人员、防疫工作者、街道居委和困难群众以及大学校园购买防疫物品、食品及生活物资。



图片
▲ 君悦律师事务所胡光主任向长宁区基层抗疫人员捐赠睡袋、充气床垫、行军床

3月26日,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市新联会会长胡光律师联系采购了睡袋、充气床垫、行军床各200套,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定向援助基层抗疫人员。600套物资价值共计163000元,其中胡光律师个人捐赠10万元,剩余资金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出资。同时,胡光主任为抗疫志愿者们发起了一个慈善联捐活动“让他们睡个好觉”,获得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大力支持配资100万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月以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面对疫情管控措施,缺乏网络购物技巧的孤寡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力参与社区网购、团购,掌握的采购渠道有限,生活物资匮乏。融力天闻近年来积极投身公益法律服务,担任浦东新区、闵行区多个街镇的村居法律服务单位,在得知村居孤寡老人的困难后,事务所立即成立“抗疫助老”工作小组,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在管委会、工会倡议下,工作小组向全体融力天闻人发起“抗疫助老”爱心募捐活动。经党员律师率先垂范、全体员工积极响应,事务所短短一夜间便募捐6万余元资金,并在4月11日晚将200多份物资分批送至浦江镇群益村、革新村、永康六居以及浦锦街道浦恒馨苑、丁连村,并在相关村居干部和志愿者的帮助下,逐户送到200多户孤寡老人家中,解决这些老人的困难。



图片

3月25日上午,海华永泰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向上海总所全体同仁发出倡议,筹集防疫爱心款。倡议书一经发布,便得到了全体同仁的积极响应,上海总所官方群内,上演了一场爱心接力赛。为了尽快筹措急需物资,并快速送达社区,海华永泰多方联系外地供应商,确认物资对接通道,跨省从湖北采购到一批医用防护服。此时,上海疫情防控趋势突然紧张,物资的生产、运输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排除工厂生产、物资运输等多重困难,经过多方协调、积极运作,连夜从江苏南京紧急转运上海,终于在4月4日凌晨7点,将这批物资运抵浦东和长宁处于疫情封控中的社区街道。


图片

他们,出人出力



疫情期间,很多律师主动请缨,成为小区、街道志愿者。防护服一穿就是七八个小时,清晨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深夜挨家挨户搬物资,为独居老人买菜配药,为居委和邻居调解矛盾,为小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他们中,有宝宝刚满一岁的新手妈妈,有全家都参与支援工作的资深律师,有医学专业出身的青年律师……每一个参与到志愿工作中的律师都为抗击疫情默默付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片
图片

来自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的张翠翠,不仅是一名律师,也是一名孩子刚满一岁的“新手妈妈”。在浦西地区封控后,张翠翠律师主动担任了所在楼道的负责人,走访统计人员信息、记录老人、病患、孕妇现状,协调邻里援助物资,清运楼内居民垃圾。在居家期间居民心理承受较大压力时,拥有多年刑事辩护经验的她,也主动找到负面情绪较大的邻居进行心理疏导。



图片
图片

来自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的林继凯律师学的是医学专业,曾长期在卫健系统工作,具备了丰富的医学工作经验。在抗疫期间,林继凯发挥专业特长,主动向居住所在地宝山区白玉兰花园居委会提出申请,积极要求参加志愿者。他与居委会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为居民送上抗原测试器材,并认真指导居民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检测准确性,为社区抗疫出一份力。此外,林继凯律师还发挥律师的专业特长,与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的邹甫文主任一起,为区里一件意外伤亡事件提供法律咨询、出具法律意见,最终使得相关部门对家属的安抚及帮助工作顺利完成。



图片
图片

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苏润春律师的邻居,经历手术之后需要换药。然而疫情封闭的时间超乎了他的想象。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支撑的情况下,要一个术后患者独自步行10公里前往医院换药,这显然不现实。邻居无奈发出求助,而身为志愿者的苏润春律师,则接下了这趟艰巨的任务。他独自一个人驱车将手术之后的患者送到医院。问到其中的心路历程,他也只是随口表示:配药是件麻烦事。”随后又立刻表示:“现在疫情有好转,医院陆续开放,后面应该会好些了。”想必如果再次发生这样的意外,苏润春律师依然会选择挺身而出。


图片

他们,建言献策



除了捐款捐物、成为一线志愿者,更多律师在居家封闭期间在线办公不间断的同时,还花费了更多时间,向政府、社会大众和企业提供专业建议和公益法律科普。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主动发声,向行政部门提供防疫建议;他们撰写了大量抗疫系列科普文章,并发布在相关的自媒体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疫情期间的普法教育;在企业停工和复工复产阶段,一些律所着手准备了相关的法规手册和指南,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公益咨询;还有很多律所组织资深律师,在线上平台做直播、开讲座,无私为青年律师们提供职业发展的培训和内容分享……



图片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的吴坚律师居住于花木街道,疫情开始,吴律师和家人就积极参与街道和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在社区内进行防疫措施宣传、积极协助核酸检测、物质配送、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信息核对和登记等工作。吴坚律师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还快速组建代表建议小组,就上海当前疫情防控的现状进行分析,建议及时建立“社会化应急机动支援力量,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应急机制”等人大代表建议,经过上海市人大代表递交上海市委,部分建议已经采纳并开始实际操作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3月15日至4月20日期间,仅盈科上海律师便完成了55场线上公益法律直播咨询、12场线上公益普法授课及68篇专业文章发布,内容涵盖互联网犯罪、房产、涉疫案件、企业应对抗疫期间的热点法律问题、疫情期间的生活热点时事、婚姻家事、知识产权、疫情期间用工合规指引、消费者权益、公司股权发放等法律相关问题。


还有太多太多在疫情期间为社会提供了公益援助的法律人,他们的事迹不胜枚举,无法用只言片语一一道来。但我们能够感觉到,法律人们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出于职业属性和政策要求,更是基于法律人的情怀与初心。


02


法律公益:更好践行社会责任


此次公益,是律界公益的延伸表现之一。律新社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律所此次的公益行动推进迅速、一呼百应,源于日常已经推进了相对完善的公益制度建设,全员达成了公益共识。


比如汇业律师事务所。3年前的武汉疫情中,汇业律师事务所率先启动“珞珈云生”计划,定向武汉招聘“云实习生”,传为行业佳话;3年后的上海疫情中,3月28日,汇业律师事务所全网发布第一期《“汇律爱法”公益手册》,围绕“建筑工程”“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物业管理”领域进行普法式问答,其公益性、专业性、实用性、服务性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这些公益创新以汇业律师事务所“党建+公益”为基础,在疫情中爆发出更大的合力。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4月1日,上海律协发布《致全体上海律师倡议书》,倡议上海律师“服务抗疫大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法律公益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03


公益,是责任也是品牌


做公益,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一个机构品牌指数中的重要构成。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组织才更具有格局和发展潜力。


公益法律服务同时也能促进律所内在品牌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众多律师事务所追求的发展目标,品牌是律所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文化,支撑律所存续与传承。各律所深入挖掘出的“与众不同”的公益法律服务,将成为律师打造品牌的新动力。


自2019年10月,我国司法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倡导每名律师每年参与不少于50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应当勤勉尽责,保证服务质量。


每年,各级政府部门、相关协会及学院、组织都会举办各类公益表彰活动,颁发奖项,评选在公益法律服务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和优异成绩的集体或个人。这不仅是对法律人积极履行公益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鼓励,更是对法律人专业层面上的一种肯定。


感谢所有在疫情中出过一份力的法律人们。疫情终会结束,公益的脚步却不会停歇,因为公益情怀早已刻在法律人的骨子里。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师投入到公益行为中来,一起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法律人的专业力量。


诚邀参与此次“律新V品”公益接龙及推出抗疫公益“干货”的法律人联合出品《战“疫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22)》,共同践行社会责任,提升法律服务业公益影响力!


图片

END


撰稿人丨汉晶
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出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