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是一个组织,更是一个品牌。
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是公认的对营销沟通与战略品牌管理进行综合研究的国际先趋者之一。在谈及“为什么做品牌”时,他的观点是:
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可以使决策变得容易、降低选择风险,甚至提供精神上的满足;对公司而言,品牌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帮助企业获取高额的财务回报、获得顾客的独特联想。

我们返回“法律品牌运营”的原点进行提问:律师事务所为什么要做品牌运营?
品牌的对象是目标客户,品牌的实质是客户认知,品牌运营是不断强化客户认知。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
运营总监 古城
品牌是律师事务所服务价值的充分诠释,凝聚了律师事务所方方面面的投入,品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客户和市场判断律师事务所服务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和标准。
——深圳市律师协会调研部主任 孙统彪
律师事务所做品牌运营既是对法律服务需求者的吸引,也使其在做决策时可以优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而对于律师事务所自身来说,品牌运营的建设也将建立具有独特优势的品牌资产,创造更高的竞争价值。
只不过,在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这就使得实际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
原本应聘行政专员、律所助理、团队秘书岗位的人员“奇怪地”担任了品宣的角色,在不具备相关经验的情况下摸索前进;
品牌运营工作的团队化进程尚未展开,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文案策划等多重角色由一人承担,却由于工作内容庞杂,无法量化评估;
具备品牌运营能力的人才多来自非法律专业,在律师事务所中“水土不服”;
鉴于律师事务所天然以服务律师为重、对非律师的岗位关注度低,运营人的工作容易与律师割裂开,容易陷入孤立无援或推进迟缓的境地;
……

品牌是时间的积累
因此,品牌背后需要持续的输出和运营
这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这是管理的基础门槛和基础思维
而要让这条简单的规则发挥效应
必须有保障机制
这个机制
我们称之为律所“中台”
作为中国专业服务业运营和传媒服务商,律新社与诸多律师事务所的执行主任、运营总监、品牌运营部主管、运营管理负责人等品牌运营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建立了连接,也经常收到律所事务所的邀请为其推荐品牌运营人。在服务与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目前律所对于“品牌化”的旺盛需求,同时也发现,既懂律师行业又懂品牌建设的双料人才极其稀缺。
法律品牌运营人才都在哪里?
运营人的发展状况如何?
跨界人才都有哪些特质?
如何共建良性运营生态?
即日起,“律新社法律媒体智库”发起行业法律品牌运营人士公益调研,欢迎从事律所管理运营的人士及相关从业人员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调研!
调研结束后,律新社将推出《律师业品牌运营人才发展报告》,参与调研者可以获得报告全文。
✦
公益调研联系人
✦
此外,律新社“法律品牌运营智库”还将推出线上课程专栏、参与运营图书出版、推出线上训练营或线下培训课等多种形式的品牌建设工作,参与打造品牌进阶课程,帮助律所、律师打造IP,帮助行业机构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积累品牌资产,与律师事务所的品牌运营人员共同进步,为推进中国法律服务业的品牌化进程略尽绵薄之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