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明:利他、利众是律师最好的服务模式!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律新社 | 编辑部出品

2020年4月9日,由律新社、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主办的“疫情下的律界公益责任与依法治理——第四届律界公益法律服务线上论坛暨《没法不爱》新书发布会”在云端开启!

律界公益的核心是专业公益,此次疫情中,很多律师律所撰写专业文章,提出专业建言建议,开展线上课程,为依法防疫控疫提供公益支持。

论坛三中,在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管理合伙人马靖云的主持下,陕西海普睿诚事务所主任赵黎明结合自身公益实践,对“律所发挥专业力量做公益”献智献策。律新社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

利他,是律师最好的服务模式

我是陕西海普睿诚事务所的主任,很荣幸参加第四届公益法律服务线上论坛暨《没法不爱》新书发布会,我谨以个人名义,并代表海普睿诚向组织方表示祝贺和感谢!

日本著名的世界级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曾说:“利他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拥有利他之心的企业是战无不胜的。”没有任何一个自私的行业,能够赢得社会尊重和社会地位,律师也是如此,利他、利众是律师最好的服务模式。

律所做大做强做好的根本,在于专业和公益,律师职业的本身,就体现了公益性。律师用专业帮人、助人,为人排忧解难,无不是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律师队伍只有带着这样的良知和使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体现专业和法律的力量,从而推动法治进步。律师作为法律人,以专业奉献公益,不仅大有可为,更是大有作为。

参政议政,律师大有可为

首先是参政议政献良策。自1988年全国人大代表中首次出现律师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律师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了参政议政的前沿。他们围绕社会民生和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参加立法工作,申办或者承办法援案件,开展普法,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2009年,我担任陕西省律协会长期间,通过司法厅向省上提出“为全省每位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一对一地免费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当好参谋和助手”的建议。这项建议被采纳实施后,不仅提高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履职水平,法盲议案提案也不再发生了,而且提案议案质量大幅提升。

每年两会的报告中,都提到了这项工作的成就。律师通过为“代表、委员”担任免费法律顾问,间接起到了参政议政的作用,有效参与了国家政治文明的建设。目前,这项举措已被司法部广为推广,很多省市到陕西来学习这项工作的经验。

同时,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可以运用专业优势、实务经验认真地帮助政府和部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依法决策,着力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践行法律人的责任和担当。

过去,政府领导曾问我,“黎明会长,你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主要干些什么?”我说,“政府这几年让我们做法律顾问,实际上没有起到法律顾问的作用,而是担当了法律秘书的角色。”法律顾问是提供思想、创造思维的,决策前就要让律师介入,让律师给出决策的法律判断和风险评估,而不是决策后要出台一个文件,让律师给你找哪一条适用法律对不对,这是法律秘书做的。

现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这个观念逐渐被改变,政府在决策的时候,也能让法律顾问积极发挥法律参谋的作用。

做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第三方纽带

第二,律师专业更有用武之地。当政府遇到难题、百姓遇到麻烦的时候,不仅需要律师作为第三方来参与,而且在涉诉涉法信访工作中,如有律师介入,并作为前置条件,则会对矛盾的化解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参加政法委座谈的时候,要求律师参与省里的涉法涉诉案件,律师作为代理人,政府来买单,对老百姓免费。早在2007年,司法部就提出了深入推动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此举让律师在信访工作中的功能作用和工作成效得到显著提高。

2011年,我在担任陕西省律协会长期间,通过司法厅向省委提出一项建议:领导干部下访律师随行。前几年,上访像洪水一般,虽有领导下访,也没有带着问题针对性地下访,且一般带着宣传、信访干部走形式。下访要带律师,因为律师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律师中立性强,具有实践优势和专业优势,律师来答疑解惑,老百姓信服。

当时省委的主要领导肯定了这项建议,随后建立了省级领导下访律师库。当时就有50名律师入库,之后很多领导下访带上了律师,由律师答疑解惑。这项工作起到了访民意、调矛盾、解民困的作用。现在各地试点的律师调解工作室,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中,积极参与疑难纠纷的调解,化解矛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专业公益是律师回馈社会的最佳方式

第三,专业公益诠释了律师职业价值。

实践证明,公益行动是中国律师用专业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多年来,广大律师作为法律服务的主力军,肩负起公益诉讼的重任,从叫板“入厕费”进入公益诉讼大门,到手机双向收费、平民律师讨说法、地沟油事件等等不胜枚举的公益案件,这些热心公益的律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促进了政府和社会行为的规范。

律师相对于公权力而言,虽无职无权,但其执业行为却促进了政府行为的规范。历史和事实证明,人类不能忘记两种人,一种是记者,一种是律师。老百姓遇到问题,就会找记者去呼吁呐喊,就会找律师来与权力部门抗衡,律师和记者都是无冕之王,但他们始终代表着私权利与公权力进行抗衡,始终维护着公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着人类文明、民主和法治的进程。

法律人的公益力量,“谨而信,泛爱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时刻需要法律人的专业公益。

疫情之初,我看了一下全国各地媒体报道情况,不管官方还是自媒体,很多律所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志愿团。除了捐钱捐物,还组织律师围绕当前疫情发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实时撰写大量普法文章,涉及劳动用工、刑法、企业风险等各个方面,多层次全方面地进行法律风险提示和解答。他们用专业拥抱公益,时刻不忘践行社会责任,推动法治进步!

专业公益是广大律师抗击疫情回馈社会的最佳方式。这次律新社CEO王凤梅给了一个题目“律师如何参与社会治理”,我觉得很好!推进市域即地级市的社会治理,是十九大四中全会一项重要举措,当下疫情震动世界,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为市域治理提供了挑战,新的社会治理充分强调了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这是破解社会治理困境的必然选择。正如本次疫情所展示的,如果没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单靠政府的力量很难战胜疫情。

近年来,律师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年初,我以省政法委决策委顾问的身份参与陕西省今后五年法治纲要的制定时,提出了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包括政治安全、国防安全在内的其它安全之前,且把人民安全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执政理念,效果良好!

律师已成为社会治理的决策参谋者,化解矛盾的主导者、协调者。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担,也是律师的责任和使命。律师作为法律人,在专业公益大道上必将大有所为。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谢谢各位聆听!

百年不遇的疫情中,记录你的足迹!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传承此次疫情下的公益精神,留下历史印记,律新社特此推出《2020中国律界抗疫公益报告珍藏版》以及《硬核之战——中国律界抗疫公益纪实》出版计划,特向全国律师服务业相关的机构征集相关书稿。

责任编辑:Jessica | 版面编辑:苏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