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研究会理事谭芳是国内婚姻家事领域的知名律师,曾做过11年法官。此前,她带领团队由家事法律业务衍生出私人财富管理业务,成为该领域的顶级律师。在服务高净值人群时,谭芳再次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希望能为更多普通家庭提供法律服务、传递法律信仰,让幸福理念走进千家万户,以“聚焦婚姻家事,创新法律服务,促进家庭和谐”为使命的家与家律师事务所由此诞生。本次论坛上,谭芳以“婚姻家事精品所一体化建设之道”为题进行了分享。“律新V品”将其整理如下,与各位读者分享。
谭芳
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研究会理事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以家与家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婚姻家事精品所的一体化建设之路。我想从团队组织、案件管理、人才培养、知识管理、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分享我们的一体化建设。
家与家的核心团队创始于2004年,最早是“上海家事律师网”,发展至今已经有18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一支婚姻家事律师团队。如今,家与家律师事务所的组织架构分为两大板块,其一是党支部及其领导的工会、团支部、女工委等,其二是管委会负责的运营中心和律师中心。运营中心下设行政、人事、财务、运营、品牌、客服等部门,以及由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部。律师中心下设婚姻诉讼部、继承诉讼部、涉外家事部、儿童维权部、房产诉讼部、股权诉讼部、疑难大案部、婚姻规划部、遗嘱规划部、家族企业部等十大部门。同时,家与家设有家事业务中心、家事调解中心、遗嘱服务中心、财富传承中心、心理疏导中心、婚恋指导中心、家庭教育中心、家风建设中心等八大业务中心,将传统的家事诉讼进一步向外延展至家庭教育、婚恋指导、家风建设等服务。
除了这些业务中心外,家与家还组织了诸如跑团、健身队、羽毛球队、东方舞俱乐部等内部文化组织。品牌部为律师团队提供个人IP塑造计划等一系列创新服务;运营部设有文案组、视频组等;律师部设有辩论队、讲师天团、写作组等自组织。基于这些自组织,我们每年都有书稿出版,还有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在这些自组织中,人人都可以申报成为项目负责人,律所将通过项目评审给予项目经费,也会有项目答辩等程序。在组织团队上,家与家以强中台对纵向和横向的组织架构进行协同调配,全方位地、网格化地打造我们的凝聚力。
家与家案源的分配是一体化的,案件的系统是一体化的,客户的服务是一体化的,案件的质量监督也是一体化的。同时,我们办案有5个阶段共25步的标准化流程,还有办案清单40条。此外,家与家实行案件项目制,每个案件都是一个项目,项目是责任化、目标化、节点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最终使结果可控化,不会因为任何一位律师的变动而产生太大的差异。家与家的办案责任制是“指导律师+主办律师+辅办律师+协办律师(律师助理)+客服专员”,各个角色都有严格的责任划分,有的案件还要配备心理专家。
家与家律师的等级从L1到L12,每一级的律师需根据其执业年限、模拟法庭案件办理评估等综合情况进行考评。等级提升需经过答辩,律师薪酬也与等级划分挂钩。因此,家与家重视通过内训、模拟法庭辩论赛、办案讨论制度、普法文章的撰写输出、党建团建、工会的各种制度来做各个梯队的人才培养。我们设有家法学堂,新人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就可进入我们律所实习,慢慢将自己打造成合格的婚家专业律师,以此来充实我们的人才队伍。
我们有很多公众号,如“家与家律所”“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两个律所公众号,还有专注在婚姻家事、继承等方面进行普法的“幸福家法”“和谐遗嘱圈”等公众号,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的“艾米心理话”公众号,来共同提供系统的业务知识服务。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们也输出了很多普法内容。在著书立说方面,从我2007年出版的第一本书——《婚姻三重门》算起,我们团队至今已经出版了15本书籍,这是我们团队非常核心的一部分法律服务产品。去年,我们参与了上海市司法局的《我是法律明白人》以及一些白皮书的编写;今年疫情期间,我们还出版了《民法典中的200个财富管理锦囊》。这都是我们家与家在知识管理方面的一部分内容。
同时,在疫情居家办公的60多天里,家与家的一体化组织力量显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对组织文化内功的修炼,如早会、夕会、读书会、模拟法庭、案件分享、课程研发等,一期都没有落下,每天都在各种线上会议中探讨工作、开展内训。我们的法律服务也没有落下,除了线上开庭外,我们还通过与对方和对方当事人沟通谈判的方式,成功调解了10余起案件。公益讲座、普法直播也从未间断。居家期间,我们各项目组在家拍摄短视频100余条、撰写普法文章89篇、在网络平台发布公益答疑3000余条、进行调解谈判100余次、完成线上咨询154人次。我们对品牌的打造、知识的输出一样都没有停止,这种迸发出的组织力量让我觉得非常骄傲!
我们参与了《人生第二次》《一别两宽》等纪录片的拍摄。有一次,恰逢家与家荣获LEGALBAND评选的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第一梯队,有位纪录片导演为我们写的一条朋友圈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作为见证者,家与家努力的程度让许多企业难以望其项背。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家与家不仅对私人财富管理有超群的服务能力,还坚持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无论你正在滚小雪球还是滚大雪球,与对的人合作、与对的价值观携手,才能将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其实,在品牌文化方面,我们自创立起就一直在讨论和研究。疫情期间,我们也组织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对家与家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进行探讨。有一位小伙伴的发言让我非常受鼓舞,她说:“在短短的工作经历中,我看到了太多爱情的脆弱、婚姻的沉重和女性的苦楚。看到当代女性面临的许多机遇与困境,看到少数行业顶尖的女性那么艰辛地开拓着男权世界中女性活动空间的界限,然而在她们身后,还有大量在工作与家庭中受到限制的女性承受着职场性别歧视和无偿家务劳动。所以,我希望在家与家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给她们更多指引,帮她们找到内在的生命力,积蓄女性力量、书写女性秩序,为女性公共表达打开渠道、创造更多的空间。”
为什么我会特别记住这句话呢?因为这是一位刚刚加入我们团队不久的律师助理说的,她让我看到、想到在家与家律师事务所创建的过程中,我们更希望用文化来吸引更多人才,而不是仅仅靠收入、薪水、业绩。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由下而上地讨论出了我们这家律所未来要往何处去,找到了我们的方向。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家事法律服务的开拓者和领跑者”,我们的使命是“幸福小家、成就大家,以个案推动法治进程”,我们的价值观是“更专业、更担当、更温暖、更卓越”。我们也希望借助家与家这个平台,培养更多有专业心、有公益心的家事律师,在个案当中实现公平正义,助力我们的家庭和谐、推动我们的法治进程。正因此,家与家的品牌文化理念是我们在进行律师录用、律师晋升时非常大的一个考核标准。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无法跟大家分享太多,未来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就每个节点再跟大家作详细的讨论,谢谢大家!也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来到家与家做客!我们有更多的内部和外部研讨的活动希望和大家共同来探讨,推动我们家事法律服务的品牌发展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