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梅: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法律媒体人?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6379685005982700005316503.png


律新社 | 王凤梅(2016-05-14)


律新社按


自2016年3月起,作为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我担任了“新闻实务”的课程讲授,向华政人文学院的同学们传授传媒专业技能,并介绍了法律服务业发展与法律媒体之间关系。我不希望大家囿于新闻概念和专业技能,在第一节课就提出,新闻学是人学,只有对人的幸福感和尊严感有关注,你才能做好媒体。无论是做媒体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是人们认知世界、发现自己的一种方式,我的课程更多的是帮助大家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使命,教大家如何运用媒体式发问,如何在对别人的发问中发现自己。因此我的课程不只是新闻课程而关乎人生规划。


我很高兴地看到,很多同学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其中一位卢同学在课后约我采访,给我提了一串问题,她想询问我如何成长一个好的法律媒体人?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询问,加上律新社最近也处于招兵买马期,所以通过回答她的问题,也阐述律新社的用人观。希望这篇问答对很多想从事法律媒体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果你有这份事业心,欢迎加入律新社!我们需要记者编辑、设计、技术、社区运营等人才。具体信息,请关注律新社公号招聘栏目。


——律新社CEO 王凤梅





1


卢同学:我国法制新闻这个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是什么样的?


王凤梅:我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讲一个观点,法制新闻或者说法治媒体的春天已经来临,未来50年或者更长时间内,这一定是一个大发展的领域。随着依法治国理念不断被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企必然是一个逐步推进并且一定强化的趋势,当社会治理趋于法治化时,法治人才的需求必然增大,从而延伸出相关领域以及产业的整合创新也一定是必然趋势,比如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律服务业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标准化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法律媒体或者说法制新闻来搭建信息桥梁,从而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连接法律人和需要他们的人,用更便捷更灵活的方式来传播法律资讯,真正构建法治信仰,推动中国法治文明建设,融入国际规则潮流


以国际最流行的一些趋势判断观点看来,明日的法律世界会衍生出很多与法律相关产业,包括信息传播业,因此,法律媒体是行业发展趋势中的必然产物。中国法律法律服务业产值已经实现年创收2000亿,未来会更多,但是中国真正市场化的法律媒体、法制新闻还是非常缺乏,需要很多人来建设这个行业。




2


卢同学:法制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要求与一般的大众新闻工作者有什么不同吗?


王凤梅:当然有不同,而且有很大的不同。法制新闻是一个跨界学科领域,兼有法律和新闻两种属性,就是既有专业性又有传播性。专业性必然是小众而艰深独特的,传播性必然是大众化而通俗易懂的。如何使这两个看起来不相干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其实就是专业类传媒所要突破的问题。这就要求从事法制新闻的媒体工作者首先要搞懂法律专业的一些基本概念,因为专业类的知识必须做好精准传播,不出常识错误;其次,还要懂得如何将专业的内容通过“翻译”变得易于传播,这对媒体传播专业技能以及社会经验理解都有要求。尤其是由于专业限制,现在大众媒体中经常有一些违背法律常识的报道,误导读者,而这些问题在法制新闻工作者这里,应该避免,同时要给出更符合法律规定的解释和引导,从而实现舆论引导的法治化。

 



3


卢同学:在您看来法制新闻工作者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


王凤梅:毫无疑问,一定是复合型人才。法制新闻,是传播法制类信息的新闻,不是搞法律专业研究,是做新闻报道。新闻学就是人学,必须要对人性对社会生活有了解、有感知、有分析。这当中本身包含了大量新闻专业的训练和积累,还要有悟性、禀赋和激情,且非一日之功。此外,还要对法律基本概念、法治建设状况等有了解,并保持对专业领域动态的跟进。
 
4


卢同学: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制新闻工作者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或者是哪方面的技能?


王凤梅: 一名优秀的媒体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对周围信息变化有敏感度,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写作能力,文字表达文从字顺,可以逻辑清晰地叙述好一件事情;沟通能力,可以和采访对象快速搭建信息交流通道,可以从陌生领域寻找信息突破口;行动能力,好新闻永远是用脚跑出来的,要敢于到新闻现场查看情况,善于和采访对象对话,人脉就是这样构建的;整合能力,无论是信息综合,还是资源整合,都是对信息的深化理解的体现;联想推理能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新闻就是发现并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富有想象力,善于将前后信息综合,从而得出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这是最一流的能力。




5


卢同学:对于像我一样想从事新闻工作,本身却不是新闻专业的同学来说,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您有什么具体性的建议吗?


王凤梅:其实,新闻学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有的能力必须要通过实操来训练养成。即使读的是新闻专业,也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这和法律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一种经验型学科。如果还在大学里读书,我建议一方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去争取一些法律媒体的实习机会,这种锻炼是非常实用的,哪怕非常辛苦,但是老师数落你几句话,可能让你少走几年弯路。比如律新社,作为全国首家法律服务业垂直媒体,有丰富的传统媒体经验和新媒体经验,正在蓬勃发展,愿意培养和吸收一大批对法律传媒感兴趣的小伙伴以任何形式参与。


另一方面,保持每日不断学习,随时随地训练自己的新闻感觉,尤其是看到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多去比较不同媒体的报道角度,假设如果自己报道,是否可以有更新颖的观点。学习和实践是任何一个专业都必须保持的训练节奏,假如你想终身从事这个职业,那么恭喜你,这么早就可以确定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那就加紧往成功学定律的10000小时进发吧。所有专业的训练都要通过这一时长的积累,别无其它捷径。




6


卢同学:什么样性格的人适合成为法律新闻工作者?你们在招聘时更倾向于哪种性格的应征者?


王凤梅:其实新闻和法律的气质很像,崇尚公平正义真实客观。法律新闻工作者可以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现在是蓝海,市场信息需求很大,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也可以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事业,你有可能帮助别人,也可能推动有时不那么美好的现实一点点美好起来,成为一项有意义的事业合伙人。因此,务实性格和理想主义性格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既然是做媒体,乐于沟通和善于沟通一定是第一位的,性格开朗利人利己。


律新社在招聘时,
我们特别看重这些素质:


01
有没有公益心


新闻工作是一项需要奉献在前,吃苦在前,以助人为乐的工作,愿意为看起来跟自己没啥利益关系但是关乎其他很多人的事情去奔波努力。公益是媒体立身之本,没有社会公益心也就没有人文关怀,缺乏人文关怀的媒体是没有温度的,也无法赢得口碑和影响力。此外,一个有公益心的人一定比较NICE,不太斤斤计较,和很NICE的人在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这也是公司福利。最后大家会发现越是做公益,越是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获得更多。无数成功人士的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愿意分享的人反而会获得更多。因此,我们希望在价值观上一定要高度吻合。



律新社2015年公益年会


02
有没有责任心


律新社是一家创业媒体,有很多梦想蓝图,正在搭建更大的舞台,希望加入的小伙伴日后都可以担纲一方重任,因此资历浅技能差都不是我们在乎的,我非常看重一个人能否有责任感,能否担当责任。因为有责任感的人一定会换位思考,一定会对别人负责,这样的人未来才会有格局观,值得交付重大任务、托付重要事项。因为有责任感,你自己会对自己负责,不懂的知识可以学,成为优秀的人是迟早的。专业技能可以培训,但是心性和品德很难培养,我们希望你先天就是这样的人,那大家在一次相处都会很EASY!



▲律新社在现场采访


03
有没有好奇心


法律媒体属于文化创意企业,需要对生活有热情,对新生事物有好奇心,这样你才会自己主动学习,会保持灵感,可以源源不断地将美好的创意传播四方。律新社一般会考察你有没有业务爱好,我会在你对某一项非学业的爱好专注上来看你有没有主动拥抱生活的源动力。比如坚持跑步、坚持学一种技能、或是自己开个微信号,组个社团之类。热情和情怀不是口头说说的,行动才可以证明。人生很大的乐趣是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因此,我们希望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对生活的观察,我们崇尚努力工作,但是从不崇尚单调生活。钱可以慢点赚,总会够用,日子尽可以精彩,因为时间不能回头。我们喜欢很Q的人当然没人不喜欢。



▲律新社常与盟友举办各类沙龙活动


04
有没有上进心


互联网法律媒体刚刚兴起,中国的法律服务业也刚刚进入30年的整合期,有很多新现象和空白领域,如果你对法律媒体感兴趣,一定会有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这些现象之间有哪些关联,未来趋势如何?我希望听到一些思考的观点,这是能力和潜力的体现,专业技能的精进需要悟性和努力。有强烈的上进心就不怕起点低,不怕各种不足,你自己会不断学习,精进技能。肯动脑筋,又有德行,这样的人是非常厉害的。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律新社非常欢迎你!当然即使你不来,或者还有其他的机会,我也一定会祝福你,属于精英苗苗,好好茁壮成长吧。



▲律新社在“Moot上海”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大赛现场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