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载深耕刑事专业化发展,靖予霖将如何绘制新蓝图?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图片

来源丨靖予霖律师事务所

2022年10月19日下午,著名法学家郝铁川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孙万怀, 同济大学教授金泽刚、皮勇,律界前辈、建纬研究院院长朱树英,律新社创始人王凤梅,上海法学会律师法研究会会长、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任马靖云,上海市律协刑法委主任马朗,上海市律协刑诉委主任王思维相继来到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在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律师的陪同下参观办公环境,为靖予霖的发展献计献策。


图片


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律师对各位专家、前辈、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在靖霖成立十三周年的日子里,非常荣幸各位智囊高参能够莅临上海靖予霖,期待各位老师为靖霖的发展支招指路。


图片
▲ 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


靖予霖主任马朗律师首先发言,他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靖予霖可以发挥自身刑事专业人才多、刑事产品多的优势,多与上海同行交流,与其他沪上刑事团队联合开展内训和业务研讨,合作共赢。


图片
▲ 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马朗


靖予霖主任王思维律师表示,上海律所的刑事业务团队应多交流互动,汇聚上海的人才优势,以“精细化”为追求目标,打造“上海刑辩”和“南派刑辩”品牌;靖霖作为发源于南方的刑辩品牌专业所,可以考虑把律所品牌与区域专业品牌的打造结合起来。


图片
▲ 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思维

同济大学教授皮勇对重视内训的方式表示肯定,同时也建议靖霖要注重业务拓展,重视培养律师的市场拓展能力,把专业推向市场,用市场支持进一步专业化。


图片

▲ 同济大学皮勇教授


律新社创始人王凤梅高度肯定了靖霖的专业化坚持。她提出,专业化的律所,更要注重价值观的趋同;专业化的发展过程,是合伙人共同价值观的检验过程。做专业,一定要不忘初心。作为专业的律所,应该把培养人才和培育产品放在第一位,就像一所学校,不断地培养人才、向社会输送人才,不断地培育产品、向社会提供产品,得到业界和社会的认同,这样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图片

▲ 律新社创始人王凤梅


上海法学会律师法研究会会长、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任马靖云发言。她介绍了海华永泰在党建工作、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做法,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律所和律师都要坚持专业化发展,特别是精品专业所,更要有思想、有能力、有情怀、有韧劲,专业精品所不宜比拼规模和创收,而要注重提升人均效益。


图片

▲ 上海法学会律师法研究会会长、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任马靖云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孙万怀对靖霖成立十三周年表示祝贺,对靖霖能保持“攻刑以专,相靖予霖”十三载表示由衷的敬意,对律所给予华政刑事法学院的捐助和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他希望靖予霖能把“刑辩道场”搬进学校,把实务情况和实务技传到校园,增强学生对实务的了解,促使学生能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实务工作。


图片

▲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孙万怀


同济大学教授金泽刚提出,刑辩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也很艰难,专做刑辩,是值得敬佩的。靖霖作为刑辩专业所,一方面要坚持抓好专业培训和专业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应当把刑事业务作广义的理解和拓展,把刑辩业务扩展到刑事业务,把诉讼业务扩展到刑事非诉讼业务。

图片

▲ 同济大学教授金泽刚


建纬研究院院长朱树英提出,刑事专业是律师的基本功之一,练好刑事业务有利于律师的全面发展。作为刑事专业所,除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加强对新领域、热点领域、重点领域刑事法律风险的研究,要结合刑事专业对此持续深耕,研发出一套独一无二的产品,这样才能树立专业形象和专业地位,才能在市场上占得先机。同时,要用专业的研究、专业的氛围、专业的产品去吸引人才,不断发展壮大。


图片

▲ 律界前辈、建纬研究院院长朱树英


郝铁川教授从理论法的角度对律所的专业化发展提出建议。他说,律所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拼市场份额,第二阶段是拼品牌,第三阶段是拼文化。靖霖要考虑现在的自己处于哪一阶段,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计划和工作目标。对律师而言,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通才,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专才。专业化是在一定的业务基础上的更高的目标。作为刑事专业所,在培养人才方面,靖霖要解决“通”和“专”的关系,开辟更科学合理的路径。在执业的理念方面,要把律所发展、律师成长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起来,顺势而为,日拱一卒,精益求精。


图片

▲ 著名法学家郝铁川


靖霖副主任田曳、郑凯方,兼职律师马贺,权益合伙人魏艳昭、李莉莎,秦立、杨晓明、张永等律师逐一发表感想。


图片

最后,由徐宗新律师作总结。他感谢各位前辈、专家、老师能够莅临上海靖予霖贡献真知灼见,下一步,靖予霖将结合各位智囊高参的意见和建议,落实相关工作,扎实推进靖霖的专业化发展工作,以回报各位老师的关心与支持。


END


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力指数包含哪些要素?


为深入了解中国律所品牌建设现状及运营发展趋势,展示卓越律所的发展之道和品牌心得,总结组织品牌与专业品牌建设经验和规律,助力行业发展,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指导、律新社研究中心执行的《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火热进行中!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