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所大纲》第一条:做公益!“明炬模式”年增26%的秘密其实你也学得会?

作者 | 孙洁瑾 廖丽君

扫码分享

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明炬所”)的独特之处,不只在于8年前联合30多家本土所成为雄踞西南的大所,8年来无一合伙人离开且创收直线增长过亿,还在于8年前建所时,他们就把公益写进《建所大纲》,8年来,这个集体决议毫不动摇,并且不断加入时代新元素!

唯有找到灵魂和使命的组织,才能笃行致远!

5月30日,明炬所党委副书记、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颜波在第五届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高峰论坛上,与律新社联合发布《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发展报告(2021年度)》和《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指南(2021年度)》。

“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深深融入明炬基因。明炬所将公益写进了《建所大纲》,至今已八年。从公益普法进藏、送法入寺、撰写普法教材,到帮助民企合规转型,再到乡村振兴,明炬所总是走在四川公益法律服务的最前线。在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和律新社共同主办的2017~2020中国律界公益优秀案例评选中,明炬所的公益事迹被授予“公益影响力组织”称号。

以专业公益为核,过去八年,明炬所年增速保持在26%左右,现在已有800多名执业律师、20家分所。既有社会责任文化又有发展硬核,“明炬模式”是中国本土律所的规模化发展的典范之一。

01

公益为先

引领行业典范

“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立所之本“这句话写入了《建所大纲》的律所很少,明炬所算一家。

2013年,明炬所30多家律所合伙人经过28次合伙人会议,超100次筹备组会议,16位合伙人在六易其稿的《建所大纲》上签名,成为第一代明炬人,大家都认同履行社会责任为。同时《建所大纲》中还有一条特殊的规定,党组织负责人可以不经合伙人会议选举而直接成为管委会委员,这在全国律师行业尚属首创。

难能可贵的是,随着以党建带所建,以履行社会责任为本,专业公益为核的指导思想的确立,明炬重组至今已八年,没有一位合伙人退出,明炬所先后荣获四川公益法律服务律所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7-2020中国律界公益影响力组织称号等;明炬所党组织则连续多年被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四川省律师行业党委、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律师行业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先进基层党总支”等。明炬与公益法律服务结下不解之缘,在助力专业公益法律服务的精准与普惠上,明炬一直在不断前行和超越。每一位明炬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实践“明炬理念”:以自己的学识为炬,去点亮身处困境之人的生命之光。

与阿坝县43座寺庙

签订法律顾问协议

凉山分所在普格县特口乡

开展端午慰问活动

律所成立八年间,明炬所先后投入300余名律师、200余万资金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如普法活动、法律援助、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慈善捐赠。

明炬所党委书记、主任王宗旗将明炬多年开展的公益法律服务实绩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声音、三项成绩、许多形式”。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相关阅读: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以法对话、用法关怀、送法到家 | 2017-2020中国律界公益优秀案例)

一个核心就是服务至上。专业的公益法律服务,重在专业、旨在精准、贵在普惠,而根本在于服务。服务是公益之本,也是专业之核,没有法律专业服务的热忱、坚守与奉献,谈不上勤做公益,谈不上满足民生,也就谈不上精准、普惠。

两种声音,是指来自受援者的感谢之声。一是川西高原宝兴县优困生的感谢声。2019年3月的一天,雅安市宝兴县宝兴中学一名高三学子寄来一封感谢信,感谢明炬所资助其完成高中学业,使她如愿考上了重点大学。二是青藏高原东南缘阿坝县寺庙僧人的需求声。2018年10月,在“送法进寺庙”活动拉开序幕两年多以后,服务单位阿坝县各莫寺的民管会成员说:“每当遇到法律问题时,首先想的就是打电话给明炬律师。”

阿坝藏区

普法现场

明炬律师在阿坝县

参与同心法律服务团活动

三项成绩,是指在三个公益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五年送法进寺庙。明炬所与阿坝县42座传佛教寺庙、1座伊斯兰教清真寺签订了义务法律顾问合同。五年来,明炬举全所之力送法入寺,首创“法律明白人”等宣讲、培训与考核模式,利用多种方式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六年支边援困,作为四川•同心律师服务团的主力军,明炬所是四川唯一同时承担宝兴、阿坝两个边远地区法律服务的律所,推进精准扶贫,出资捐款百万以上,选派优秀青年律师挂职乡村。八年坚持普法。包括参与“法律七进”活动,举办各种普法讲座200余场,听课人数两万余人;参加成都电台“998法治大讲堂”节目146期;受省司法厅委托,组织40余名党员合伙人、律师耗时四个月,花费20余万元,编写100万字的四川省“法律七进”普法教材《以案说法读本》一套七册……不仅体现了明炬所作为综合所在专业、服务、人才上的全面实力,还体现了明炬人注重均等普惠,坚持普法的初心、决心与恒心。

此外,明炬所还独自承担了成都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的线上免费法律咨询、部分线下调解、代书等法律事务。2020年春节,明炬所党员律师带头,共计40余人参与了一线值班,没有放假一天,每天值守至零点。

02

用专业助力企业合规建设

面对这些公益成绩,明炬所党委副书记、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颜波告诉律新社,“律师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工作者,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正因明炬人始终怀此信仰,才不畏艰险、不惧劳累,我们用信仰,克服困难。”这一信仰,让明炬人在助力四川民营企业合规转型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26家企业上市,53家企业挂牌,四川省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证明了明炬的企业公益多么“硬核”。

明炬所接到四川省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打来电话,要求为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标准可以参照,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明炬所的资深律师李洪斌和梁开阔立刻汇报所内申请“支援”。

明炬所首先成立了由律所主任王宗旗挂帅,管委会委员李洪斌、梁开阔及张锋、周建春等骨干律师、业务带头人组成的项目工作小组,研究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与实务问题。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明炬人就起草完成了四川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标准》《操作指导手册》《诊断评审表》《诊断评审操作指引》等一系列文件,均得到了四川省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采纳,已经成为指导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尺和样本。

在此基础上,四川省筛选了166户重点民营企业作为省级先行试点企业,探索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炬所专家律师在组织培训、企业自查、市县帮扶指导、专家诊断评审等工作中继续积极发力。

来自四川省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字表明,通过166户省级试点企业有85%的企业达标,达到141户。其中示范企业55户,占试点企业的33%;有16户企业不达标,9户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退出试点。其中泸州、眉山、凉山、雅安、遂宁等5市(州)确定试点的达标企业中,已上市或挂牌的有26户企业,占比15.7%;报上市挂牌的有53户企业,占比32%。更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对试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跟踪指导和帮扶,试点企业也认识到现代企业制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中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沉淀,凭借对1000余家民营企业的面对面深入了解,明炬所积极响应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的部署,又投入到了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03

投入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

用专业参与公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助人也能有利于组织发展,这种共赢思路让明炬所形成了积极回应社会热点的思路。比如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法律服务工作。

为响应国务院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炬所成立了“乡村振兴法律保障攻坚领导小组”。2020年7月25日,成都村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经济学管理教授邓蓉莅临明炬所,在合伙人会议室开展了《乡村振兴战略系列讲座——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新动向 推进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主题讲座。明炬党委副书记、高级合伙人颜波、张雪梅等20余位律师参与本次讲座。

其实早在2018年4月,针对乡村振兴法律服务的工作,明炬所已经在积极开展。高级合伙人刘力、费云喆、李富强律师团队受郫都区法制办的委托,开展了法律保障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专项调研工作。受委托后,该专项调研工作组前后深入镇(1个)、村组织(5个),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座谈、其他文字资料收集等,分析研究依法行政和乡村治理中治理机制和制度建立健全的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乡村振兴中的有效治理建设的自治、法治、德治等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法律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或建议,该专项调研报告已提交郫都区法制办,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同年9月,明炬所高级合伙人刘力、李富强律师团队受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委托,对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所辖十三个乡镇(社区)全面开展法律保障、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性的专项调研工作。他们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法制处处长,共同前往籍田街道开展“法律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调研座谈会”,对大家的提问进行了法律解答。

同时,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富有明炬特色的生态环保法律服务项目,明炬所成立了专门的生态环境部,统筹明炬所在此领域的法律服务与业务研究。派出合伙人李君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挂职法规处副处长,参与了多项四川省环境资源保护地方立法和调研工作。

历年来,明炬所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布局与建树可见一斑。包括为明炬所青年律师们举行“污染环境罪的结构特征与辩护策略”的业务培训;在保护母亲河,共谋新发展的策略指导下,明炬所致力于保护沱江流域、岷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构筑沱江、岷江生态环境保护“立体网”,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沱江、岷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共同构筑长江经济带上游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局限在自然生态保护上,城市生态保护也尤为重要,2021年明炬所李君律师参与了四川省成都市内的生态环境法治示范园区的创建评估,从各园区的环境管理制度及执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生态环境法治示范园区创建指标的完善情况和园区内企业生态环境责任落实情况等方面,对成都市4个申报园区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及评分。

明炬所凭借专家律师多的优势,还承担了四川省2018年度社科规划项目《环境资源犯罪刑事司法实务研究》(已经结题)。在2018-2020年,仅高级合伙人陈自强就五次奔赴阿坝州,参与黄龙、九寨环保法庭成立,环境资源保护九寨论坛、若尔盖论坛,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论坛,岷江流域“8+2”环境司法协作会等论坛和学术会议。这些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明炬所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法律服务实效,扩大了明炬的品牌影响力,明炬所也致力于将生态环境业务打造成自己的公益名片之一。

04

明炬模式:用责任文化辅助合和共生

当年,16位创始人用“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作为微信群名,勇于开创革新。经过多年耕耘,明炬所成为了整合律师最众、整合律所最多、整合力度最深、整合后最为稳定的律所之一,目前的创收规模已经过亿。明炬所闯出了一条中西部中小型律所改革突围之路,在每个明炬人的身上,都烙下了“合和共生”的印记。

从律所合并到和谐共生,明炬所合和共生的创新模式,离不开明炬人深入骨髓的公益精神,与主动的社会责任担当,明炬所党委书记、主任王宗旗律师曾说:“国家法治建设任重道远,毋忘律师肩负的社会责任。”律所做公益,是为律师行业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也是在关注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律师用点滴公益行动,去推动社会治理与中国的法治进程。

据悉,未来明炬所将会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和义务法律咨询,提供更多惠民服务。同时,明炬所将与社区、街道、派出所、学校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展开全面合作,共同为普及法律知识、畅通法律援助渠道、实现伟大“法治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过去八年,明炬所的创收体量,年增速保持在26%左右。诚如明炬所党委书记、主任王宗旗所说,“明炬模式”合和共生,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律所发展的模式。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统一律所的价值观,对融合不同团队,打造律所文化,提升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整合专业资源,是明炬所下一步规划的工作重心。王宗旗认为理想状态的目标是,通过产品研发能带来30%的经济效益,在专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之后,每年能够维持30%-40%的业务增长。

据悉,未来明炬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行规模化发展。首先,查漏补缺,完成在四川省的全覆盖。其次,辐射大西南,布局云贵川,目标分所数量达30家,执业律师人数突破千人,总所律师500人以上。最后,利用明炬所平台和业务制度优势,与国内的12大中心城市的律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源自每一位明炬人的凝聚力,聚沙成塔,星火燎原。

如《明炬赋》中所提:星火虽小,诚有燎原之光况日月大炬哉!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