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竹平律师:行政法律共同体的曙光已然隐约可见

作者 | 张晨佳

扫码分享

引言:


“三十年前,我们处在一个连打官司都忌讳的年代;三十年后,当公民意识不断觉醒、权利意识开始复苏,当公法争议的客观存在已然为越来越多的人理性接受,当私权与公权的对抗亦受到法律的保护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行政法律共同体的曙光已然隐约可见。”


————在《一名行政诉讼律师的感悟——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30周年》中,曹竹平这样写道。


都说行政诉讼难做又不赚钱,全国42万律师中,专门从事行政诉讼只有1%。这1%的律师中却不乏“不服气者”,不仅立志要在这个领域深耕,还要把业务做到最顶级水平,推动“行政法律共同体”发展壮大。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曹竹平律师就是其中一位。

 


曹竹平律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获得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硕士学位,他执业以来坚持专注于行政诉讼领域,是律所的高级合伙人和行政法团队的负责人。2019年4月4日是《行政诉讼法》颁布的30周年,曹竹平律师在汇业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汇业所”)公众号“汇业法律观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名行政诉讼律师的感悟——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30周年》的文章,以一位专业的行政诉讼律师视角,展望了行政诉讼的未来。

 

近日,律新社专访了这位有情怀的律师,听他畅谈了关于行政诉讼服务的发展蓝图。

 

观察

行政诉讼律师 供 < 求


1989年4月4日,《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从此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都有了法律上的程序性依据。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30年来,行政诉讼与刑事、民事诉讼相比,数量上依然相差甚远。

 

据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7年的五年之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审结、执结8598.4万件,其中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48.9万件,审结一审商事案件1643.8万件,审结一审民事案件3139.7万件,而审结一审行政案件只有91.3万件,占受理各类案件1%左右。

 


另一份数据来自上海市司法局:2015年到2018年,上海市执业律师共办理各类诉讼案件73.94万件,其中,刑事诉讼案件10.76万件,民事诉讼案件61.77万件,行政诉讼案件只有1.4万件,占比2%左右。

 

曹竹平律师很关注行业内的数据,他告诉律新社,这些数据把行业现状直观地展现出来。其实,即使没有数据,对比身边行政诉讼律师和其他领域的律师数量,也可一窥行政诉讼的冷门。

 

曹竹平是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他说,相比于其他业务研究委员会,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在年龄上明显要高出一大截。虽然还未有官方的数据进行统计,据一些专业人士估计,全国42万左右的律师中,只有1%专门从事行政诉讼,且在新执业律师中,期待以行政法相关服务为专业领域的更是凤毛麟角。

 

曹竹平向律新社谈起了一件趣事,曾经一家央企因为业务问题要起诉行政机关,企业的负责人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行政诉讼律师,在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友群里发一条消息,寻求校友的推荐。当天,曹竹平接到了三个电话,三位校友在互不通气的情况下,都一致地推荐他代理这起案件。他开玩笑说:“我想,怎么可能一天接三个大型企业的同类案件?最后发现三个人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他也感慨,其实这件事侧面反映了行政诉讼律师数量少的现状。

 

行政诉讼案件少、律师少代表行政法律服务需求小吗?事实上,正相反。

 

《行政法》教科书中有一句经典语录:行政法伴随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曹竹平解释说,其实行政法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出生的户口登记到去世的安葬处理,从交通事故处置到资本市场监管…… 然而,在以市场为风向标的律师服务业中,为何行政法律服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行政法律服务市场呈现出优质资源、优质服务供不应求的态势,行业内少有规模化、重量级、兼顾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行政法律服务团队?

 


究其原因,曹竹平认为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行政问题无非就是治安处罚、交通管理、动拆迁之类”,在一些人的观念里,行政诉讼领域的受案范围很小,“民告官”是大部分民众对行政诉讼的单一认识;其次,收费问题也是很多律师不愿选择这个领域的一大原因。行政诉讼案件,很多都并没有明确的钱款金额或财产标的,不如那些高大上的商事诉讼案件,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律师费;再者还要追溯到高校的法学教育。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行政法专业只有一个班29名学生,同届的民商法专业有上百名学生。本科毕业的学生对报考行政法专业缺乏热情,而行政法专业的学生又不愿去律所,导致了律师行业内在这一学科上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和后备力量不足。


成功

成功=兴趣+坚持+专注


既然行政法学专业如此小众,行政诉讼领域如此冷门,为何要执着于此?曹竹平的答案很简单:兴趣使然。

 

当年曹竹平考入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时,班上一共有29名学生,他排名第28。虽然以倒数第二名入学,三年后,曹竹平却以一等成绩和专业唯一优秀毕业论文的优异成绩毕业。读研期间,他一直在律所实习,接触不同业务领域的案件,正式执业后,出于所学专业和兴趣考虑,他毅然选择行政诉讼作为执业方向,主要代理涉商行政案件。

 

曹竹平进入律师行业工作已近十年,从年龄和执业年限上看,他还是一位青年律师,但是论经验,他代理过不少大案重案。

 


2017国家盐业体制改革的系列案件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曹竹平正是该系列案件的主要代理律师。

 

2017年1月1日,我国盐业体质改革正式落地实施,3月,江苏省盐务局下发了一则《江苏省盐务管理局关于公布在江苏省涉嫌违法违规经营食盐企业名单的通知》【苏盐(2017年)9号(以下简称9号文)】,将诸多外省盐业公司列入产品不合格“黑名单”,并要求进行整改。某大型盐业公司等数家外省盐企“榜上有名”。随即,曹竹平作为该公司的代理律师,将江苏省盐务局告上法庭。2017年4月28日,案件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从全国各地赶到南京中院去旁听的大大小小的盐商有好几十人,挤满了整个旁听席。

 

曹竹平告诉律新社,事实上,在盐改逐步推进中,常有盐企产品遭管理部门查扣的现象发生,“因为这个案件成败,不仅关系到我的客户,更关系到全国数百家的食盐经营企业,能否按照国务院的改革政策开展经营。所以休庭的时候很多盐商都跑过来了,给我们加油鼓劲。”最后,众望所归,江苏省盐务局在庭审后自行撤销了被诉行政行为。

 

曹竹平介绍,其实这个案件表面看是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实质上是公权力介入正当的市场经济活动,违法限制企业之间的正当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是一起典型的行政性不正当竞争案件。


在曹竹平看来,行政机关在庭后自行撤销了涉嫌违法的文件,不仅解决了个案的问题,同时也对国务院盐改精神的贯彻落实,从另一侧面起到了促进和规范的积极作用。

 

曹竹平告诉律新社,一些重大的行政诉讼案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国家政策修正、落实、实施的作用,这也是行政案件相比其他类型案件的特别之处。


感悟

行政诉讼律师需要学术修养


在并不算长的执业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曹竹平坦言,其实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他总结为两点:技术性困难和专业领域特殊性带来的困难。

 

在曹竹平看来,因为《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实务中,诸多行政行为虽然有侵害私主体权利之嫌,但未必就符合受案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最难的环节在于诉讼思路的设计和整体诉讼架构的搭建。行政案件与民事案件不同,起诉期限、重复起诉的限制、证据规则等都更为严格。因此,律师代理行政案件必须一步到位完成诉讼的设计和架构,这就需要律师在专业上过硬,对案件前瞻性的把握要足够高。

 

另一点难在“民告官”。在普遍的观念中,民告官难胜诉,但曹竹平认为,基于行政诉讼特有的“类型化判决”,有时单纯的胜诉并不解决问题。代理诉讼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化解争议,切实地为民众也为政府解决问题。就他个人来说,“赢”不是追求的目标,“实质性地化解行政争议”才是他一以贯之的办案信念。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行政诉讼律师?曹竹平在执业过程中一直不断总结和思考。在他看来,除了业务和专业能力提升,学术研究和学习也非常重要。

 

曹竹平作为上海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的理事和副秘书长,他参与组织了不少行政法学学术会议。同时,他也是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 在去年12月的“行政诉讼热点问题研讨会暨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会年会”上,政法系统、高等院校、律师界等100多位代表参与,曹竹平作了“党政合署办公改革下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问题研究”的专题研究发言。此外,他还是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学院的授课教师,每年为近两千名实习律师讲授行政法实务,同时他每年还要多次为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们讲授实务课程。他表示,希望通过回归高校给法学院学生们带去实务经验和专业知识,更能激发起大家对行政法的兴趣。

 

目标

发展一支规模化的行政诉讼团队


2019年1月,曹竹平正式加入汇业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成为行政诉讼团队的领头人。目前,他的团队中多数都是行政法专业出身的青年律师。专业且年轻,这就是团队发展的优势力量。

 

作为团队领头人,曹竹平有一套自己的管理理念,“夯实专业、做强做精”是首要,“规模化”是未来主要目标。“其实团队的发展和律师事务所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规模化要在做强专业的基础上实现。”他告诉律新社,现阶段团队的规模基本稳定,也可能会继续吸纳一些优秀的人才和能够独挡一面的律师。接下来,团队会开展内部建设和培训,加强业务学习。

 


行政法中有很多细分领域,按曹竹平的计划,团队的每个成员各主攻某一个领域。团队中,有以产品质量、工商领域为主要方向的律师,也有以房地产和建筑工程方面的行政诉讼作为主要业务方向的。对助理律师,曹竹平则根据团队的业务类型为他们规划了方向,努力把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培养成某一领域的“翘楚”。

 

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独立的思想


这是曹竹平的人生信条之一,这种思想也被运用到团队管理中。他毫不怀疑,团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每一个个体得到尊重、每一个成员被平等地对待。他告诉律新社,在他的团队中,没有上下级的身份拘束,平等的相处和自由的氛围是团队的“灵魂”。


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成为业内精通行政法的律师,并且是所在领域最专业最优秀的律师,这是曹竹平对团队成员的期望;成为行业内重量级的、有知名度的专业团队则是团队发展的远景目标。


展望

行政法律共同体有更美好的明天


在曹竹平看来,行政诉讼法经历30年的发展,中国行政法律共同体的曙光已然隐约可见。从横向比较,行政诉讼是律师行业中小众冷门的领域,从纵向比较,这个领域一直处在发展的状态。根据2018年1月公布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3年到2017年,上海法院共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49万件,同比上升152%。他认为,行政法律服务必定会随着法治中国建设而不断发展,市场的潜力也必定会吸引更多的律师涉足,行政法律共同体未来可期。

 

三十年前,我们处在一个连打官司都忌讳的年代;三十年后,当公民意识不断觉醒、权利意识开始复苏,当公法争议的客观存在已然为越来越多的人理性接受,当私权与公权的对抗亦受到法律的保护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行政法律共同体的曙光已然隐约可见。



《一名行政诉讼律师的感悟——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30周年》中,曹竹平这样写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