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不是中小律所做优做强的必然选择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图片

作者丨孙统彪

来源丨律所管理资讯

“坚如磐石,百花齐放”是“深圳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训练营”的口号,用于本文,亦是无比贴切。


“磐石”指厚而大的石头,常用来比喻坚定不移,中国广大中小律所便是我们律师行业的磐石基座;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模式、不同样态、不同机制、不同特色的中小律师事务所百花齐放才是中国律师行业欣欣向荣的未来。


此篇是关于“中国律师行业规模化”的思考,是为短文,节约各位读者时间,方便各位同行阅读。


01


中小律所是律师行业的基本组织样态

截至2021年底,全国3.65万多家律师事务所,律师10人(含)以下的律师事务所2.42万多家,占66.3%,50人以下的律所3.53万家,占全国律所的96.95%。

图片

以深圳为例,截止10月31日,深圳共有1159家律所,10人以下律所有771家,占比66.52%;50人以下律所有1100家,占比94.9%。

再以上海为例,截至2021年底,上海全市律所共1776家,10人以下的律所1094家,占比61.60%;50人以下律所有1680家,占比94.59%。

以上三组数据中,中小律所占比均在95%左右,当然,二三线城市与其他地区中小所的占比只会更高,不会更低,可以说中小律师是中国律师行业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我们要正视中小律所是各地律师行业生态的普遍样式这一行业现状,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探索中小律所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

02


尊重常识,顺应规律,回归价值

今日文章首要目的是溯本清源、正人视听,引导律师行业对“规模化”以正确认识,驳斥那些拿着“规模化”贩卖焦虑的咨询机构、行业大咖以及所谓的管理导师们,为广大中小律所鼓吹呐喊、加油打气。

要正确认识律师服务业的基本规律与核心价值:高知识度、高智力投入、高专业产出,律师行业是人在精不在多、在深不在广、在谋不在众的行业;

要正确认识全球律师服务行业基本样态:中小律所(单体规模50人以下)是各国各地律师行业生态的普遍样式,其是由律师服务的基本规律决定,正视律师行业的规律和现状。

要正确认识中国律师行业发展的五个趋势:

  • 持续规模化,律师越来越多(2025年75万、2030年100万)、律所越来越多、大所集聚性更强;

  • 全面规范化,司法行政强监管、行业协会严自律、律所管理细规范、律师业务深合规;

  • 深度专业化,业务领域深度细分,行业律师与产业律师兴起;律所管理精细运营,职能线、业务线等前中后台更加明确;

  • 云端数智化,市场、品牌、作业、管理、交付线上化趋势有增无减;

  • 加速国际化,网络布局、人才融合、专业辐射、文化品牌全球融合。

但不能因为中国律师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律师人数和律所数量的增加),就认定“规模化”是中国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正确认识律所大小、好坏、优劣、强弱这几组关系,大有大的难、小有小的好、大不必然强、小不代表弱,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好律所、优律所、强律所,而不是大律所。

图片

中国律师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靠拉人头、扩场地装点脸面的时代已经过去,律所规模化的商业模式仍没有形成闭环,如是穿越行业周期来看,它只是把问题留在了之后,或者是还未爆发。高质量发展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律师行业发展的主线,回归价值、回归专业,是经疫情洗礼后市场的选择,也是我们的选择。

中小律所是中国律师行业的磐石基座,中国律师行业的繁荣,在于大所的兴起,更在于中小律所精神饱满、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发展。但“规模化”不是中小律所的唯一出路,不可能所有的中小律所都变成大所,广大中小要坚定发展信念、坚定发展信心、坚定战略定力,不被带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专精特新之路。

03


中小律所要走出自己的“专精特新”之路
三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我们律师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打击,在此背景下,广大中小所生存十分艰难,各位主任和合伙人们都很焦虑,找不到方向、摸不着路子,在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律所管理经验和行业研究数据同大家做以下探讨,中小律所要发展,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突破:

破除思维定式,坚定发展信心

当前律师行业普遍认为中小所无品牌、无人员、无资源、无战略、无专业,无法与大所竞争,同大所竞争不起,也竞争不过,甚至有些同事在介绍自己的律所是张不开口、不好意思。其实我们中小律所要发展,各位主任首先要破除思维定式,坚定发展信心,不能认为小就没有优势,其实大有大的痛,小有小的好。

多维审视自我,找准发展优势

  • 战略灵活,船小好调头,面对市场环境和外部动态的变化,中小律所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调整战略战术;

  • 专业深耕,服务精细,中小律所能够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具备细化流程、环节、产品的服务优势;

  • 成本可控,中小律所在人力、税收、场地、管理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这些优势疫情之下更为凸显;

  • 客户忠诚,广大中小律所的客户与律所主任和主要合伙人的黏度较强,客户忠诚度高。

图片

所以,广大中小所要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我,扬长避短、变劣为优、善于发掘自身长处,发挥自身优势、讲好自身故事。

创新发展模式,坚定发展路径

不同的律所有不同的目标,但归根到底,我们的目标可以归为两个:好律所和强律所,而不是一家大律所。我们常说“做大做强”,认为先大才能后强,要强必先做大,好像在律师行业只有规模化做强这一条路。

其实不然,律师事务所除了“做大做强”之外,还有“专精特新”做强之路。“做专做强”,比如天同律师事务所,技术专业、服务专心、领域专注;“做精做强”,如家理律师事务所,流程精细、运营精致、产出精品;“做特做强”,如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具有市场特点、产品特色、行业特殊;“做新做强”,如旷真律师事务所,坚持思维谋新、模式创新、机制革新。

“专精特新”便是中国律师事务所做强的另四条路,广大中小律所要充分发挥所在区位优势、当地政策优势、行业产业优势、人才特色优势、文化品牌优势,走出自己的“专精特新”之路。

做好战略规划,坚持长期主义

当前我们中小律所最需要加强的是系统性、统筹性、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有的说,我们所小,没什么可规划的;有的见异思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有的晚上想好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其实所越小越要规划,越需要规划,在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认清发展阶段、细化发展步骤、找准发展方法、克服短期困难,通过长期的、持续的、源源不断的投入和坚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开辟新的发展境界。

中小律所兴,则中国律所兴;中小律所强,则中国律所强。

笔者坚信,广大中小律所一定能在新时代走出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中国律师行业贡献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案。

END


为了更好地展示优秀律所的发展之道和品牌建设经验,助力行业品牌化进程,律新社将推出《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2)》《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指南》《报告》),同时邀请在专业服务领域成绩与特色显著,并在品牌建设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律所申报,展示品牌建设成果及优秀案例,根据“品牌识别力”“品牌生态力”“品牌活跃力”“品牌评价力”四大维度,共计百余项二级指标进行初评,同时结合专家、客户、法学生、网络调研等评价,确定《指南》入选名单。


我们将根据申报品牌建设案例,选取2022年度律所品牌影响力优秀案例,推出“2022年度特色品牌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品牌管理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公益品牌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创新品牌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活跃品牌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文化品牌影响力大奖”六大奖项,以激励律所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更多成绩。


《指南》申报将于2022年12月15日截止。《报告》和《指南》计划于2023年1月初律新社主办的“品牌盛典”发布,并通过百余家媒体进行曝光发布。


欢迎大家申报,共同交流优秀的品牌案例!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