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Eva 王一惟
知识管理很重要,它不只是“学习”,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将“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有效率地输入输出,那么你在消费的同时就会成为一个创作者,除了充实自己以外努力为更多人创造价值。

概念听起来很简单,很多时候不去做,也并不是意志力低或拖延症晚期,而是缺乏一套可执行的SOP,去弥补认知与行动之间的差距。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也就是“标准操作程序”,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可以降低启动成本、提高效率、建立行动闭环。
笔者在尝试了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多个工具后,最终我还是删掉了N多个APP,选择用“微信”进行知识管理。原因很简单,“懒癌症”犯了!对于法律人来讲,既然微信文章和朋友圈是最常用获取信息的渠道,那么我希望在微信环境完成知识管理的闭环,“懒得”跨平台操作切换,毕竟链条越复杂,信息遗漏越多,实践起来也越困难。
本文以自己的经验,试图总结法律人如何通过微信进行知识管理的“六步走”SOP,确定目标(Target)→制定计划(Plan)→获取信息(Information)→分类管理(Classify)→处理信息(Processing)→整理分享(Share),即“TPICPS”。
01
图书馆在对知识分类时,采取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进行分类管理。分为了10个学科,每个学科下又细分10个大类,10个大类下细分10个小类。并用三个数字来代表学科的编码,百位代表一级分类,十位代表二级分类,个位代表三级分类。
建议大家选择其中1-2个学科深入学习以打造知识的深度,其他学科用以补充知识的广度——进一步打造专属的“我的知识库图谱”。
对大多数法律人来说,知识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三层:
最底层是“专业刚需”,是法律人的生存技能,主要指100法律学和200行业研究。又可针对各自从事的专业细分领域和主要面向的行业进一步聚焦,分配60%-70%的时间。
中间层是“进阶拓展”,是在生存技能之上的进阶拓展技能,解决的是“如何与世界相处的能力”,包括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如300哲学与心理学)、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如400社会科学)、与事物相处的能力(如500应用科学)。考虑到与职业相关性,其中又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社会学、心理学、演讲表达等为主,分配20%-30%的时间。
最顶层是“修身养性”,包括艺术休闲、文学、历史地理、人物传记、感情家庭,等。理性学习之余需要精神支撑和感情养分,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分配10%的时间。
目标的确定具有强个人属性,在确立目标时应注意:抓住主要矛盾,不贪多求全;切合实际,注意学习的阶段性和紧迫性。
02
第二步:制定计划(Plan)
目标确定后,需要拆分每个目标为切实可行的落地计划。
(1)时间分配重者恒重:多个学习目标之间,主次有别,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2)学习方式合理选择:考虑不同目标内容难易程度和重要性,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听觉/视觉学习),如专业学习需听课做笔记,但人物传记或文学等学习可考虑利用碎片化时间听有声书。
(3)学习顺序先易后难:尤其对于尚未养成知识管理和学习习惯的同学,可考虑先易后难的学习顺序,强化获得感体验。
(4)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化:通过思维导图,逐步搭建、壮大、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重在“导”,不在“细”。
(5)做好自己的期待管理:虽然绝大部分flag会“倒”,但是计划不可不定,即使计划最终实现了80%,但没有计划可能只能走到30%,所以做好期待管理,接受flag最终并不完美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建议不要制定超过1个月的计划,因为最终你会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会有强烈的挫败感对自己感到失望。
制定计划每个人情况不一,故本文不苛以一个“计划范本”适用绝大多数。
03
创建一个只有自己的群(建群方法如下),并微信置顶,在里面放上自己经常会用到的检索网页,类似于「网站收藏夹」的功效;方便随时需要,不用打开电脑,就能随时查询使用。以下列举几个通过微信可访问的常用网站:
法条、案例检索、期刊文章:“北大法宝”、“威科先行”等公号都可以直接进入检索页面 搜主体信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小程序等 搜新闻、词条:“百度”网页 其他:“知乎”小程序
(3)微信“搜一搜”

04
第四步:分类管理(Classify)
分类管理信息——建N个“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群”。
如今,我们的大部分沟通都在微信里进行,导致的结果就是微信里面沉淀了太多有用和无用的信息,混杂在一起。有时候看到一篇好文章或看到个好资料,可是没时间马上阅读的时候,错过又可惜,可以通过建立「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群」,将相关信息、随笔灵感、相关文件转发过去,分类放进不同的群中,以待有时间再处理。
Step 1,在微信界面上点击右上角的加号,选择“添加朋友”。 Step 2,选择“面对面建群”。 Step 3,随意输入一串数字,然后点击“进入该群”。 Step 4,群建好后立马在群管理设置入群需要群主确认,避免他人误入。
05
第五步:处理信息(Processing)
未处理的信息=仍然分类存放在各个聊天群中 正在处理的信息=利用浮窗/微信阅读工具帮助处理 已处理信息+认为无须二度整理保存的=看过学过即可,在对应的群中删除该条记录 已处理信息+认为值得二度整理保存=进入第六步,利用“微信收藏”功能进行二度整理和分享
工具一:浮窗功能——稍后阅读+保留阅读记录
阅读文章时,若中途被打扰,可使用“浮窗”功能直接跳出,实现稍后阅读。

工具二:微信读书——语音朗读+记笔记


06
第六步:整理分享(Share)
利用“微信收藏”功能进行二度整理和分享。
(1)编辑笔记

另外,建议常用信息写好笔记,方便随时取用。比如收货地址、自我介绍模板、名片等,需要使用时随时调出来。
(2)标签分类
一旦笔记太多,我们就难以查找到目标信息。这时候,有必要使用标签功能。它其实类似于文件夹,通过将信息分类,可以有效提升查找时间。
如果实在想不到合适的标签,早期可以简单粗暴地按照上述所确定的知识管理目标列标签。
(3)巧用搜索
(4)聊天置顶
收藏支持在聊天界面置顶,可直接点开。建议将学习目标和计划类的收藏笔记在聊天界面置顶,方便提醒自己,并复核每日完成情况。

第一,支持收藏直接发送给对方或分享到朋友圈。好处是能快速打开,马上阅读,并支持转存再编辑。


详细用法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微信又双叒叕更新了,这些新增的技巧律师必须知道!》
END
为了更好地展示优秀律所的发展之道和品牌建设经验,助力行业品牌化进程,律新社将推出《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2)》和《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指南》《报告》),同时邀请在专业服务领域成绩与特色显著,并在品牌建设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律所申报,展示品牌建设成果及优秀案例,根据“品牌识别力”“品牌生态力”“品牌活跃力”“品牌评价力”四大维度,共计百余项二级指标进行初评,同时结合专家、客户、法学生、网络调研等评价,确定《指南》入选名单。
我们将根据申报品牌建设案例,选取2022年度律所品牌影响力优秀案例,推出“2022年度特色品牌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品牌管理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公益品牌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创新品牌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活跃品牌影响力大奖”“2022年度文化品牌影响力大奖”六大奖项,以激励律所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更多成绩。
《指南》申报将于2022年12月15日截止。《报告》和《指南》计划于2023年1月初律新社主办的“品牌盛典”发布,并通过百余家媒体进行曝光发布。
欢迎大家申报,共同交流优秀的品牌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