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徐宗新
【编者按】
一位专业刑事所主任向一位专业房地产建筑工程所主任的学习笔记。在综合所林立的情况下,如何坚持专业化?
2022年12月29日,建纬律师事务所30周年庆典,我有幸参加,见证了建纬所这一盛大节日,还获赠了这本《三十而立 卓越之路》,是建纬律师事务所成立三十年来的发展纪实,有60篇文章,近70万字。
铁人
五“铁”建纬,卅年辉煌

铁心
五“铁”建纬,卅年辉煌
律所专做一业,难不难?难!但建纬人深知“弱水三千,但饮一瓢”。他们坚持专做房地产建设工程业务,决不做大综合,是哑巴吃秤砣--铁了心。“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因为建纬人的舍得精神,专攻一门,才成就了建纬律所的专业品牌。建纬的专业之路有没有碰到过困难?有。从各所主任对各所发展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律所追求规模化则会削弱专业化,而坚持专业化则会牺牲很多既得利益,这两者的矛盾时常困扰着各位领头人,但是经过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最终建纬人还是坚持了专业化道路。在发展战略上,建纬与时俱进,把“专业化”上升到“行业化”,着力给房地产建设工程的相关行业提供更有粘度、深度和广度的专业服务,提供一揽子法律解决方案,走向了专业化律所业务发展的更高阶段。

铁腕
五“铁”建纬,卅年辉煌
哪个律师不想专业化?哪家律所不想专业化?都想!但专业化到底有什么路径?建纬三十年来提供的路径有: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建纬发展的三十年正值中国房地产建设工程市场蓬勃发展时期);响应政府号召,服务政治经济大局(建纬所应上海市建委要求而成立,原名“建设”所;为党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立法建言献策);著书立说(建纬所编著专业书籍30多本,近1500万字;编发《建纬律师》双月刊及公号,累计原创文章1600篇;特别是出版了行业操作指引和标准,如《建设工程法律实务》《城市更新操作指引与法律事务》《工程总承包诉讼实务》等,参与了住建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的起草与修订工作);讲课(朱树英老师平均一年对外讲课50次左右,所内律师对外的专业输出亦十分高频);参加律协专委会工作(朱树英老师担任上海市律协常务理事、理事,担任全国律协民委会主任、建房委主任,通过律协平台推广专业化,推动行业专业化工作;建纬律师在各地律协担任专委会负责人,在各地律协发挥专业带动和引领作用)。

这些路径,建纬以铁的意志去身体力行,以铁的作风去共同努力,久而久之,成果丰硕,人才辈出,影响日盛,才形成建纬专业集团军的压城之势。可以看出,上述这些路径,是建纬人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国家利益、展示律所与律师专业特长的明智选择。建纬的成功路径,是可以传世的“少林武当功”,而非一练必废的“九阴白骨爪”,我辈如认真参习,想必也会有所成就。
铁弓
五“铁”建纬,卅年辉煌
建纬律师有什么拿手绝活,有什么硬产品?首先是高端的专业人才。朱树英老师是公认的行业领军人物,被称为“律师之师”。年轻一代的邵万权主任和宋仲春、韩如波、陈军、陈应春、史鹏舟及分所主任贺倩明、李俊华、陈沸等人也都是专家型律师。还有一批如徐寅哲、魏来、王景伟这样的中青年优秀律师。他们能办案,能讲课,能写文章,还能出书,这是律所的核心武器;其次是产品。海量的成功案例、30多本专业书籍、数百门专业课程、权威的标准合同的注解,让行业视建纬为专业之颠;第三是分享精神。建纬所毫无保留地把成果第一时间与同行和客户分享。朱树英老师有一句话:不要考虑保护我们的知识成果,要及时公布。你不及时公布,人家怎么知道你是老大!想起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技术不申请专利的观点,两者如出一辙。这就是敢把自己拍在沙滩上的气魄。铁弓在手,何患无友!
铁粉
五“铁”建纬,卅年辉煌
为什么建纬会有这么多的铁粉?那就是因为建纬的魅力。专业的魅力,专业成就的魅力,专业精神的魅力。这种魅力,不是虚名粉饰,而是由内到外的实力散发。

建纬三十年,靖霖十三年。这五“铁”,值得靖霖学习与实践。期待靖霖成立三十年时,即2039年,也能取得建纬这样的成就。
祝福建纬!谢谢建纬!学习建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