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专业服务业,法律服务具有专业性、低频性、偶发性等特点,其品牌往往难以被描述、传播。
律新社研究中心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尽管各家律师事务所对于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极大提升,不少律所也已开始在品牌建设上发力,但在实际开展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与困境。
品牌建设,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究竟如何坚持?榜样的力量或许最容易带来心得与经验。
律新社在《中国律师事务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系列调研中了解到,受访的84%的律师事务所已实现品牌一体化管理。“品牌一体化”是律师事务所组织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规模化所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破题律所品牌建设困境
做品牌基础的三要素——“有人、有钱、有规划”,但是这个基础条件却经常变成高门槛。
图1 受访律所当前品牌运营的不足之处

品牌经费方面,在接受调研的律所中,有60.42%的律所反馈品牌建设经费由“品牌年均投入经费决策部门确定具体金额,灵活调整”;33.33%表示“品牌年均投入经费占律所年创收1%—3%”;另有2.08%表示“品牌年均投入经费占律所年创收1%以下”。

在品牌运营的过程中,大多数律所难以完全通过自身力量完成律所品牌的宣传推广,不少律所在调研中都提到了需要外部协助,其中,64%的律所在律所品牌建设经验交流沙龙或培训上最需要外部协助,IP打造、专访、课程、指南、专栏等也都是律所需要的协助的方向。
数据来源:《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问卷
当一批规模所、一体化所在品牌建设中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对品牌建设从经费、人员、内容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占得品牌建设先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部分律所仍然面临许多困惑,亟需专业、有效的品牌运营经验予以支持和借鉴。
二、拥有卓越品牌的律所都有哪些特征
当前,行业已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重视品牌建设、加快品牌培育、实现品牌化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拥有卓越外显品牌效应的律所,其管理层往往都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所内理顺了品牌理念到品牌战略到品牌运营之间的关系,从组织架构、资金保证、人员匹配、运营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品牌建设予以了全面保障。
在调研中,有83.67%的被调研律师事务所表示已组建了品牌运营执行团队,聘用专职人员进行运营。
部分重视品牌建设的规模大所及部分精品所,已经搭建了比较完备的品牌中心,实现了从活动策划、执行,到内容生产、传播的全链条专业品牌运营,其中不乏优秀的传播载体、优秀作品,引起业内外的普遍关注。
此外,“品牌一体化”是律师事务所组织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规模化所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律新社《中国律师事务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系列调研结果显示,84% 的律师事务所实现了品牌一体化管理。

图6 是否有品牌定位

图7 是否有统一的视觉识别(VI)系统

三、“品牌力指数”引领律界品牌跃升
在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指导,律新社研究中心执行的《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的调研结果基础上,律新社在《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2)》及“2022年度律所品牌影响力优秀案例”申报中收到了来自200余家律所的500+案例。
律新社还对企业法务、法学生群体等进行了访谈调研,多方综合律所品牌影响力。例如,法学生最关心的是律所的专业程度、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合理的薪酬体系,而企业法务在选择律所时往往需要考虑律所的规模、专业能力、品牌、服务价格等。
品牌识别力
视觉传达是组织品牌建设的基础。主要考量律所视觉系统是否清晰呈现了品牌定位,如LOGO、宣传册、产品手册、宣传片、网站等。
品牌生态力
律所是一个平台组织,组织中的各项系统是否有机运营,体现了律所的生态建设能力和活力水平。如律所的组织品牌、文化品牌、专业品牌、党建品牌、公益品牌、管理品牌等能否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这个生态体现的是律所的专业、管理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能力。
品牌活跃力
即律所的各项媒体端的数据表现和数字化传播能力。主要包含了官网传播指数、微信传播指数、微博传播指数、自媒体矩阵传播指数、网络搜索指数、大众媒体指数、行业新媒体指数等。这些数据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律所重要的数字品牌资产,管理着客户心中的品牌印象。
品牌评价力
专业服务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资产来源于有价值和有影响力的评价,包含行业荣誉、第三方机构荣誉、媒体评价、客户评价、同行评价等,通俗地说,即具象化的品牌“口碑”,代表着律所在行业内及社会上的美誉度。
根据申报信息,律所品牌“四力”维度、行业推荐以及专家意见,律新社《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2)》名单,即将于2月18日举行的“卓越之道 洞见未来”——首届法律服务业品牌发展论坛暨律新社2022年度品牌盛典中正式发布。《指南》展示的在品牌建设方面拥有卓越表现的律师事务所100强,及其品牌建设经验与方法论,将为行业沉淀品牌建设经验,与同行共享管理思路,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看点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