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题律所品牌建设困境?84%的律所实现了品牌一体化丨律新观察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图片

作者丨余俊俊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作为专业服务业,法律服务具有专业性、低频性、偶发性等特点,其品牌往往难以被描述、传播。


律新社研究中心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尽管各家律师事务所对于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极大提升,不少律所也已开始在品牌建设上发力,但在实际开展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与困境。


品牌建设,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究竟如何坚持?榜样的力量或许最容易带来心得与经验。


律新社在《中国律师事务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系列调研中了解到,受访的84%的律师事务所已实现品牌一体化管理。“品牌一体化”是律师事务所组织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规模化所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破题律所品牌建设困境

做品牌基础的三要素——“有人、有钱、有规划”,但是这个基础条件却经常变成高门槛。

从律所视角来看,品牌运营的不足之处,缺人、缺钱、缺经验,依然是主要面临的难题。在律新社研究中心开展《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在接受调研的律所中,有42.1%的受访律所认为缺乏系统的品牌运营经验,有28.1%的受访律所认为运营人员不稳定。

图1  受访律所当前品牌运营的不足之处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问卷

品牌经费方面,在接受调研的律所中,有60.42%的律所反馈品牌建设经费由“品牌年均投入经费决策部门确定具体金额,灵活调整”;33.33%表示“品牌年均投入经费占律所年创收1%—3%”;另有2.08%表示“品牌年均投入经费占律所年创收1%以下”。

图2  受访律所近3年年均品牌投入情况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问卷
调研结果显示,律所品牌年度经费投入具有随机性,尚未全面建立固定的品牌经费保障机制。

在品牌运营的过程中,大多数律所难以完全通过自身力量完成律所品牌的宣传推广,不少律所在调研中都提到了需要外部协助,其中,64%的律所在律所品牌建设经验交流沙龙或培训上最需要外部协助,IP打造、专访、课程、指南、专栏等也都是律所需要的协助的方向。

图3  受访律所最需要的外部协助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问卷

当一批规模所、一体化所在品牌建设中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对品牌建设从经费、人员、内容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占得品牌建设先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部分律所仍然面临许多困惑,亟需专业、有效的品牌运营经验予以支持和借鉴。

二、拥有卓越品牌的律所都有哪些特征

根据司法部发布的《2021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3.65万多家。调研过程中,律新社研究中心通过不同维度进行初筛,囊括了全国近500家百人所、区域头部所、在第三方法律媒体接受过专访的律所、第三方评价机构上榜律所、被各地律协授予“优秀律所”荣誉的律所等进行调研,并邀请进行《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申报。

当前,行业已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重视品牌建设、加快品牌培育、实现品牌化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拥有卓越外显品牌效应的律所,其管理层往往都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所内理顺了品牌理念到品牌战略到品牌运营之间的关系,从组织架构、资金保证、人员匹配、运营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品牌建设予以了全面保障。

在调研中,有83.67%的被调研律师事务所表示已组建了品牌运营执行团队,聘用专职人员进行运营。

图4  是否已组建品牌运营执行团队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问卷

部分重视品牌建设的规模大所及部分精品所,已经搭建了比较完备的品牌中心,实现了从活动策划、执行,到内容生产、传播的全链条专业品牌运营,其中不乏优秀的传播载体、优秀作品,引起业内外的普遍关注。

此外,“品牌一体化”是律师事务所组织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规模化所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律新社《中国律师事务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系列调研结果显示,84% 的律师事务所实现了品牌一体化管理。

图5  总分所是否实现品牌一体化管理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问卷
部分“一体化、公司制”律所在品牌建设中拥有天然优势;部分领先的规模化合伙制律所及部分精品所也提出了在品牌建设上实现“一体化”,包括总分、所品牌建设战略及标准的统一化,所内专业著作、文章、出版、专业活动、业绩及荣誉等都归于统一品牌,并在传播内容上实行集中化管理。
我们发现,品牌建设效果凸显的律所往往还与“建立明确的品牌定位”“保障品牌经费”“统一VI体系和品牌理念”“建立具有活力的传播矩阵”“丰富多样的专业活动和公益活动”等相关。

图6  是否有品牌定位

图片

图7  是否有统一的视觉识别(VI)系统

图片
数据来源:《律师事务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2)》问卷调查

三、“品牌力指数”引领律界品牌跃升

在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指导,律新社研究中心执行的《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的调研结果基础上,律新社在《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2)》及“2022年度律所品牌影响力优秀案例”申报中收到了来自200余家律所的500+案例。

律新社还对企业法务、法学生群体等进行了访谈调研,多方综合律所品牌影响力。例如,法学生最关心的是律所的专业程度、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合理的薪酬体系,而企业法务在选择律所时往往需要考虑律所的规模、专业能力、品牌、服务价格等。

结合上述调研成果,律新社基于多年行业积累,构建了“品牌力指数”,从四个维度对律所品牌建设进行考察,包括“品牌识别力”“品牌生态力”“品牌活跃力”“品牌评价力”:

品牌识别力


视觉传达是组织品牌建设的基础。主要考量律所视觉系统是否清晰呈现了品牌定位,如LOGO、宣传册、产品手册、宣传片、网站等。

品牌生态力


律所是一个平台组织,组织中的各项系统是否有机运营,体现了律所的生态建设能力和活力水平。如律所的组织品牌、文化品牌、专业品牌、党建品牌、公益品牌、管理品牌等能否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这个生态体现的是律所的专业、管理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能力。

品牌活跃力


即律所的各项媒体端的数据表现和数字化传播能力。主要包含了官网传播指数、微信传播指数、微博传播指数、自媒体矩阵传播指数、网络搜索指数、大众媒体指数、行业新媒体指数等。这些数据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律所重要的数字品牌资产,管理着客户心中的品牌印象。

品牌评价力


专业服务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资产来源于有价值和有影响力的评价,包含行业荣誉、第三方机构荣誉、媒体评价、客户评价、同行评价等,通俗地说,即具象化的品牌“口碑”,代表着律所在行业内及社会上的美誉度。

以上“四大维度”基本上涵盖了国内律所品牌建设的近百项相关标准,为行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比较系统的方法论和考量体系。除“四大维度”外,同时也将司法行政处罚、监管单位处罚以及媒体负面报道三项负面舆情信息等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以确保“品牌力指数”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根据申报信息,律所品牌“四力”维度、行业推荐以及专家意见,律新社《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2)》名单,即将于2月18日举行的“卓越之道 洞见未来”——首届法律服务业品牌发展论坛暨律新社2022年度品牌盛典中正式发布。《指南》展示的在品牌建设方面拥有卓越表现的律师事务所100强,及其品牌建设经验与方法论,将为行业沉淀品牌建设经验,与同行共享管理思路,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内容,不再剧透,敬请期待2月18日在上海浦东举行的“卓越之道 洞见未来”——首届法律服务业品牌发展论坛暨律新社2022年度品牌盛典上,律新社《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指南(2022)》掀起盖头来!


图片


图片



论坛看点





END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