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为铠:深耕智慧法务 助力律所数字转型丨卓越品牌之道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发展“智慧法务”是顺应新时代信息化趋势,创新法务供给模式的重大工程。


“律兜”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助力律所紧跟“智慧法务”的发展方向,迭代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产品、优化服务功能,为加快开创智慧法务的新时代助力。


2月18日,首届法律服务业品牌发展论坛暨律新社2022年度品牌盛典上,律兜科技创始人金为铠从律兜的实践出发,分享他深耕智慧法务,助力律所数字转型的实务思考。


以下为本次论坛金为铠先生演讲实录。


图片

金为铠

律兜科技创始人

各位尊敬的领导、行业大咖:
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样的场合和大家分享律兜的发展,以及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

我们做这件事时有很多偶然的机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原来做了15年律师,也做了十年的律所主任,但最终发现,即使我再这么做下去,也不可能超越大量当地知名的律所,他们已经占据我们整个区域的流量入口。于是我们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得以寻找一个新的生存价值。为此,我们在2012年开始把互联网和法律服务进行了融合。

图片


01

律师行业矛盾而艰难的“互联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给自己的品牌取了一个名字叫“律兜”。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品牌”,我也讲讲“律兜”品牌的意义。

我们的品牌有两重含义。第一重是“口袋里的律师”,我们希望未来所有的老百姓随时随地都有一个随身的律师;第二重也是基于法律的情怀,我们希望做任何事都能由法律来兜底
对我而言,这十年我也深刻了解整个行业,经历了互联网法律科技行业发展的完整历程。今天,我把自己这十年来经历过的事,和大家分享,也希望我们犯过的错误、跌过的跟头,让各位在接下去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避开一些坑。
首先谈谈我的感受。这十年以来,整个行业最大的特点是“互联网+”,但过程是矛盾而艰难的。
为什么说是“矛盾而艰难”的?实际上,法律行业互联网+的正式发展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年左右。从刚开始法律行业的门户网站,逐步发展为后来的人工智能,开启各种各样的流量。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律师行业在探索过程中好像总是差了那么一点,很难在真正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突破性飞跃,于是,各种各样的探索就出现了。
在2014年、2015年,全国范围内做互联网+法律服务的企业有8000多个,到现在为止基本上都泯灭了。

这说明我们这个行业通过传统的“互联网+”是很难改变或突破的。包括律兜自身,我们成立于2012年,我们在2012年到2017年的投入很多,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太多营收。律兜的创业在江苏无锡,无锡的特点是互联网领域要人才没人才、要资源没资源、要资金没资金,堪称“三无地区”,但是有一个巨大的好处是人力成本低,我们就想在这里做一些行业的探索。


02

一个“法律人”对“互联网+”的野望和探索

在创业过程中,有不幸也有幸运。不幸的第一个方面,我们去年、前年完成融资的时候,与无锡当地的投资机构交流,对方跟我们说的最直白的话就是:“我们不投互联网行业,你们的逻辑看不懂。”我们的A轮融资,投资方一家来自上海,另一家一家来自南通,我们完全靠外在的力量进行了推动。
不幸的第二个方面,是所有行业的坑我们都掉过。举个例子,2012年、2013年时滴滴、快滴打架,开展价格战以及补贴,烧钱推流量,我们也干过;2014年,律兜也在网络上烧钱,当时运气好,流量还比较便宜,当时用一个月的时间,律兜花了五十万推APP的下载,下载人数是475万。但是很不幸的是,一年之内这475万的客户给我们带来的收入是7000多元,性价比并不高。我们研究之后发现,法律服务本质上是一个低频的刚需,这个客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法律问题,下载APP纯粹为了你的红包,过后就把这个APP卸载了;或者当他换了一部手机后,就把你忘了,整个过程我们的投入基本都是浪费的。
但我们也有幸运的点,其中有两点:
第一,我们碰到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春天。大量移动互联网平台帮我们教育了市场,包括淘宝兴起,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应用普及后,让更多年轻人,甚至包括年纪大的人,都习惯通过互联网去解决问题。这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机遇。

第二,我们赶上了什么?2012年开始,国家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各个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文要求通过互联网方式把全国的资源进行整合,为资源欠缺的地方提供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图片

▲ 律兜互联网无人律所


03

构建应用场景——“互联网+律所”的破局之路

这个幸运的节点,我们怎样才能抓住它?我们总结了所有失败的经验后,最后探索了一条路——构建应用场景。这可能是我们行业破局的一条路。实际上,构建应用场景本身比较难,于是我们做了大量探索,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需要有应用场景服务核心能力。互联网服务要求有服务效率,我们在2013年成为国内第一个在淘宝上开法律服务店的。当时,我们第一个月的订单量是6单,赚了72块,但到了2015年10月,淘宝每天的流水到了两万元。

淘宝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感受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是线上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和线下服务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我原来做律师的时候,客户到我办公室来,因为你有一个专业的形象,所以他会觉得你是一个专家,对你比较钦佩;有些律师脾气不太好,甚至可以怼客户。但在淘宝上就不行,在网络上需要平等交流,因为通过互联网,你们之间的地位差没有了,同时还需要很高的服务效率。什么是“很高的服务效率”?刚开始,我们以为法律问题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早一点服务、晚一点服务都无所谓,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客户遇到法律问题、遇到痛点的时候,是希望马上就有律师帮他解决问题,这个律师最好马上就能出现,所以我们当时第一个提出了“即时法律服务”。

刚开始我们定位的“即时法律服务”,是指用户提出需求、律师服务原则上不超过15秒,而现在最快可以达到两秒半,平均下来,只需要六秒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给客户提供服务。

其次,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一样,都要有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怎么建立?我们构建了律师评价体系,让用户根据律师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直接进入后台积分系统,评价好的律师可以优先获得案件的推送,评价不足的律师要往后排。

第三,线上服务需要大规模的律师。什么是律师规模?我们的平台有大量律师,可以实现两秒半到六秒之内的即时服务,这需要大量律师之间的协作。互联网有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可以跨区域,但也有一个比较难的痛点:律师往往都是解决本地的法律问题,跨区域需要远程进行律师协作及律所协作,而通过我们得平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要构架完善的“互联网+”核心能力
图片
▲ 律兜平台律师服务档案

完成构架这个核心能力之后,还要给律师带来客户。于是,我们把自己根据政策、资源、市场、产品结合之后形成的产品,通过应用场景的架构,推给我们的律师,服务覆盖个人和企业。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第一是API接口开放。原来,律兜只有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我们发现客户并不是全都用,于是我们把能力开放,形成案件特色。如果各位使用微博,里面有一个房产频道,点进法律服务后台,都是我们在支撑。前段时间,律兜和宁波银行签订了协议,宁波银行全国六十万的企业用户,统一为六十万企业用户采购在线法律服务,由律兜提供支撑。又比如上海市的“随申办”上海12348的法律服务的后台也在律兜。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服务能力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平台,而是给到需要服务有流量入口的平台,为其提供服务。包括最近,律兜也在和腾讯企业微信、阿里云构建这类平台。我们根据零散的入口把资源整合,提供服务。

第二,律兜大胆创新,把我们的服务和政府公共法律需求进行结合。比如说每个省都有12348法网,以前这个线上平台运营需要找一群律师来坐班,给全省客户提供线上服务,运营能力低、很难管控。现在,我们的服务可以直接通过政府采购模式给到政府,让全省范围内的客户通过线上平台都可以享受到法律服务。目前为止,在江苏、上海、湖北、重庆等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348法网后台都由我们支持。
图片

▲ 律兜平台律师为湖北法网提供法律服务

律兜还建设了互联网无人律所,适合放在一些法律需求比较集中,但又没有律师坐班的地方,比如法院的大厅、劳动仲裁委的受理大厅、派出所等,老百姓遇到问题找律师时,可以快速通过网络实现律师和客户之间的面对面服务。律兜的无人律师事务所覆盖三十个省市的服务点,未来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第三,也是律兜今年重点推动的“村居法律助手”,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和基层法律治理。从前,乡村老百姓遇到法律问题往往不会去找律师,因为他没这个资源;他会找村里的干部,但是村里的干部也不懂法。于是,我们把一个硬件终端放在了村委会,同时通过软件远程连线,让村里的干部、老百姓在遇到问题时能快速对接远程法律服务。

我们现在已经为西藏、新疆、四川等偏远地区的村、社区老百姓提供远程法律服务,可以让律师不出上海、不出北京,远程为乡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比如西藏有73个“无律师县”,司法部协调了一些律师到西藏,但是他们可能身体受不了,这时就可以通过这个产品很好地提供服务。
图片

▲ 村民在村干部的引导下使用村居法务助手咨询律师

第四,律兜着重推出数字化转型。各地的律所,尤其是大型律所都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但是数字化转型到底怎么转,大家都在摸索。目前为止,律兜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形的经验,还要更多突破和优化。从成立至今以及面对未来发展,律兜的根本出发点是帮助律师服务更多客户。而“帮助律所构架数字化法律服务体系”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让我们生存下来的很重要的原因。

律兜极力推动接下来的分析数据反馈。我们将更多把平台上的业务资源、服务能力以及用户需求通过数据化方式进行有效追踪,最终再反馈给律所和律师,让律所和律师知道,律师事务所的服务质量到底如何?业务能力如何?未来的成长性、发展趋势如何?接下来律兜会通过更多数据化能力,在整个体系上进行反馈。

到目前为止,律兜已经有了很多和律所合作的案例,典型的有互联网分所建设,在关键应用节点、应用场景,比如在医院落地;“百所千人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赋能,在全省范围内开设一百个分所、招募一千名律师,快速推动产品化、品牌化输出;还有与一些律所合作的“客户锁定计划”。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像我自己做律师,我的朋友圈有一两千个企业客户,但真正付费的只有一二十个,律兜和律所共同打造智慧律所的品牌,能够快速锁定有需求但频率不高的客户,未来可以通过流量入口,帮助律所快速锁定大量用户,特别是企业用户。

图片

▲ 律兜智慧律所
律兜的平台对年轻律师的成长也很有价值,目前为止平台上95%都是年轻律师,积极一点的年轻律师,不用跑客户,一个月大概能有将近一万多元的直接收入。去年收益最高的一位律师仅执业半年,就从我们平台上的一个案件中收费360万。目前,律兜已经开始从底层服务逐步往上走。

04

科技赋能、挖掘增量、助力行业

我们期待,未来律兜可以赋能更多的律师事务所,但无论最终是什么样,从律兜的角度来说只有一个希望,就是推动律所的高速发展,推动律所的数字化转型
我对科技领域的感受是什么?科技与行业的结合首先是赋能行业。前段时间大家都在热议ChatGPT未来会怎么样,在我的感知里,它无法代替律师的服务。第二是挖掘增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前年,全国各地法院审理的案件是三千七百万件,律师代理只有七百万件,有三千万件没律师代理,原被告将近六千万人没有律师服务,这些增量如何通过线上方式让律师、律所可以更好地获得增量资源,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最近,律兜在全国各地建设智慧法务产业基地,目标是在一个区域内更好地促进产业成长,更好地促进律师行业和科技结合,与服务融合。期待未来与各位律所、各位大咖深入合作,谢谢大家!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