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一环,与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息息相关。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辅助企业合规管理,不仅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内在需求,亦是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 在2023年4月15日举办的“数法融生 智领未来——第七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经理袁烨以“法律合规的数字迁移”为主题,分享了太平洋保险在合规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袁烨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非常感谢论坛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向业内的先进学习,并报告太保集团法律合规部门对法律合规的数字迁移所做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太保集团”)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并是首家A+H+G(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太保集团拥有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和资产管理等在内的保险全牌照,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财富规划和资产管理服务。太保集团作为金融企业,数字化进程起步比较早,10余年前法律合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就已起步。经过多年积累,太保集团在法律合规领域沉淀了大量数据。近几年,随着集团科技能力的提升和科技管理架构的改革,法律合规逐渐走上智能化道路。 动力不足 企业法律合规数智化的普遍困境 在座的都是法律行业的专家学者,大家都知道霍姆斯大法官的一句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我们看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企业法律合规领域的智能化落后于业务领域,我认为可能主要存在以下困境:投入不足、场景不多、成效不够、范围不广、判断不准。这些困境导致了这一领域发展动力不足。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和霍姆斯的那句话如出一辙,AI给了我们逻辑,但法律合规要的是经验,怎么才能把逻辑转化成经验应用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准确性为例,企业中法务审核如果直接交给智能化的话,基本不能实现100%的准确性,因此企业很难把重要的法务事务交给AI,最终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法律合规人员或者外聘律师去审核。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否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发法律合规的AI? 基于这些认知,在太保集团领导层和集团所属太保科技公司的支持下,太保集团在企业法律合规领域结合自己企业的特色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经验迁移 三个关键词解读法律合规的数字迁移 我们将在这个领域的思考归纳为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客群,即企业法律合规部门的服务对象。我和一些法律服务企业交流,他们往往把法律合规数字化赋能的对象定位到法务部门,但我们是把赋能服务的对象定位到业务部门。法律合规部门提供场景和智慧,科技部门提供技术和反馈,用场景发现需求,用技术锁定智慧,实现专业经验的数字迁移,以智能化工具共同为业务部门赋能。 第二个是协同。就如我前面所言,AI法务审核不可能达到100%的准确性,就像和ChatGPT聊天也不可能给你100%与人对话的体验。在此现状之下,我们认为专业人才和智能工具配合,是法律合规领域可以选择的一个比较现实的路径。通过专业训练,让业务一线能解决80%的简单问题,20%的复杂问题则由法律合规专业人士解决。业务通过自查、自问、自核进行初审、初核,法律合规通过复查、核对改进进行精审、精核。人工智能不仅同时减轻了两条线的工作量,更能积累可观的审核数据,为日后进一步精进人工智能提供精准的支持。所以,我们是用智能赋能业务,用数据改进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数字迁移。 初具成果 几大产品助力业务部数字合规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开发的一些产品。 合规智达有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叫智答(智能问答),它运用自然语言的理解技术进行多维的语义分析,输出标准化的预测性答案。开发这个产品的目的在于减少法务咨询的工作量。第二个模块是智搜(智能检索),其实就是精准化搜索,收集了我们企业适用的近4000部法律法规、内部规定、规章解读等,用户通过搜索关键词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法律的某个具体段落或语句,解决了在企业里找内部规定的麻烦。 此外,通过梳理企业的痛点,我们还开发了一个智能合同审核系统,名为“慧知助手WITH”。合同管理始终是企业法务工作中最重要的领域,也是业务和法务最容易产生矛盾的领域,这个产品面对的同样是一线业务部门,包含快速起草、对手方评价、智能审核、版本比对、智能助手这些板块。 在此我想特别说明这个产品的命名:“慧知助手”意为将知识升华为智慧,成为业务部门合法合规经营的帮手。它的英文名“WITH”,每个字母都代表了我们开发这个产品的初心,同时也用“with”表达法律合规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理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