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秉持“推动遗嘱进入每个中国家庭,以帮助他们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的使命与宗旨,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了60余个服务中心,为37.6万多人提供了遗嘱服务,登记保管了25万余份遗嘱,遗嘱生效6362份。截至2022年底,已有91份涉中华遗嘱库遗嘱判决书在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公示,所有遗嘱全部被认定真实合法有效。
在2023年4月15日举办的“数法融生 智领未来——第七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上,中华遗嘱库江浙沪区域负责人黄海波分享了中华遗嘱库在创新法律服务形式实践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黄海波
中华遗嘱库江浙沪区域负责人
今天,很多人都在讨论创造财富和保护财富的案例,实际上,财富是一个闭环,除了创造和保护,还要做好财富传承。中华遗嘱库通过十几年的研究,打造出遗嘱服务的专业平台,对传统的遗嘱服务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鸡肋 vs 高危
传统遗嘱服务的困境与难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立遗嘱的人数不足5%。此前我在一家比较大的律所做分享时,曾统计过给自己订立遗嘱的律师数量,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在座的一百多位律师中,只有一位举起了手。事实上,没有订立遗嘱或遗嘱订立得不严谨,如自书遗嘱落款不规范、遗嘱笔迹鉴定困难、见证人无效等问题,很容易造成家庭纠纷和社会问题,也会浪费很多社会资源。
基于现有遗嘱服务的困境,中华遗嘱库打造了一个做遗嘱服务的专业平台。自2013年成立以来,中华遗嘱库就一直肩负着一个使命:希望遗嘱订立能进入每个中国家庭,帮他们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
全方位 vs 安全性
遗嘱服务专业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民法典》规定,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或年满16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都可以订立遗嘱。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会等到八九十岁才开始订立。为什么实际情况和法律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鸿沟?这主要源于意识上的缺乏。
订立好遗嘱的市民会有遗嘱证,市民可以去领取机自助办理,这解决了部分市民不愿告诉他人自己订立了遗嘱的问题。中华遗嘱库还开通了在线查询系统,值得一提的是,系统开通以后,查询最多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公证处的公证员。《民法典》出台后,取消了公证遗嘱优先的规定,因此公证员拿到公证遗嘱时,往往会通过系统查询一下,看看当事人在中华遗嘱库是不是还有别的遗嘱。
未来 vs 展望
数据协作更好为财富传承服务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