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法蝉
所谓认知论,是站在一个三线城市青年律师的立场上,基于自己微薄的学术水平和浅显的实践经历,以宏观和中观的角度,阐述律师执业是为什么?干什么?为什么?并以这三问为基点,总结过往,以认知的角度开拓思维宽度,指导自己的律师实践。我的律师认知论总结如下,一个三线城市的青年律师,对自己的律师执业实践,应当坚持以下五点:贵族气质,平民心态,国际视野,服务意识,市场思维。
01 葆有贵族气质 律师职业源于封建时代的欧洲贵族,连至今英美法系传统里大律师的马毛假发套,都是英伦贵族时代的遗留物。青岛市律师协会发出《给全体青岛律师的倡议书》有这么一句话:“律师应当是专家、是君子、是精神贵族。”所谓贵族气质指的不是经济地位上的贵贱,而是人格上的贵贱。 律师的职业价值不仅在于满足客户的个人需要上,更在于立足法律本心,关注公众利益,更加关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坚持和坚守法律公平正义的本心,扶危济困的本能,发扬良善的本质。律师的职业过程就是把法律精神熔铸为贵族品质,把律师职业作为坚守、构建和发扬法律精神品质的实践过程。 02 坚守平民心态 这个概念的提出,源于这几年我自己培养和考核实习律师的一点心得。近几年法考过关率一路飙升,律师人数也顺势水涨船高,全国律师人数从我入行时的13万到今年的65万人之众,我所在的中部三线城市,律师人数突破3000人指日可待。 第一,那么多大佬年入百万千万,我怎么迅速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第二,案源少律师多,我刚执业拿证,就铺天盖地的听见持证上岗,岗内失业的消息,我该怎么办? 当然目前我们律师群体遇到的情况如同全国其他行业和群体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一样:整体度过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面对新常态,面对自己的律师职业生涯,要有平和心态和稳定预期,这个职业和他带来的收益、职业荣誉感和风险考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既不高贵,也不艰险。他和医生、职员、工人、农民一样,一份工作而已,这份工作干好,足以让我们安身立命,衣食无忧,但要求登堂入室,大富大贵,你可能大概率失望。如果要避免失望,那么在职业之初,就得保持好对这份职业期望的平民心态。 03 保持国际视野 以我所在的三线城市为例,建国后最为它值得光荣的是苏联援助156计划中建立起来的数个大型工厂,那是这个城市的工业化巅峰和最荣光时刻。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大厂和大厂工人构成的城市社会,已经慢慢的落后甚至被抛弃于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但这个工厂社会形成的特有的工厂文化对我们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影响不可忽视,不容回避。 律师行业也一样,固守传统、拒绝创新、对市场信号不敏感、自我封闭、拒绝交流和学习的风格或多或少一直存在,不容忽视。而律师职业又恰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最市场经济的职业。这个职业特性注定了律师要交流、要开拓、要创新、要跟随和服务市场的发展与进步,否则面临着的肯定是被抛弃与淘汰。 基于这样一个认知,个人认为一定摒弃工厂文化的产品思维,改变那种把三十年拧同一个螺丝当成经验与技术的陈腐思维,提高技术站位,开阔技术眼界与技术思维。 04 提高服务意识 这个提法是我在近几年的文章中不断的提及和关注的话题,律师的行业分类是服务业里面的商业服务业,律师工作的本质是以自身的专业技术为他人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质上是一个服务提供商而已。 关于服务意识与服务心态,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自己的哈姆雷特,具体项目我不再展开论述,但赘述一点:那么多成功成熟的前辈,多请教多咨询,答案肯定会让你不失望。 05 丰富市场思维 这个论断是基于前一个论断的延伸论断,正是基于律师是一种服务行业,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市场思维,一定要学会感知市场、分析市场、获取市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