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线城市青年律师的“律师认知论”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作者丨杨景雷(河南天豫律师事务所主任)

来源丨法蝉

所谓认知论,是站在一个三线城市青年律师的立场上,基于自己微薄的学术水平和浅显的实践经历,以宏观和中观的角度,阐述律师执业是为什么?干什么?为什么?并以这三问为基点,总结过往,以认知的角度开拓思维宽度,指导自己的律师实践。我的律师认知论总结如下,一个三线城市的青年律师,对自己的律师执业实践,应当坚持以下五点:贵族气质,平民心态,国际视野,服务意识,市场思维。


01

葆有贵族气质


律师职业源于封建时代的欧洲贵族,连至今英美法系传统里大律师的马毛假发套,都是英伦贵族时代的遗留物。青岛市律师协会发出《给全体青岛律师的倡议书》有这么一句话:“律师应当是专家、是君子、是精神贵族。”所谓贵族气质指的不是经济地位上的贵贱,而是人格上的贵贱。

市场经济时代,不可否认律师把法律技术服务作为谋生方式的正当合理性,但对于青年律师来说,绝对不能因为这种正当合理性而放弃法律的理想,忘记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

律师的职业价值不仅在于满足客户的个人需要上,更在于立足法律本心,关注公众利益,更加关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坚持和坚守法律公平正义的本心,扶危济困的本能,发扬良善的本质。律师的职业过程就是把法律精神熔铸为贵族品质,把律师职业作为坚守、构建和发扬法律精神品质的实践过程。

02

坚守平民心态

这个概念的提出,源于这几年我自己培养和考核实习律师的一点心得。近几年法考过关率一路飙升,律师人数也顺势水涨船高,全国律师人数从我入行时的13万到今年的65万人之众,我所在的中部三线城市,律师人数突破3000人指日可待。

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大量缺乏经长期系统训练的青年律师迅速涌入这个尚未发育成熟,但已经严重饱和的法律服务市场,以至于我接触和了解到(仅限于本人接触了解,可能会有偏差)的困惑青年律师的两个问题,也是个非常两极的问题:

第一,那么多大佬年入百万千万,我怎么迅速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第二,案源少律师多,我刚执业拿证,就铺天盖地的听见持证上岗,岗内失业的消息,我该怎么办?


图片

其实这两个问题在律师行业内一直存在,持续至今,不是今天才有的,同样对于每个入行的律师来说,都听过这样的消息,这样的规劝和忠告。但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对于刚入行的律师来说,就如同小学课文《小马过河》一样,听这个,听那个都不如自己亲自过河趟一趟,实践一把。这两个问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遇到,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解决,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
长期以来,在三线城市的律师圈内,一直都有这样一些传统:某个律师执业10年、15年、20年,经历案件无数,但挂在嘴上的永远是那一个死刑改判,审查起诉阶段不诉,或者民事案件收了百万元人民币律师费。但这样的信息经不同的人层层传递,就变成某大佬每个案件都能改判,每个案件都案入百万,这样的消息对新入行分辨率不高的年轻律师会有变形和不恰当的引导作用。同理同样,第二个问题也是一模一样。以至于很多年轻律师都在案入百万和岗内失业的天堂与地狱间思来想去,往复徘徊而不得门路,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如何规划与发展自己的律师职业。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如小马过河送麦子一样,亲自大胆的下水趟一趟,走一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假设问题,不夸大虚构矛盾,以亲身实践度过执业之初的困惑。

当然目前我们律师群体遇到的情况如同全国其他行业和群体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一样:整体度过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面对新常态,面对自己的律师职业生涯,要有平和心态和稳定预期,这个职业和他带来的收益、职业荣誉感和风险考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既不高贵,也不艰险。他和医生、职员、工人、农民一样,一份工作而已,这份工作干好,足以让我们安身立命,衣食无忧,但要求登堂入室,大富大贵,你可能大概率失望。如果要避免失望,那么在职业之初,就得保持好对这份职业期望的平民心态。

03

保持国际视野

以我所在的三线城市为例,建国后最为它值得光荣的是苏联援助156计划中建立起来的数个大型工厂,那是这个城市的工业化巅峰和最荣光时刻。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大厂和大厂工人构成的城市社会,已经慢慢的落后甚至被抛弃于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但这个工厂社会形成的特有的工厂文化对我们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影响不可忽视,不容回避。

律师行业也一样,固守传统、拒绝创新、对市场信号不敏感、自我封闭、拒绝交流和学习的风格或多或少一直存在,不容忽视。而律师职业又恰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最市场经济的职业。这个职业特性注定了律师要交流、要开拓、要创新、要跟随和服务市场的发展与进步,否则面临着的肯定是被抛弃与淘汰。

基于这样一个认知,个人认为一定摒弃工厂文化的产品思维,改变那种把三十年拧同一个螺丝当成经验与技术的陈腐思维,提高技术站位,开阔技术眼界与技术思维

虽身居三线小城,但业务的学习与观察不应当拘泥于本地本土市场,更多的要把眼光放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国外的新产品新思维,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也要使用,京沪的新产品新模式未来我们也得学也得干。立足本地而不局限于本地,立足本地而不只盯住本地,在技术的学习和创新上,应当立足本地,放眼全球,以未来的开放的心态和思维来从事我们的律师工作。

图片

04

提高服务意识

这个提法是我在近几年的文章中不断的提及和关注的话题,律师的行业分类是服务业里面的商业服务业,律师工作的本质是以自身的专业技术为他人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质上是一个服务提供商而已。

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一直在强调律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心态。这是青年律师入行之初的短板与漏项,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训练与培训,在提供法律服务中缺乏服务意识与服务心态,近年来针对青年律师的投诉剧增和年轻律师丢失客户与顾问单位,都与此有关。

关于服务意识与服务心态,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自己的哈姆雷特,具体项目我不再展开论述,但赘述一点:那么多成功成熟的前辈,多请教多咨询,答案肯定会让你不失望。

05

丰富市场思维

这个论断是基于前一个论断的延伸论断,正是基于律师是一种服务行业,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市场思维,一定要学会感知市场、分析市场、获取市场。


END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