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赛尼尔法务管理
原标题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ESG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8月12日,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高峰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发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杜江波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ESG 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主题,分析了ESG合规的重要性,讲述了传统石化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举措。
以下为发言内容:
杜江波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
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中,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01
ESG理念符合我国所倡导的绿色发展新发展理念,也与“双碳”目标一致,同样受到我国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以上市公司为先导、中央企业为引领,我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合规制度已经形成并正在逐步完善。ESG正在成为认定、评价优秀公司、一流企业的重要指标。在资本市场,ESG已被纳入投资决策和投资评价,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将ESG作为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大多已明文要求企业提供ESG非财务信息报告。我国监管部门在企业上市前,要重点询问、调查、评估ESG问题。企业上市后,监管部门对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密集发布ESG相关监管政策,不断推进ESG信息披露要求。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首次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同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香港联交所发布实施《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指引》规定,ESG信息成为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内容。
ESG与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正在全面推进的合规管理高度契合。可以说,ESG既是合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合规管理的专项内容。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可以有力推动ESG在企业的落实落地,ESG体系健全完善也就是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成效。
02
当前,世界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已由起步蓄力期转向全面加速期,正在推动全球能源和工业体系加快演变重构。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双碳”目标驱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化多元化转型,呈现“煤油气非”四方格局。
从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开钻世界上第一口商业油井以来,石油工业已历经百年考验和多次转型。本世纪以来,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新能源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大幅提升,风能和太阳能利用实现跃升发展,规模增长了数十倍。《巴黎协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88%。
在“双碳”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变,天然气将超越煤炭和石油成为第一大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将超越化石能源成为第一支柱能源。虽然目前碳中和路径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多个欧洲国家取消、放弃早先设定的碳中和目标(德国取消2035年能源系统碳中和目标、丹麦放弃2025年碳中和目标),但全球能源结构低碳、清洁和多元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不变的,一次能源消费将由目前的煤、油、气“三足鼎立”变为煤、油、气和非化石“四方争霸”格局。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石化行业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双碳”目标将推动我国超常规能源转型。据预测,我国碳达峰预期为2029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空间不足10亿吨。预计到204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进一步增加,但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将达到60%左右。
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能源保供保障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立足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的实际,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需求巨大,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将在能源转型过渡期发挥重要作用,将与零碳能源长期并存。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快速增长,“绿电绿氢一体化”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型储能和氢能规模化发展和使用场景的丰富将带动能源系统形态根本性变革。
二是石油消费需求将由交通燃料转向化工原料,高端化工新材料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增长极。
从目前全球石油消费结构看,2021年全球车船用汽柴油消费量占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48%,航空煤油占6%,交通用石油消费超过石油所有终端消费的一半多,位列第一。全球化工用油、工业用油和其他用油消费分别占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22%、13%和1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千万大关,到达1052万辆,其中我国销量为688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石油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消费需求会被大规模替代,最终将从以交通燃料为主,转向以生产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为主,化工材料将成为石油消费主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给石化工业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的建设,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将得到快速发展。
03
第一,加快低碳天然气能源供给。
基于低碳能源在能源转型过渡期将与零碳能源长期并存,天然气消费市场需求巨大且对外依存度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传统石化企业要在推动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中担当大任。
一是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把拓资源、增储量、扩矿权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提产能、增可采、降成本,坚持油气并重、常非并举、海陆并进,力争天然气、页岩气大发现大突破。二是全力抓好天然气效益工程。聚焦少井高产、降本提效,加快LNG接收站、储气库和调峰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天然气保供能力和经营效益。三是不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和降碳目标带来的国际能源合作新机遇,加大海外优质资产收购力度,建设安全稳定的海外能源基地,以“长约”的方式锁定油气资源,灵活开展现货贸易,增强资源获取能力。
第二,加快新能源布局和发展。
综合布局推动光伏、风能、绿氢、地热、生物质能、余热、冷能等发展,积极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到2025年新能源供给能力力争达到千万吨标煤,逐步搭建起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中国石化担当国家氢能、地热能产业链龙头企业,新疆库车年产2万吨绿氢与炼化企业耦合示范项目建成产氢,已建成充换电站、光伏发电站各1500座以上,保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期稳居国内第一,生物航煤在国内首次实现规模化试生产和商业试飞,减排效应明显。
第三,加快石化企业从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变。
国家“十四五”期间石化产业发展的思路是“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淘汰落后、绿色转型、集聚发展”。这对传统石化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围绕做强做优炼油、乙烯、芳烃三大产业链,加快建设世界级炼化基地,推进解决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等问题,以自身结构的优化、竞争力的增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一是引领“油转化”“油转特”进程,以项目带动产业优化,以技术改造促进产能质量提升,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通芳烃、烯烃产业链,推进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生物质柴油产业化。二是推动化工业务迈向中高端,不断增强乙烯等产能竞争力,扩大高端材料市场份额,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高端树脂、高端橡胶、高性能纤维、可降解材料、医用材料等领域加大布局、加快突破。三是做好煤炭综合利用大文章,充分发挥煤化工成本竞争优势,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第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用能结构,培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设立“碳科技公司”,开展节能降耗、碳资源管理、碳排放权交易;建设碳捕捉、利用、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产业。全国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投产,可捕集齐鲁石化煤制气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送至胜利油田并注入地下3000米深处驱油,而后封存,既减少了碳排放,又大幅提高了采收率,每年碳减排可达100万吨,得到总书记的高度肯定。
04
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同步推进,坚持存量降碳、增量低碳、走向零碳、发展负碳,通过法律合规工作保障传统石化企业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双碳”“双控”“两高”合法合规性论证,从源头践行ESG要求。
统筹做好“双碳”“双控”“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工作,驱动石化产业升级、集约发展。制定下发“双碳”“双控”“两高”合法合规性审查论证依据清单,要求在投资项目合法合规性论证工作中,依据与“双碳”“双控”“两高”有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公司各项文件制度,按照统一的格式标准,增加“双碳”“双控”“两高”合规论证内容,防范环保合规风险,推动企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完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投资项目合法合规性论证内容,制定下发《新能源项目合法合规性审查要点》及《新能源项目合法合规性审查论证报告(模板)》,助力新能源业务依法合规快速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ESG披露工作。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11月发布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和《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中国石化下发《环境信息管理办法》。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定期发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集团层面环境信息;股份公司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等方式披露股份公司层面环境信息;符合法律规定披露条件的企业严格按照《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要求,于每年3月15日前披露企业上一年度环境信息年度报告。
自2007年以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连续16年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年编发境内外公告及备案文件超过300多份。对标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披露标准和境内外先进实践,持续完善ESG关键指标的数据披露,将ESG披露纳入内控流程,整合信息资源,确保ESG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建立符合ESG标准的企业治理模式,促进管理提升。
按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示范行动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推进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机制;持续推进多元化董事会构成,配齐建强董事会,加强董事会履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作用;规范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新型经营责任制,推动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行。
未来四十年是我国的“双碳”时代,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石化将牢固树立ESG理念,做好ESG合规,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