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新问题丨知产大咖课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图片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迈向智慧时代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呈现出三个变化:一是商业秘密认定范围的扩大,二是责任主体范围的扩大,三是电子侵入成为重要的侵权手段。元宇宙、ChatGPT、NFT等全新事物的诞生,也对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


图片

“知同道合 智汇未来”——第八届徐汇滨江法治论坛分论坛四上,上海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峰作“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新问题”主题分享。刘峰律师连续多年获评钱伯斯亚太地区知识产权(诉讼)领域获推荐的律师、The legal 500亚太地区知识产权推荐律师、《商法》中国市场“A-List”法律精英、Asialaw“领先律师”等,所办理的案件荣获《商法》年度杰出交易大奖。


本次论坛汇聚了诸多行业领袖与专家,“律新V品”将各位大咖的分享整理成文,形成系列“知产大咖课”,并同步收录进“律新社友汇”会员课程频道,供知识产权法律人学习、参考、交流。刘峰律师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

图片

刘峰

上海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既是企业迈向智慧时代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打造数字化经济新优势的重要内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新问题。今天,我们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来聊一聊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作用、数字化转型中商业秘密的新特点和保护方式,以及数字化转型未来会遇到的新挑战。


一条旅途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作用

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部管理、纸张管理、人员选用等手段由传统办法向数字化转变,数字、信息和数据云成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和承载的重要手段,提高了包括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清洗、加工、使用等数据治理工作的效率。加强与数据的关联度,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举个例子,光明乳业有句广告语:“一滴牛奶的数字化之旅。”说的是每头奶牛都有自己的图谱,有自己的身份证,从育种、出生到离场的全生命周期都有大数据的管理。这个过程包含大量的数据采集,而这些数据对于畜牧业大有裨益,有很多甚至可以升级为企业的商业秘密,比如喂牛效果最好的时间点等。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数据交易所,如果想更好地管理养牛场,就需要去购买这些数据。


“一滴牛奶的数字化之旅”,让每一瓶牛奶都能够追溯到养牛场,追溯到对应的牛,这就是数字化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人力、纸张记录,数字化提高了协作效率,也节省了成本。数据的转换有大量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也是很多企业花费大量投资去做数字化转型的原因。


图片


三大变化

商业秘密保护问题的新特点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第一个变化,是商业秘密认定范围的扩大。

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公开的信息不是商业秘密;但是如果有一家企业对海量的公开信息进行了大数据的采集、整理、汇编,形成了一种有商业价值的资源,那么这类信息就有了秘密性。

例如,衢州的一家技术公司起诉了自己的5名老员工。这家公司经营网络游戏相关业务,建立了名为“boxbbs.com”的论坛。2004年,该论坛有55万用户,同年6月,5名老员工相继离职,建立了与老东家论坛名字几乎相同的网站“box2004.com”。他们运用过去的密码,全面下载老东家的数据库,并修改配置文件中的字符串,让老东家的网站无法使用,同时通过QQ群引导老用户到新网站。东窗事发后,这5名老员工被老东家以侵犯商业秘密的罪名告上法庭,要求赔偿485.8万元。


被告简单地以为用户的数据是公开数据,很容易得到,应该算不上商业秘密。但实际上,这些数据已超出了客户常规基础信息的范畴,法院在审理时发现数据中包含了客户的购买习惯、采购量、客户在论坛讨论的兴奋点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是需要投入技术和精力去专门整理并具有更高商业价值的信息,本质上属于商业秘密。而且,单个用户数据信息的获取比较方便,但同时获取50余万条数据,在未经积累的情况下是难以轻易实现的。法院最终判定这5人侵犯商业秘密,并判处罚金100万元。被告不服判决结果,到上海高院继续上诉,上海高院依然维持了原判。


公开数据经过整理或收集,就成了企业的商业秘密。这是因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等成本,所以最终形成的数据信息具有秘密性,属于商业秘密。


同样,认定范围的扩大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算法这类虚拟产品和技术也纳入了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


有一家做写作机器人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的AIGC产品能通过对用户习惯和喜好的计算,按照用户的要求创作出一部优质的小说,该产品的核心技术属于一种推荐算法。被告单位掌握了这个推荐算法,他们认为算法是一种思维,不受法律保护,于是盗取算法去为客户推荐股票。法院最终判定被告侵权,依据是:算法虽是思维,但其涉及的推荐方法、目标人群等属于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


图片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第二个变化,是责任主体范围的扩大。


过去,商业秘密的被告通常是企业内部员工、技术高管,或是企业的竞争对手;而现在,数字化企业的责任主体跳出了这个范围,甚至数据服务商等都可能成为被告。例如,电影《悟空传》的服务商和电影公司签署了协议,服务商被要求不能将电影资料、素材等对外泄露,双方资料交换的方式也是面对面交换,这种方式落后但安全。然而,这家服务商接收资料后,选择上传至百度网盘中保管,且用电影名称“悟空传”的拼音首字母“wkz”命名,导致资料很快被发现并破解,大量的素材包括电影剧本等都被盗走泄露。电影公司将服务商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认为,服务商将资料上传到网上且没做安全措施,存在重大过错。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第三个变化,是电子侵入成为重要的侵权手段。


数据的保存需要介质,或要有网络传输的可能性,因此泄密风险非常大。比如疫情之后,大家经常在线办公、开网络会议,会议过程被录屏之后就有泄密的可能。还有很多人用微信传输重要文件,而微信不像邮件可加密传输,因此泄密的可能性也很大。


360公司对此类风险先知先觉,他们在2015年时就要求员工不得在微信群里讨论工作,并且解散微信群,建立了自己的内部交流平台,以保证所有的工作信息都被加密。后来,字节跳动、百度、京东、网易等公司纷纷效仿。这说明在社交平台上聊天无伤大雅,但传输重要的文件、合同等,数据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华为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将离职员工的密码收回,导致公司价格体系数据被盗取,影响了公司的商业活动。


多重困难

新兴技术背景下维权的新挑战

当今世界,元宇宙、ChatGPT、NFT等全新事物都和数字化相关,它们都能形成资产,但维权时却困难重重。试想,如果ChatGPT窃取你的数据为别人写了一篇论文,你能不能告它?


我们经模拟发现,真的很难告。因为ChatGPT是通过机器爬虫来抓取数据的,而数据是否涉及商业秘密和数据的保护程度只有用户自己知道。机器爬虫有很多功能,它可以不遵守robots协议;同时,ChatGPT基于自身的产品设定,能够确保遵守各国的著作权法,它抓取数据后并非简单地拼凑,而是会做大量的修改来避开查重。同一台ChatGPT,能对同一个命题作出几十篇在语法句式和内容上不尽相同的文章,它展示的结果很难被证明抓取的是你的数据,这给维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图片

最后,云存储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根据现行法律,云存储平台在与用户签协议时,需要用户点击“确认接受”,接受即表示同意其存储在云中的无形资产可能被别人使用。用户在轻松地点击“I accept”之时,就已经确定地向云存储方出让了某些许可或权益,并让自己置身于一定的法律框架之内,而日后一旦出现纠纷,所能主张的权利将受到极大限制。这些都是未来知识产权及数据行业相关专业人员会面临的新挑战。



图片

往期回顾

● 孔祥俊: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新挑战丨知产大咖课
● 徐四立:保护中心协同保护体系助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丨知产大咖课
● 陈惠珍:知识产权审判的未来趋势丨知产大咖课
● 王正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丨知产大咖课
● 游闽键:数字时代知识产权面临的新挑战丨知产大咖课
● 王朝晖:《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及知识产权保护趋势展望丨知产大咖课
● 汤泉:区块链赋能数字版权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丨知产大咖课
● 马西蒙:数字经济视角下的短视频版权侵权与规范丨知产大咖课
● 杨迅: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专利,不止专利丨知产大咖课
● 李雷:企业出海的商标布局战略及风险管理丨知产大咖课
● 程永顺:商业秘密保护的难点问题丨知产大咖课
● 郭国中:2023年最高院商业秘密典型案件剖析,兼谈企业商业秘密的标准化管理丨知产大咖课
● 陶鑫良:科技人才流动与技术秘密保护丨知产大咖课
● 朱妙春:商业秘密诉讼中如何寻找秘密点丨知产大咖课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