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海冬雨霏霏,似乎也在为一位老人送行。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教授辞世的消息和文章刷屏,法律圈一片哀悼,敬爱与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而对于律师圈,这份敬爱之情更深沉而浓烈。“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是江平教授留下的“呐喊”建言之一,这是律师业在定义时代价值时被引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律新社践行服务律师业使命的指导明灯。 今年9月9日,2023新时代律师IP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江平教授受邀致辞,我也很荣幸在活动前和江平教授简短交流。那时,他身体已经不太好,走路起坐都需要人搀扶;他也说感觉身体不如从前,但是气色自然和顺,讲话思路清晰。我告诉他,律新社文章中引用得最多的“金句”就是“律师兴则法治兴”,还告诉他,他给律所的题词很受欢迎。他笑着说,现在写不了字了,鼓励律新社好好为律师宣传。 其间,很多年轻律师得知江平教授来了,涌到贵宾室合影,江平教授和蔼可亲地坐着,任激动万分的年轻人在他身边摆各种Pose,留下与偶像的珍贵一刻。那一幕,老少咸宜,温馨喜乐,似乎有一种默契与共鸣在传承…… 之后江老上台致辞时,坚持不要坐在椅子上,硬是站着说了将近十余分钟,再次阐述了他对律师工作的理解和期望。他说,对律师工作很有感情,律师业是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律师是中国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那次活动我很感动,之前看到江平教授都是在行业大型论坛峰会上,而关于律师品牌和IP的建设,也得到了江老的关心支持,可见他对律师业发展的全面支持和时代洞察。 斯人已逝,言犹在耳。愿江老天堂安息,生者奋楫!最好的纪念就是把江老这些鼓励律师发展的珍贵嘱托留下来、传出去、做起来!我们也将继续坚持“记录法律人前行足迹”的使命,让更多优秀的法律人被看见,让更多法治好声音被听见! ——律新社创始人、CEO 王凤梅
如果依法治国是一汪水,律师就是这水里的鱼,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 我觉得中国今天到了需要很好树立律师职业形象的时候了。而这样的一个形象要靠每一个律师自身的作为和表率来给社会答案,答案是我们自己写出来的。 我们的律师在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里看到的东西最清楚,碰到的问题最深刻,所受的切肤之痛比别人更多,所以律师能不能够就中国的法制建设提出意见,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感。 实际上律师就是现代文明的一个产物,现代文明的一个呼声,现代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所以我说律师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律师是现代法治文明里面的一颗宝石,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律师的地位显然在创建一个现代文明的审判,文明的法治,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律师是靠自立、靠服务、契约协商的精神发展下去的,而不是靠国家的强力来干预,也可以说律师的饭碗是靠信誉争取来的。如果你的信誉好,你就有更多的当事人,而不是一次性的服务。 律师本身应该是更贴近民众、更了解民众的心声的,是民众利益的代言人,因为律师就是民众权利的维护者。 我们作为律师,在服从真理这一点上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而不能够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更不能拿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法律,把法律看作是一个可以揉捏的东西。 我觉得学者型的律师,更是指要有不断的学习精神。法律知识更新非常快,甚至我可以说比自然科学要快得多,有许多领域我们现在都不了解,比如说期货呀,票据等,我们有多少人懂得很多呢?连教授、老师都有这个感觉,我们现在法律发展之快,学都学不过来。所以,律师应该有一种真正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历史赋予我们使命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够对得起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在我们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上,我们律师看到了什么样的责任,我们自己做人是不是做得好,以这个论我们的英雄。 律师本质应该是助人为乐和诚实的,律师职业的本身应该是表里如一。你在工作中要求如何,生活中要求也如何。不能在工作中定位很高,生活中定位很低,有时越是高层的人,越往往享受低级的趣味。 江平教授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