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指匠心钻研本职工作,同时主动探索多重身份的一类青年。他们一专多能,知晓自己的追求,并立志过好无边界的人生。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传羽就是典型的斜杠青年,从资深的劳动法律师到兼职仲裁员,再到10W+阅读量的实务文章作者,在斜杠的路上,他从未停歇自我精进的步伐。
在律新社发布的《精品劳动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中,董传羽律师凭借其卓越的专业口碑和优异的服务成绩,荣获律新社2023年度劳动法专业领域“品牌之星30佳匠心律师”。
深耕劳动法律服务领域,董传羽律师独具执业特色。他为企业提供的“一站式劳动法律服务”业务涵盖大规模员工转移安置、重大疑难劳动仲裁诉讼、反职业舞弊、企业合规管理等多类案件,其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赢得松下、日立、丰田等世界知名公司优质客户的青睐。丰富的实战经验背后,是董传羽律师持续钻研前沿理论、实务争议难点的结晶。董传羽律师不仅是10W+阅览量的实务文章作者,更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劳动报》《INSIGHT》等行业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备受认可的实力、斜杠青年的多面,既是董传羽律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选择,更是其主动求变、顺势而为的结果。
&
对/话/实/录
洞察前沿、沉着稳健的行业翘楚
律新社
// 董传羽
劳动法作为最传统的法律业务之一,优势是案源多、需求量大,但短板是竞争激烈、个案标的额不高导致服务收费有限。
拓展业务发展思路,需综合考虑执业区位优势和行业前沿热点。身处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在沪劳动法律师需将宣扬国际化、领先化、专业化的业务特色视为己任。伴随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本土化、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逐步凸显。例如,近年来,国家鼓励发展生物医药、半导体等科技类行业,大力提倡国产化研发与替代、民营经济“一带一路”出海开拓等,这些领域既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劳动法律师大有可为的沃土。
律新社
// 董传羽
2023年,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起公司因旷工违纪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本案中,公司通过检查门禁监控录像,发现员工虽旷工但考勤记录完整,认为员工违纪,欲解除劳动合同,但苦于证据不足。
庭审时,员工居然主动提交关键证据,展示了其近一年微信联系外卖员要求代打卡的记录和费用结算记录。该员工辩称公司领导口头批准不必坐班,其花钱外聘外卖员打卡是顾及公司考勤要求,且领导从未理会,属于心照不宣的默示许可。
该份证据是我方胜诉的重要保障,员工违纪事实已是不言自明。奇怪的是,仲裁庭支持了员工的全部请求,认定公司违法解除——若公司没有默认员工无需打卡,员工怎会自杀式举证自己“代打卡”?但与仲裁结果相悖的是,在法庭激烈辩论后,我方胜诉。
此案的“结局翻转”也反映出:永远不要提前庆祝胜利,付出120%的努力,警惕潜在危机。
律新社
// 董传羽
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出海探索国际化市场,这对中国本土律师而言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本土律师需提升专业技能,迎接拓宽的海外业务渠道;另一方面,本土律师不能甘做“传声筒”仅向客户翻译法律意见,而应积极主动地与境外律师沟通,从客户需求出发,尽可能地为其争取更多合法利益。
在挑战方面,我想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个关于“人性关怀”文化冲突的小故事。
第一个是我们曾经办理的一次大规模员工转移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某日本大型企业欲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关闭中国工厂,转让前主动以极其高额的费用买断近3000名厂内员工的工龄。因交易后公司仍存续,日方虽撤资,但“买断”员工工龄并非必备流程;从节省开支的角度,这种做法并不明智,中方收购时对此颇为费解。
第二个是多年前我们经办的一个外资公司大规模人员遣散项目。在这个项目中,作为经办律师团队,我们要妥善筹备数千人协商解除签约流程,当时井然有序的现场发生了一件小插曲:一位员工因不满入场批次较后,跑到刷卡闸机旁煽动候场人员情绪并故意冲撞闸机、打砸损毁公共财物。彼时作为年轻律师的我,自以为是地向日方客户严正提议对该员工予以辞退,以惩戒其违纪行为,这样其马上就能到手的数十万元补偿金可能因为这一冲动行为而化为乌有。但孰料公司外籍董事长和善地表示:“最好不要惩罚他,该给的钱一分都不要少了。至于他打砸设备的行为,律师只需口头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请以后不要这样做了。”我当时倍感意外,也被深深地上了一课。相比一般律师冷酷严苛的处理方式,客户的处理更柔性化。显然,在危机之下,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才是正道。这也塑造了我今后处理类似案件的理念。
强烈的文化差异让我意识到,中国本土律师在提供法律意见时,需认真考虑客户感受、文化区别,应结合客户需求给出更人性化的法律服务意见。
律新社
// 董传羽
中小型企业分为创业型和传统型两类。初创企业规模小、营业收入低,但成长性强;其创始人多半是来自大厂的优秀管理人员,因对标500强知名外企或优质国企,所以对合规发展的期待较高。该类企业一开始就接受律师、专业机构的全方面指导,有的甚至目标就是完成公司上市,所以对于律师的法律服务专业性要求较高。而与此相对的传统型中小企业,用工模式多半混乱,同时存在劳务关系、劳务派遣、临时工、退休返聘等多重关系。此时律师应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考虑到企业用工成本等实际情况,与客户沟通逐步搭建企业用工合规制度。
兼职仲裁员,业内律师办案的第二视角
律新社
// 董传羽
担任兼职仲裁员为我看待劳动法问题打开了另一扇门。身为裁判者,需衡量劳动者和企业雇主的意见,在心中的正义天平两侧不断加减砝码。裁判者的取舍,关键在于按照何种规则或者逻辑,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深有体会。
此外,担任兼职仲裁员的经历加深了我对法律职业共同体(裁判者)的认知。常见的程序性问题,如裁审机关裁判时间较慢、先调解后开庭等,各种安排皆有合理缘由。第一手裁判认知既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又让我在为当事人解答时更加游刃有余,更快赢得当事人的理解与信任。
笔耕不辍,青年律政人的飞跃秘籍
一个律师,半个文人。董传羽律师建议青年律政人在注重辩才培养的同时,更需关注法律用语的严谨性、逻辑性和前瞻性,立志成为文思敏捷、笔杆过硬的输出者。
律新社
// 董传羽
刚入行时,我的带教律师曾传授我一句箴言:“一个律师,半个文人。”文字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
很多人认为,律师吃的是“张口饭”,口齿伶俐占第一位。但执业后,我逐渐体会到口齿表达仅占一方面,真正考验律师实力的是思辨能力及文书表达。口齿伶俐者若不善思考,至多是个吵架能手罢了;才思敏捷、笔杆过硬者勤学善思且逻辑严密,多半是律政佳才。
我希望青年律师一定要保证定期输出,坚持写作的专业性、原创性、时效性。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尤其需要关注时效性。以我自身为例,我曾在疫情初期发表一篇关于封控和加班费的文章,1天内阅读量就超过10万;契合时代热点的文章一鸣惊人,这是我未曾想过的。
律新社
// 董传羽
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迅速,当前,科技、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是劳动法律服务的“新蓝海”。青年律师们需密切关注ChatGPT热潮后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保持空杯心态,学习并利用好科技软件去及时了解法律的变迁。同时,面对地域化的法律服务需求,青年律师们需结合个人办案经验和学习总结,打造自己的法律服务SOP,为客户提供可定制的人性化法律服务。
结 语
斜杠人生未曾设限,勇攀高峰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