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经历了一次奇妙的西藏“雅布之路”旅程。
昨天(9月9日)刚落地上海,还有些醉氧的状态。俗话说:“醉后吐真言。”也许现在的表达更接近“天意”。
我和“雅布之路”的相遇纯属“天意”。
2024年4月下旬的一次律所调研活动中,我邂逅了第一届商学院“雅布之路”的组织者和上海援助日喀则的几位援藏干部,大家以“雅友”相称。谈起首届“雅布之路”活动的感受,人人眼里都发着光,所传递出的神圣感令人神往。
彼时我还搞不太清楚“雅布”是什么意思,只以为是个西藏地区名。没想到,9月我就收到了“雅布之路”二期的邀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届“雅布之路”的路线从日喀则出发,途经萨迦、吉隆沟、佩枯措,最终抵达珠峰大本营。全程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一场关于成长、探索的净化身心之旅。
说实话,连续7天的行程有些挑战,但是除了西藏风光之外,朝圣者的信仰之光也很有吸引力,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于是,9月3日至9日,我和来自上海交大安泰EMBA校友会、中欧EMBA校友会、法国南特商学院校友会及各界企业的50余位“雅友”开启了第二届商学院“雅布之路”巅峰之旅。
(相关阅读:彭一浩 赵勇:践行“雅布工作法”,诠释新时代援藏精神: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788493.html)
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三十周年,近30年来,上海派出了10批干部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日喀则地处西藏西南部,目前是西藏第二大城市,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此地也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享有盛名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众多寺庙构成了当地教派浓郁的宗派文化。神山、圣湖、草原,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名寺古刹,独具特色的后藏人文风情,都成为日喀则的独特名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这些经典的自然人文风光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时,依然具有一种神秘的启示力量。
雅布之路上第一站是到被誉为“第二敦煌”的萨迦寺,这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也是该派的发源地。萨迦寺内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贝叶经》、《大藏经》、元代壁画和古瓷器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萨迦寺在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给我们导游的解说员是一位在上海读过大学的藏族女孩,不仅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还非常幽默,故意夸张的语气常让大家忍俊不禁。她振振有词地回应大家的笑声:“不讲得有趣点,你们怎么愿意听?”她很自信地说,这些古老文明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萨迦文化。据说,萨迦寺的古籍经书存量浩大,单单拥有800余年历史的经书墙就藏有8.4万部经书。当世界某些地方不安宁时,一些经书会自动凸显出来;等纷争消弭之后,凸出来的经书又会自动回去……“这是真的,寺庙里安着监控器,不可能有人动。”藏族女孩用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这些就是西藏神奇的力量……
耳边听着这个故事,同时仰望着几十米高的经书墙,静谧的力量让人心生敬畏。这个世界有很多我们不懂的事情,但是不能因为我们不懂就认为其不存在。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一种哲学和美学观点,意指最美的音乐是没有声音的,最美的形象是没有形状的,强调了自然之美和简约之美,认为真正的艺术价值超越了语言和形象的表达,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和理解。
在西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处景象似乎都在引导朝向这个境界开启智慧之门。
再比如雅布之路上的网红打卡地——素有“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美称的吉隆,是一个隐藏在中尼边境的人间仙境。吉隆沟是一条长达93公里的峡谷,其尽头是吉隆口岸,坐落在希夏邦马峰脚下。希夏邦马峰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海拔超过8000米的雪山。
吉隆沟
吉隆沟旁的村庄正在建设民宿区,村民的老房子显然被整体规划过,一楼或院子里摆放特产和商品,人住二楼,在屋里就可以随时眺望雪山,非常具有现代感和网红感。陪同我们来的援藏干部对此也很赞叹,说去年来的时候这些房子还没造起来,后来是上海锦江集团帮助设计、施工的。村里读过大学的孩子也回来做民宿,正在把外部的文化和流行元素带回来。这里很多人家都敞着门,门口堆着各种药材和木碗。援藏干部说,这里的人不太把物质财产当回事,这些用木头挖成的碗都要几百元,也就随便放在外面……
玛尼堆
经幡旁、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随处可见“玛尼堆”,这是藏民用大小不等的石块、石板和卵石垒成的“祭坛”,也被称为“神堆”。玛尼堆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祈祷用的圣物,人们通过在玛尼堆上添加石块和刻有经文、图像的石板,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愿。据说,藏民认为,玛尼堆在哪里,灵魂就会在哪里转生。
正因为相信天地之道,所以藏民坚定又松弛,尽情品鉴人生之美,又臣服于神明之力。这种信仰的力量,我在珠峰大本营体验到了极致。
珠峰大本营位于日喀则的定日县,是为保护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保护地带,海拔5200米,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是登顶珠峰的起点、众多登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目的地,也是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这里藏着一场大自然最辉煌的视觉盛宴——珠穆朗玛峰的“日照金山”。
非常幸运,这次我们看到了“日落金山”和“日出金山”两个珍贵场景,据说到达珠峰大本营的游客中只有40%的人能同时看到。看着阳光逐步晕染群山、云天水光悄然变色,光影之间的奥妙让人惊叹自然力量之神奇。当看到陪同我们前去的一位喜欢摄影的上海援藏干部拍摄的“日照金山”组图时,我再次感叹:确实用文字来形容这种壮丽总有说不尽的感觉,唯有上图: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如果说“日照金山”是光影震撼,晚上看到的夜空繁星更是动人心弦。满天繁星宛若从珠峰山口喷涌而出,银河之影肉眼可见,一位外国游客用单反拍到的星空图让人有“顿化”之感:人之小,天之大,仿佛唯有融入星辰大海方为归途。
当天的直播从世界上最高的邮局——珠峰大本营的“天上西藏主题邮局”开始,展示了珠峰旁的世界最高寺院绒布寺和“日落金山”的场景、此行攀登的感受,以及关于律师行业发展的几个“高级”问题。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挑战期,如何树立信心、如何清醒地认知专业服务的价值点——保持长期主义的心态很重要。简单说,信什么很重要,道正则术强。就如同这几天大家在山间的徒步赛一样,所有的上山路都需要努力,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速度;最好的频率不是开头猛冲而是持续匀速,最佳的姿势是一步一个脚印,最佳的补能方式是保持专注。更让大家感触良多的是,竞赛规则不以个人第一为基准,最终决定队伍成绩的是团队平均速度。前方团队等后面团队一起到终点冲刺的欢欣雀跃让大家深感:即使是比赛,最有价值的也不是名次,而是在一起努力的过程。感谢组织者用一个竞赛规则再次让大家领悟了“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的团队文化价值,明白了任何事业的真正高度都是以文化的温度护航,让一群人一条心。

9月8日的活动闭幕式上,我所在的1队荣获“团结奋进奖”,我作为队长还拿到了一个特别奖,很有纪念意义。上海市日喀则援藏班子领导迎接大家归来,并为队员颁奖。颁奖很有仪式感——领导为每位队员身上点了白色糌粑,给予“雅布”礼赞,再次让我们所有人感受到了上海干部援藏工作的真诚与用心,而“雅布”也已成为每支队伍的加油口号。
缺氧不缺信仰。在雅布之路上,我们看到信仰的奇迹,看到“雅布工作法”同样坚持“缺氧不缺精神”,从“身到”到“心至”,以心交心、突破困难、赢得信任、达成合作。我们也再次从巅峰角度印证了,无论对个人还是对行业或组织而言,文化及价值观建设都至关重要。有信仰的行业和组织终将迎来更多尊重和机会,坚定初心的追光者终将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