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思远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在金融的密林里,法律是那把无形的钥匙,解锁着财富与风险的平衡之门。 王昕生律师,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合牵头人兼秘书长,大成北京总所金融专业组联合负责人、大成北京总所金融行业组联合负责人。自2012年执业以来,王昕生律师深耕金融法律服务,在金融机构风险化解、银行改制重组、IPO及债券发行等方面业绩显著,服务对象包括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亦涉足投资并购、资本市场领域,为众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提供法律支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认可。王昕生律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准确把握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解决方案,他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研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2024年8月,律新社研究中心在《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银行与金融领域》调研中,王昕生律师深度剖析了金融法律服务领域的现状与挑战。他指出,金融市场的变革对法律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及跨学科、国际视野的必要性。同时,王昕生律师分享了金融监管趋严下的合规之道,以及在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中的实践智慧。他还着重探讨了金融纠纷解决策略,提出案件成功的关键与执行难的创新解法。王昕生律师以其专业见解,为金融法律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金融浪潮下法律新视域 优秀的金融律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拥有宽广的视野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所体现的是将法律视为一种连接商业逻辑与社会正义之间的桥梁。 1 近年来,金融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不确定性显著增强,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客户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这一系列变化对法律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法律服务领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王昕生律师看来,金融科技应用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但也带来了数据隐私保护、网络安全和合规性审查等新法律问题。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如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有效管理和分散风险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王昕生律师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律师只有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国际视野,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
面对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大成律师事务所在金融法律服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家具有深厚行业积淀的律所,大成在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不良资产处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成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客户网络,包括国内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众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通过与这些客户的紧密合作,大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并及时作出响应,还能借助自身平台优势帮助客户拓展业务范围、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总之,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以其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金融法律服务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更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绿色金融理念的深入人心,北京的金融业展现出全新的风貌。王昕生律师指出,北京作为除上海之外的另一大金融中心,其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依然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随着国家进一步放宽金融市场外资准入,允许外资控股和独立设立金融机构,北京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入。这些外资的进入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的多样性,也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提升。 在金融科技方面,北京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金融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推动了支付、借贷、保险、理财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同时,北京还积极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吸引了大量金融科技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氛围和创新生态。 绿色金融作为北京金融业发展的又一亮点,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日益增强,绿色金融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北京作为绿色金融的先行者,积极推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的发行和推广,支持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环保项目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的推动下展现出全新的风貌。而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虽面临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合规性建设、推动创新合作、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社会责任担当等措施的实施,北京金融业有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并迈向更高水平。
金融监管的双刃剑 近年来,无论是党中央的重要会议文件还是监管部门的新要求,“强监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不仅体现在对金融机构合规性的严格审查上,还涵盖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科技监管新模式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1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金融监管政策的收紧已成为常态。王昕生律师深刻洞察了这一变化,他指出,当前金融监管政策环境的核心特征便是“严”字当头。这一严格的监管环境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强合规性要求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要方向。王昕生律师强调,金融机构在设立和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合规规定,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都面临着更高的合规门槛。这种合规性的提升,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有效降低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引发的法律风险。 金融科技监管的新模式也是当前监管政策的一大亮点。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机构着手制定针对性的法规,并采取与金融科技特性相匹配的监管措施。王昕生律师提到,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因此,金融机构在运用金融科技进行业务创新时,必须注重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创新活动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隐私安全也成为当前金融监管的重点关注领域。王昕生律师指出,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和消费者金融知识的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充分披露产品信息,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面对严监管时代的挑战,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应对。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 2 在强监管环境下,金融机构如何在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王昕生律师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金融机构需要树立合规为先的理念。在推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必须确保所有创新活动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这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合规审查机制,对每一项创新业务进行严格的合规性评估和风险识别。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加强员工合规培训,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金融机构需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合规管理效率。王昕生律师提到,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高效的合规管理工具。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金融机构可以实时监测业务操作中的合规风险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这不仅可以降低合规成本,还可以提高合规管理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此外,金融机构还需要在创新与合规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推动创新业务时,金融机构需要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合作,共同探讨合规边界和监管要求。通过及时的信息交流和意见交换,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理解监管意图和政策导向,从而在合规的前提下推动业务创新。 在王昕生律师看来,创新与合规是金融机构在强监管环境下必须面对的两个重要课题。通过树立合规为先的理念、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等措施的实施,金融机构可以在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良性循环。
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蓝海探索
1 自2012年起,中国的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市场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从最初的试点阶段到如今形成多元化、细分化的成熟格局,这一历程不仅见证了金融创新的力量,也反映了监管环境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王昕生律师作为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 01 从试点到全面多元化: 王昕生律师指出,早期的中国ABS市场主要以银行信贷资产为底层资产进行试点发行。随着政策逐步放开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ABS产品类型逐渐丰富起来,涵盖了消费金融、租赁债权、应收账款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不良资产ABS方面,通过将难以回收的贷款打包出售给投资者,有效缓解了金融机构的资金压力。此外,绿色ABS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亮点,它旨在支持环保项目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02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ABS市场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特别是公募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2024年的爆发式增长更是吸引了大量关注。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多样化投资渠道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表明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正在被更多机构和个人所接受。 03 监管框架不断完善: 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一系列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文件陆续出台,明确了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及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了市场透明度并降低了潜在风险。同时,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特定规定也被纳入考量范围之内,确保新兴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该领域。 2 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多元化和细分化的市场格局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严格的监管环境也促使金融机构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以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王昕生律师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产证券化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融资和投资渠道。通过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金融机构可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并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和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金融机构在客户服务和产品创新方面也具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然而,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金融机构需要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包括:金融机构需要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风险因素;金融机构还需要加强与监管机构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金融机构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为了抓住机遇并应对挑战,王昕生律师指出,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以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合规审查机制以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 加强与监管机构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沟通与合作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支持。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金融机构可以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融资租赁项目中的法律智慧 在融资租赁项目中,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与有效回收,银行必须对融资租赁项目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这一过程中,银行如何全面、准确地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与潜在风险,则成为关注的焦点。 1 融资租赁项目的复杂性以及涉及多个参与方的特点,银行必须谨慎地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项目的可行性。王昕生律师指出,在融资租赁项目信用风险评估过程中,银行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核心指标: 01 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 这一比率反映了融资租赁公司过往不良资产占总融资租赁产品比例的情况。如果这个比例过高,可能会对租赁公司的专业能力和风控水平提出质疑。因此,银行需要仔细审查潜在合作伙伴的历史记录,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资产管理能力。 02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率: 除了整体不良资产情况外,还需要特别关注信用风险较高的资产部分。这部分可能包括那些存在违约可能性较大的客户或行业。通过分析这些高风险因素,银行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03 逾期90天以上的不良资产比例: 这是另一个关键指标,用于衡量已披露但未被监管机构确认为不良资产的比例。它有助于银行了解当前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其对未来现金流的影响。此外,对于承租人所在行业的合规性审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例如,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可能受到更加严格的信贷政策限制。 04 承租人行业背景与合规性: 银行还会考虑承租人所处行业的整体状况及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比如,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银行往往会更加谨慎。同时,对租赁物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核查同样重要,这涉及所有权转移登记等多个方面,以确保银行的资金安全不受第三方影响。 05 租赁公司自身的评级和背景: 银行会对合作的融资租赁公司进行全面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其财务健康状况、历史业绩以及市场声誉等方面。只有当所有这些条件都满足时,银行才会考虑进一步推进项目。 2 在融资租赁项目中,法律措施是银行确保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运用合同条款、担保抵押、所有权转移登记等多种法律手段,银行能够有效地降低项目风险,保护自身权益。为此,王昕生律师基于自身丰富的经验指出,以下事项银行应予重点关注: 01 合同条款明确无误: 银行需要确保与各方签订的所有协议内容清晰完整,尤其是关于还款安排、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任何模糊不清的地方都可能导致日后出现争议时难以解决。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02 担保和抵押措施到位: 为了降低潜在损失,银行通常要求提供额外担保或者设置抵押品。这样即使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银行也能通过对这些资产的处置收回部分甚至全部款项。当然,在实施此类安排之前必须保证所有程序都是合法合规的。 03 所有权转移登记完成: 针对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过程,银行应当确保相关手续已经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完毕。这意味着即便是在极端情况下,如破产清算等情形下,银行依然能够优先于其他债权人获得补偿。 04 定期评估与监测机制建立: 在整个项目周期内,持续监控承租人的经营状况以及租赁物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通过定期提交财务报表、现场检查等方式实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介入处理,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 基于此,在融资租赁项目中,银行不仅要具备强大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法律工具来构建多层次防护网。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抓住更多商业机会,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纠纷解决的艺术:从实战到策略 在金融领域,法律纠纷的妥善解决不仅关乎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也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王昕生律师凭借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的法律功底,为我们揭示了化解金融纠纷的秘诀。 1 在处理复杂的金融案件过程中,王昕生律师总结出了一系列关键要素,以确保案件的成功。这些因素不仅反映了他对法律细节的敏锐洞察力,还展示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对的能力。 对债务人财产情况的详尽调查是案件成功的基石。在代理金融案件时,王昕生律师强调,必须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以便尽可能多地掌握有价值的财产线索。这不仅有助于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采取有效的保全措施,还能在判决执行阶段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确保金融机构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 及时采取诉讼措施并迅速进入执行程序同样至关重要。金融案件中,时间往往就是金钱。王昕生律师指出,金融机构在发现风险苗头时,应迅速行动,通过法律手段锁定债务人财产,防止其转移或隐匿资产。同时,在取得胜诉判决后,应立即申请执行,以最快速度实现债权,避免市场波动导致的资产贬值。 有效的财产保全措施也是案件成功的重要保障。王昕生律师建议,在诉讼过程中,金融机构应积极申请法院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或冻结,以确保判决能够得到实际执行。这不仅有助于震慑债务人,迫使其积极履行义务,还能在债务人恶意逃废债务时,为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也是提升案件成功率的重要手段。王昕生律师鼓励金融机构在诉讼之外,积极探索调解、仲裁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这些方式不仅能够降低诉讼成本、缩短解决周期,还能在维护双方合作关系的同时,实现共赢的局面。 2 金融案件执行难一直是困扰金融机构的难题之一。面对这一挑战,王昕生律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多元化手段和第三方机构合作等方式,有效破解执行难题。 强化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是预防执行难的第一步。王昕生律师建议,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前,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在贷款发放后,应持续关注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还款情况,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风险。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从而降低执行难度。 引入第三方机构合作是解决执行难的有效途径之一。王昕生律师指出,金融机构可以与专业的催收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其专业优势和资源网络,协助金融机构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这些机构不仅具备丰富的催收经验和手段,还能在法律框架内为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支持。 多元化解纷机制也是破解执行难的重要手段。王昕生律师强调,金融机构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当事人意愿,灵活选择调解、仲裁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减轻法院执行压力,还能在保障金融机构权益的同时,促进纠纷的和谐解决。 加强执行监督和评估也是提升执行效率的关键。王昕生律师建议,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执行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执行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和评估。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执行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同时,通过定期发布执行白皮书、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还可以增强社会公众对金融案件执行的关注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结语 在波澜壮阔的金融市场变革中,金融法律服务领域成为了智者与勇者的竞技场。王昕生律师凭借其独到的见解和广泛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展示了在金融科技的浪潮和绿色金融的兴起之下,金融法律服务如何迎难而上,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在变革中寻机遇,在服务中创价值”,法律服务提供者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国际化的视野,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立足。同时,他还指出,在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巧妙的平衡点,是金融法律服务的关键所在。无论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蓝海探索,还是融资租赁项目的法律智慧,王昕生律师都以其实战经验和策略思考,引领金融法律服务迈向更高境界,为客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