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出品 无讼阅读主编靖力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曾担任某国家级媒体特稿部负责人,拥有8年采编经验。2023年,他在律师行业发起专注于缔造律师团队、律师个人专业力与影响力的“无界计划”。 Web3.0时代,律师专业写作不再重要? 律师如何理解专业写作的底层逻辑并构建能力系谱? 律师怎样利用专业写作打造个人IP? 律所怎样利用律师专业写作赋能品牌打造?
律新社“V品计划——法律品牌运营50讲”系列直播第三十六讲,邀请到无讼阅读主编靖力做客“律新V品”直播间,与我们分享律师专业写作怎样赋能律所品牌打造。 (以下为本讲核心内容精选)
Web3.0时代,律师专业写作不再重要?
Web3.0时代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财富浪潮,但去中心化的传播媒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新榜数据,微信公众号图文数据连续五年下滑,微信平台流量逐渐转移到小红书、抖音、B站等App。
受多重因素影响,律师专业写作遇到瓶颈。同质化文章内卷严重、专业营销团队大量涌入、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快速发展,让不少律师担心律师专业写作会失去应有的一席之地。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律师忙于开拓和维护案源,写作时间和精力有限。但各位律师无需因为上述趋势感到焦虑,因为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破局的关键在于明白坚持专业写作的本质。
专业写作能力背后体现的是律师精确有逻辑的文字成果和律所品牌建设的宝贵资源。从Web2.0到Web3.0时代,传播媒介虽然发生变化,但内容本质仍是文字。律师离不开专业写作,因为写作不仅帮助青年律师将零散的经验、技巧聚合成体系化的知识成果,而且助力高年级律师将个人法律服务产品化、市场化,实现收入的跃迁;成熟律师则通过专业写作扩大个人影响力,突破圈层束缚,拓展业务板块。
律师如何理解专业写作的底层逻辑并构建能力系谱?
专业写作的本质是认知的传递。根据认知金字塔模型,认知被分为四个层级:比受众低的认知、比受众高一点点的认识、你所能到达的高认知和比你高的认知。律师的写作受众群体位于认知金字塔最低层级,律师作为写作者应处于第二层级。
写作者应谨记“相近但略高的认知越容易取得阅读共鸣,作品更易得到广泛传播”,否则极可能面临诸多误区。第一个误区,很多律师认为文章应写得尽可能专业,不然会被笑话。高期待的前提是高身份。大众对律所主任与专职律师撰写的文章的阅读期待不同,低年级律师无需对自己要求过高。第二个误区,律师为把问题说透而洋洋洒洒写万字长文,大而全的写法在追求“短、平、快”的时代并不讨巧,不仅浪费作者本人的研究时间,同时也浪费读者的时间。第三个误区,律师因过度强调文采而旁征博引,引用文章内容甚至超过正文篇幅。律师专业写作不等于做法学研究,写作者应以说理为主、引用为辅。
了解律师专业写作本质的底层逻辑之后,律师还应构建专业能力系谱。参考《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我做了律师专业写作能力系谱供大家参考。律师专业写作能力分为两部分:写作思维和写作技巧。
(一)写作思维 (二)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可以分为立意、章法、行文、媒介。立意即写什么,表现为主题和选题;章法主要表现为文体、逻辑关系、可视化(用图片或视频丰富文章);行文则强调细节推敲(标题、导语、措辞)。大家可能容易忽视的是媒介,建议各位律师善用自媒体运营律所品牌,积极向多个平台投稿,认真阅读受众反馈数据(点赞、收藏、评论)并复盘个人写作。
(三)取标题的三个原则和六个方法
律师怎样利用专业写作打造个人IP?
律师个人IP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成功案例、研究成果、优质客户及口碑、公众影响力。其中,成功案例最能证明律师的专业力;同时,有影响力的客户口碑也能从侧面证明律师的实力。研究成果即刚刚提到的写作部分,因为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要通过写作能力兑现。
律师要形成自己的个人IP,要定位好写作受众、平台和写作风格。在此,我想引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正确的选择往往靠的不是正确的选项,而是那些错误的选项。”
第一,确定写作受众。如果律师想做商事仲裁或涉外投资,可以排除C端受众(大众)。同理,律师若不想做更深入的专业分享,可以排除同行受众。第二,确定平台。律师可以根据心仪受众,结合用户画像确定平台。比如微博的画像以三四五线城市的年轻人为主,如果律师在四线城市律所工作,可以考虑在微博上从事专业写作。抖音平台以娱乐化为主,如果律师想从事严肃写作,完全可以放弃抖音。建议大家结合平台特点,认真甄别选择,集中精力聚焦少数平台进行专业写作。第三,塑造个人形象。律师可以根据自己主要从事的业务类型,选择展现给客户的形象。比如从事婚家业务的律师需要给客户提供情绪价值,适合更感性的形象,而从事商事业务的律师则需要展现严肃的理性形象。
确定完定位后,需要制定以目标为导向的规划。常见的三种目标有专业力、影响力和创收。如果以专业力为目标,律师需要秉持长期主义,重视写作思维训练和写作技巧打磨的过程。如果注重影响力,律师应重视成果打造,以写专栏、讲课程、出书等为目标进行输出。如果律师以创收为目标,那么一定要重视与创收相关的案源转化、咨询数据、传播量等数据。通过拆解目标,明确短期数据和长期数据,以增长思维和结果导向为依据。
制定明确规划后,需要坚定地去执行。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三点建议:第一,培养内驱力。培养写好一篇文章的内驱力,培养让自己的专业被更多人看到的内驱力,培养产生更多案源机会的内驱力。第二,设定小目标。将一件小事持续做下去,其价值胜过做一件大事但无法持续。第三,难难不能兼得。建议大家以后用最简单的方式做困难的事情,例如根据个人的工作方式,选择清晨写作或熬夜写作。
最后,打造个人IP一定要享受自己的成果。建议各位律师多参加线上课程、直播等,例如律新社的法律品牌运营50讲,分享自己的智力成果。同时,大家也可以考虑将原创文章转化为脚本,进行短视频输出。在律所时,大家要积极参加专委会讨论,给低年级律师培训。此外,跨界资源活动、沙龙、酒会等也是智力成果展示的高光分享平台。
总之,各位要勇于分享自己的智力成果,充分利用原创作品的剩余价值。
律所怎样利用律师专业写作赋能品牌打造? 专业性律师品牌的价值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知名度主要体现在差异化品牌识别,比如“红圈所”金杜、中伦,比如“商事诉讼三大法宝”天同。而美誉度主要体现在产品溢价,优质律所品牌因为收获诸多客户的认可,也意味着更高的小时费率和更高的竞标身位。忠诚度体现在强人才吸引力,优质律所品牌更容易吸引、留住优秀法律人才。 当前,律师写作的三个最大痛点在于不愿写、传播差、赋能慢。第一个痛点,没有律师愿意写。律所不应将自己仅定位于排版美化发布的工具,而应像律师一样思考专业写作的逻辑,为律师写作赋能。比如当律师不明白写文章的意义时,律所管委会可以向其明确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创收转化的愿景。第二个痛点,有律师写,但传播效果不佳。律所品牌建设应以过程为导向,着重品牌策划和运营,而非一味责怪律师的写作质量不够高。可以尝试利用热点作策划(例如《合同编司法解释》出台对律所业务可能的影响),或鼓励其他大V积极转发平台文章。第三个痛点,律师愿意写文章,传播效果也不错,但是对律所的赋能不明显。此时,律所品牌不仅要“证明律所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证明自己的价值”。律所管委会不能依托外在团队思考品牌打造,而要主动提炼品牌价值。比如提炼爆文共性、总结传播数据、复盘案源转化机会。 为精准赋能律所品牌打造,建议大家根据自身品牌建设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下列三种赋能路径中的一种。 第一,天同、申同模式。即自上而下,由律所创始人和主任主导的律师专业写作模式。这种模式最易推行,但压力最大,因为创始人、主任会更重视效果和数据,而且容易受到干预。 第二,律角兽、道达模式。即由团队主导,小范围开展专业写作。好处是人数少,而且彼此业务熟悉、关系密切,便于沟通和贯彻。缺点是势能小,如果自己做好,影响力会成为问题。如果采取这种模式,建议和更多的大平台合作,利用平台势能扩大品牌影响力。 第三,金杜模式。即在一体化的基础上,将专业写作形成内部闭环机制,囊括专业写作、内容传播、知识管理、内训项目等。优势在于对专业写作价值的充分利用,既能帮助律师提升专业力,也能让这些专业力得以赋能内训,还能提升律所影响力。缺点是需要大量成本,而且对内容质量要求很高。 无讼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无讼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诞生于故宫东600米四合院内的法律+科技公司。无讼在成立之初便构建了强大的产品研发团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在法律服务和法律科技领域积极探索,打造出了多款法律行业热门的互联网科技产品,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无讼致力于向大众提供专业、高效、贴心的法律服务,希望基于专业法律服务基因,借助互联网和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综合性法律服务互联网平台,成为人人信赖的法律伙伴。